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代契丹文“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金印考释图说

 国民一员 2017-07-23

辽代契丹文“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金印考释图说辽代契丹文“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金印考释图说


辽代契丹文“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金印考释图说

辽代契丹文“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金印考释图说

辽代契丹文“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金印考释图说

辽代契丹文“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金印考释图说

辽代契丹文“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金印考释图说

辽代契丹文“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金印考释图说

辽契丹金印中除节度使类外,实授官的印不多。大多是散官、勋官、兼官(或称加官),显示得多是印章主人的阶、爵、封,与功臣号等荣誉性的称谓,表示得只是印章主人的身份地位。这是契丹金印与机构官印泾渭分明的区别之处。这种作法大约是受了唐代鱼符龟符制度的影响。《唐律疏议》规定“亲王用金符,庶官用铜符;三品以上饰金,五品以上饰银。”武周时期又改鱼符为龟符,规定“三品以上官员佩戴'黄金龟’,四品佩戴'白银龟’,五品佩戴 '青铜龟’”。作为官员身份的标记,象征官仪和权位,用以“明贵贱、应召命”。

契丹建国后,鱼符改作专用调兵信物,并发明了金银铜铁木石符牌,完全代替并承担了唐代鱼龟符“起军旅、易守长,纳符节,验身份,明贵贱、应召命,给邮驿、通制命”的全部任务。为了更好地“应召命,通制令”,完成“起军旅、易守长,纳符节”的任务,便于“验身份,明贵贱”,所以契丹为官员设计了一套类似鱼龟符制度的牌印制度,其中特别为高官(三品以上)创造了金印+金牌制度,作为他们身份的标记,象征他们的官仪和权位,和符牌一起行使皇帝赋予他们的权力。这个制度称为“牌印制度”。中下级官员的“牌印制度”银铜实物,辽宋两国都已有发现。遗憾的是高级官员的金牌什么样至今不得而知,虽然金印近几年发现一些,但终归无法验证高官是否也实行“牌印制度”(印入牌出,牌入印出)?

本文展示的是一枚狮钮契丹文金印(见附图1-7、)。印面长48.3毫米,宽47.3毫米,印通高86.3毫米,印台高20.3毫米,重1391.38克。钮为一头蹲踞在印台之上的雄狮,狮子昂首,巨口洞开,锋利的牙齿似两排利刃,肥厚的舌头似吐非吐横亘在狮口中中间。正面只见巨大吓人的狮口,与硕大高耸的鼻孔,脖项密匝匝围着圈曲的长鬣,两只前腿象两根柱子牢牢地立在似柱基的狮足上。那威武霸道的气场似乎能使一切生物都得匍匐在它的面前。那圆睁的大眼睨视着人世,威严的目光足以使世间勇士骨软酥麻。狮尾向上扬起成三股辫状,寓意这不是一头凡兽,而是一头神人的座驾。印台四侧面均绘有一幅相同的奔狮图,在四朵祥云中一头雄狮动感十足地向着右前方狂奔。图中的云中奔狮,应就是印台上的雄狮。

印面5毫米宽的边栏内分九个空间镌刻了九个大小错落有致的契丹小字印文。自左至右成三行每行三字排列。经汉意译,其译文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其中“太尉”二字合为一体。此印宽辽制一寸六分,高二寸八分,重辽金衡6.2斤多(每斤224克)。此印的规格不能不说是蛮高的。应是王爵以下百官中最高一等。印文“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指的是两个职官名称。“开府仪同三司”,“开府”指开设府第,设置官吏;“仪同三司”是说可以享受象三司(泛指古代最高官职,司徒、司马、司空)一样的仪仗。唐代后期与辽前中期,“开府仪同三司”作为文散官第一,仅表示一定的品级(从一品),而无实际职掌。其作用仅在于:作为门荫升迁出官的途径;官员犯罪时,可以用散官当赎一部分罪责;可领取一定的俸禄。

“检校太尉”,“太尉”辽早期为三公之一,是武官中最高官阶,后渐渐成为虚职和荣誉性官职。“检校”原指临时代理某官职,编制外额外担任某官职的人。“检校太尉”,是个虚衔,但品级很高,是位列检校太师之后的第二位的高阶。能获得加衔“检校三公”的官员实授官的品级一定不低。如辽“大契丹国忠义奉节功臣、金紫崇禄大夫、检校太尉、东京中台省左平章事、上柱国、漆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的耶律元宁”。其实授官为东丹国左相(东京中台省左平章事)品级应实在不算低了。再如“推诚奉上宣力匡运协赞功臣、西南面招讨使、晋昌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政事令、尚父、京兆尹、上柱国、秦王、食邑一万户、赠尚书令的韩匡嗣”,那实授官竟有三个:“西南面招讨使、晋昌军节度使,京兆尹”。这说明辽中早期检校官,散官,兼官,加官等荣誉性官阶基本上还是名符其实的,授予的还是慎重的。本文介绍的这枚“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金印亦现身说法证明了这一点。朝庭之所以颁发这样高规格的金印,就因为受印者是货真价实的三公级的一品高官。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印颁制时间大约在景圣兴三朝,而以圣宗朝统和年间最为可能。因为战火倥偬铸功臣,一个军官能作到一品大员,不身经百战是很难获此等殊荣的。只有景圣宗朝提供了这个造势的条件,所以两朝功臣中必有一人是此印的主人。是谁呢?笔者因为还未收集到直接证据,不敢妄猜。那个朋友有兴趣不妨寻找一番,聊作一个游戏也好。

最后补充几句,辽代官制既沿袭了唐的官制,又汲取了五代,北宋的官制。至于散官、阶官、兼官、勋官、加官中虚实变化,中前期与后期竟有天地之差,象顶冠“银酒监武”类虚衔者,一定要看能不能与他的实授官相对应?能对应的一定是兴宗以前的人物,否则就是道宗天祚时的滥觞。这是研究契丹官制不能不注意的。信笔写来,兴之所至,随意论之,错讹难兔,望方家斧之。

泉痴山人2013/5/7于京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