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坚持做“自己”
最近,一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热播,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剧中女主人公从依靠丈夫过着无忧的生活到离婚后学会自立,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转变,也让很多网友为她点赞。女性该以什么样的姿态立足于社会?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今天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人说,“有文、有识、有趣”;有人说自尊、自主......让我们回到文本本身,她们踌躇满志的样子才是最美的。 岸部眞明 - 花、Happiness 来自央视新闻 00:00 06:21 她们,坚持做“自己”
《争取》 选自亦舒散文集《随心》 这双手虽然小,但属于我,做出成绩来,享受成果,不知多开心。 鲁迅答大学生:“先争取言论自由,然后我才告诉你,一个大学生,应该争取什么。”作为女性,先要争取经济独立,然后才有资格谈到应该争取什么。 十五至二十五岁,争取读书及旅游机会;二十五至三十五,努力工作,继续进修,组织家庭,开始储蓄;三十五岁以后,将工作变为事业,加倍争取学习,一定要拥有若干资产防身。 同时,即使活至一百岁,也要打扮得整洁大方,还有,有机会时,勿忘谈情说爱。 必须活泼乐观,不嫌其烦地生活:牙齿坏了即刻补上,定时打理头发,添置新衣物,记得度假、运动,自得其乐,培养嗜好。 以上一切,均需经济能力支撑,少壮时当然要勤力工作,赚取酬劳。 打算做伸手牌者不在此例,嫁妆一亿,光坐着即可,否则,一早扎马,做好心理准备,这条路不好走。 这双手虽然小,但属于我,做出成绩来,享受成果,不知多开心。 《一条路》 选自亦舒散文集《刹那芳华》 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毋需要付出代价。 连我这样年纪的人,都认为女性其实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先搞身心经济独立,然后才决定是否要成家立室,希望工作可与家庭并重。 不知怎地,有的年轻一大截的小朋友却表示渴望做金丝雀,受保护、被宠爱、一生毋须挣扎,生活有人照顾。那是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种营生,在这地球上,每一件事都有阴暗面,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毋需要付出代价。 老路上自有不可告人之荆棘,而新路亦自有可喜之处。 工作所需付出的精神时间心血,完全没有秘密可言,光明正大:竞争、失败、再起、成功、升上去、努力、获得报酬、达到目的。 那另外一种营生,黑幕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亦是一条血路,一般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所见到的,只是状元花魁的表面风光,一个人要长期在另一个人手中讨生活,无论如何是痛苦的。那一行沦落起来,又可达万劫不复地步,不如自力更生,工作能力一旦获得社会赏识,则要名有名,要利有利,自信十足,顾盼自如。 那么多妇女放弃老路不走去走新路,可见老路上自有不可告人之荆棘,而新路亦自有可喜之处。 《不够》 选自亦舒散文集《生活志》 挥洒自如,踌躇满志之余,神采飞扬,岂不胜过庸脂俗粉? 不很久之前,约20世纪60年代吧,女子长得好或丑直接影响前途。 而那个时候社会对于美的观点亦是极肤浅的,总而言之要尖面孔、大眼睛、小嘴巴,娇小玲珑、嗲声嗲气为佳。 时光似流水,一去不复回,美的标准随时代变迁,渐渐注重实力,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淋漓尽致地发挥能力才是真正有贡献的美,挥洒自如,踌躇满志之余,神采飞扬,岂不胜过庸脂俗粉? 做美女一日比一日难,何不把时间、精力放在实务上? 美女当然永远有她的地位,但是审美的眼光,却越来越苛刻,要求也越来越高:要美得有灵魂、有气质,要通体都美,要美得耐看,要美得特别,要美得可亲……不然,就是不够美。 做美女一日比一日难,所以许多长得很不错的女性都自动弃权,不再漫无目的追求更美,而把时间、精力放在实务上。 因此,时常在各行各业见到可人儿,为什么不去选美?美并非一项职业,本港(指香港)顶尖女演员及女歌手都并非极美,因为演技、歌艺均需另外痛下苦功。 一次一个友人说:“真惨,她做了那行十多年,给人的印象,竟只是美。”时代不一样了。 她们,独立、自我
《简·爱》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 △电影《简·爱》剧照 “我贫穷,卑微,不美丽,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来到上帝面前时,我们都是平等的。”
郝思嘉 《飘》 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 △电影《飘》(《乱世佳人》)剧照 “世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拿我们怎么样,可是我们自己要是老想恢复失去的东西,老想着过去,就会毁了我们自己。”
桑 《逆风》 作者/安赫莱斯·卡索 “有多少人能像桑一样,始终坚持内心的理想,毫不妥协地走自己要走的道路?”
安妮 《劝导》 作者/简·奥斯汀 △电影《劝导》剧照 “我为我们女性感到骄傲的是:当现实和希望都消失的时候,她们心里的爱情依然会经久不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