分享

辽代汉字篆书“静江军节度使”金印赏析

 国民一员 2017-07-23

辽代汉字篆书“静江军节度使”金印赏析

辽代汉字篆书“静江军节度使”金印赏析

辽代汉字篆书“静江军节度使”金印赏析

辽代汉字篆书“静江军节度使”金印赏析

笔者资料夹中有一枚辽代汉字篆书“静江军节度使”金印的照片,记得是内蒙古四子王旗的藏友发来,是到沙丘挖砂时一锹挖出,让我给鉴定真假,并愿低价转让予我。印的真假没有问题,包浆厚实老道,岁月洗涤痕迹明显自然,雕刻手法粗犷精准,印文确系契丹体独特篆书。但因我当时手头较紧,又因它不是契丹文印,就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如今想起来,有些追悔,因为辽代汉文金质官印实在太少了,存世未见几枚。一枚珍稀的辽代金印竟从我的眼前流失,心中难免泛起些许惆怅。今撰小文,略表心迹,以抒块垒,让朋友们见笑了。

金印照片因照得不好,网上发来时压缩得过小,笔者放大调整半天,始终也不如意。没办法只能将就了,请朋友们谅解。该印据持有人说:高约55毫米左右,狮纽高约38毫米上下。狮纽设计的别具一格,狮子后腿一支一卧,两前腿齐趴,身子成侧卧状。后身看肥硕壮实,纵刻体纹显示出狮子的雄浑伟岸。狮头及前半身一反契丹狮纽凶悍威猛的形象,显出温顺柔和的姿态,活脱脱象只哈巴狗,此纽寓意何为?不敢妄猜,待来日搜集资料后再予探秘。印台四侧刻有芦雁冲天画图,北国风光,呼之欲出。印面大约267毫米见方,重300来克。

印文为六字扁体篆书,分为左右两栏,每边各三个字,右三字为节度使,左三字为静江军。钤盖后印文的正文为右上起至右下,再左上至左下,序读为“静江军节度使”。印文六字为契丹独特的半隶半篆的“篆隶书”。六字印文宽窄高矮并不相同,江度二字最扁,静字稍大,节字稍小,军使二字又高又肥。印文大小错落,和谐幽默,就象所谓和谐社会当官的武军文使被民脂民膏喂得个个脑满肠肥,身广体胖,而百姓被生活挤压得不是矮人三分,就是弯腰曲腿失去人形。雕刻刀法拙朴雄浑,纯熟简洁,寥寥数刀把心中块垒淋漓至尽地通过印文表现出来。

“静江军节度使”是辽代官制中的虚职,即荣誉职称,不是实际官职,是属于“遥设,遥授”的空头职称。其被授予的管辖地不在辽境之内,而是在别国境内。如印文上的“静江军”就设在唐宋时的桂州(当时的桂林,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在桂林置桂州静江军,属静江节度。宋高宗赵构登基之前,曾经兼任静江军节度使。故“遥设,遥授”的官职不须到任。官员可以享受“军节度使”三品武官的一切待遇。

从辽代曾被“遥授”“静江军节度使”的名单:萧先同,萧袍鲁,萧孝忠,萧陈家奴,韩匡嗣等等看,大多是后族人员或被皇后信任的心腹。这说明这个虚衔并不简单,它是后族培养执政骨干的一个跳板和晋升信号,凡被“遥授”“静江军节度使”的人员,必将进入辽朝执政中枢。赋予这个“遥授”“静江军节度使”重要使命的原因不详,或许是与借鉴唐宋静江军节度使任职人员与皇室联系密切的事例有关?无凭无据,应纯属臆测,逗笑而已。

从汉字静江军节度使金印的发现似乎可以窥知以下几点:一、验证了辽代文武官员正从三品以上官员均可使用金质官印;二、遥授官员的官印书以汉字篆书体印文,和实授官员的契丹文官印相区别。三、有人说遥授官员是品级未到,从本金印和历任“静江军节度使”的名单看,事实并不是那样,而是品级待升等待空缺而已。如上列举萧袍鲁等人,在被授“静江军节度使”时,很多人都已至三品官,他们很快有的升为北府宰相,北院枢密使。看来跳板说有些靠谱。

汉字静江军节度使金印揭示了《辽史》隐秘的史实,补充了辽代官制缺失的遥授官的实质,起到了证史验史的作用,又因辽代汉字金印珍罕,提升了自己的价值,实足宝贵。不知四子王旗的藏友,此印是否还在手中,但愿你能珍惜之。

泉痴山人2012/12/21于京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