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朝代中央机构明细图解,以后看古代剧就不迷茫了!

 捣药者e6x4gdz2 2023-03-09 发布于山东

秦朝官制‬的‬最大‬特征‬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它的最高权力者为皇帝,下设三个最高官职,即太尉、丞相和御史大夫,被后世历朝沿袭,监察制度与九卿制度甚至延续到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

公级:丞相(相邦,中丞相,左丞相,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掌管下属各郡。

卿级:九卿(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中尉。

文章图片1

秦朝官制


西汉承秦制,除了丞相制度外,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军事、政务和监察,与丞相统称为“三公”。

“三公”之下设有掌管国家军政和宫廷事务的“九卿”。

文章图片2

西汉官制


东汉基本沿袭西汉官制。

中央政府组成沿用西汉官制,以 三公领九卿为基本架构。但是实际政治权力已经完全转移到尚书台。

东汉皇帝即位,往往以太傅或太尉录尚书事,总领政务。御史台体制贬损,成为少府属官。侍中从西汉的加官转为正式职务,设侍中寺作为侍中的正式官署,隶属少府。

文章图片3

东汉官制


隋朝设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官高,但多缺位,“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

炀帝时以尚书、门下、内史、秘书、殿内为五省;以御史、谒者、司隶为三台;以国子、将作、部水、少府、长秋为五监。

另置九寺,即秦汉之九卿: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等寺。各寺设有卿、少卿、丞、主薄等官。

文章图片4

隋朝官制


唐朝官制为唐中央政府下主要分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

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门下负责审议中书之立案、草案,以决定实行与否;尚书省为行政官署,其下尚分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置尚书(正三品)及侍郎(正四品上),此为三省六部制。

文章图片5

唐朝官制


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在职官制度上,中央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治)抑武(官)。

宋朝官制,以元丰改制为界限,改制前、后各为一阶段,南宋又为一大阶段。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

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

文章图片6

宋朝官制


元朝官制分为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中央政权下设三公、中书省、六部、枢密院、御史台、大宗正府、宣政院、太禧宗禋院和储政院;地方政权下设行中书省(职同中央中书省)、宣慰使司(职同中央宣政院)、诸路万户府、诸路总管府、散府、诸州、诸县和诸军。

文章图片7

元朝官制


明朝官制分两部分,选官制度和任官制度。

明朝官制分为中枢、地方、军事官制三部分。为了加强皇权,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沿用已久的三省制,亦罢宰相职,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明首创的内阁则成为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地方官制,明朝共设省、府、县三级行政机构。

军事官制,明朝设锦衣卫,武官第一次掌有监察百官万民之权。

文章图片8

明朝官制


清朝沿袭明朝传统,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管部的大学士及尚书、侍郎等)称堂官,部下属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以下的七品小京官称为司官。

在六部之外设置与六部并立的中央行政机构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内务府。

文章图片9

清朝官制


从秦朝大一统开始,就在不断的加强中央集权。历史上,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都是走在互相制衡,不断磨合的进程中。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亦吸取经验,对中央集权的手段一直加以‬修正并尝试创新,从而‬取得‬更加‬完善‬与‬稳定‬的‬政治‬格局‬。

汉承秦制,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政治格局。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为历朝历代的君王提供了丰富的治国理念与‬建议‬。

至明朝时期,明朝官制在汉、唐旧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其官制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朝,甚至是今天。清承明制,可以说明朝官制在中国延续了近五百年,支撑、维护了中国明朝和清朝的统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