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错金穿叹神工!

 天宇楼33 2017-07-23

金银错是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错金银”。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

玉器中的金银错工艺及金银错嵌宝石工艺,多见于清代乾隆年间。清代以前有金玉结合件、花丝镶嵌等工艺组合的玉器出现,但非金银错工艺。


清·痕都斯坦玉碗


清代乾隆年间由“痕都斯坦”进贡清廷的玉器中有很多金银错嵌宝石玉器。“痕都斯坦”是清廷对北印度蒙兀尔帝国的称呼,位于现今克什米尔地区及南巴基斯坦一带。


碧玉错金壶


乾隆二十四年清廷派兵平定了天山南麓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巩固了清政权后,喀什噶尔部、准噶尔部每年都进贡一批玉器。所进贡之玉器皆出产于“痕都斯坦”,主要是生活中实用器物,有碗、盘、杯、盒子、洗子、文房用具、刀具等等。器形独特别致,胎体薄如蝉翼。图案主体一般为莨苕纹或铁线莲、菊花等植物。除嵌有精美的金银丝外,还嵌有各色宝石及玻璃。


清·错金玉刀


不论是器物独特的造型做工或是纹饰图案都具有浓厚的伊斯兰风格。件件精美绝伦,充分体现了玉、金银、宝石相组合后产生的无限美感。使器物的形、纹、色、质、泽、做工都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清·痕都斯坦玉碗


乾隆皇帝酷爱玉器,曾下圣旨命清宫造办处仿制一批金银错玉器,并赋诗赞其精美的做工。清道光年后,国势日弱,再未见制作。


清·青玉错金镶宝盒


金银错嵌宝石工艺的玉器,多采用白玉、青白玉、碧玉、墨玉等原料制作。白玉、青白玉嵌金丝,镶红、蓝、绿宝石。碧玉、墨玉嵌银丝,镶松石、珊瑚、青金石等宝石。


清·青玉错金镶宝盖碗


白玉、青白玉主体的色调浅,配以色泽艳丽的红、兰宝石及金丝、金片更显得雍容华贵,高贵典雅。玉石温润的光泽与黄金耀眼的金属光泽相映生辉,更是绚丽多彩。


碧玉、墨玉主体色调深,配以银丝及不透明宝石,更显稳重端庄。在碧绿色、墨色的器物上嵌以银白色纹饰,形成一种强烈的色差感觉,犹如夜幕中的繁星,格外耀眼,使纹饰更为突出清秀,而且使整件器物也显得格外雅致。


金银错玉器中,薄胎尤为精美,而在薄胎器物上镶嵌也是万分危险的,开槽略有不慎即可磨漏,打压金丝、金片力度略大,器物易碎裂。一件精美的薄胎金银错嵌宝石玉器是很难制作成功的。制作者须具有玉器加工、金银镶嵌两种高超技艺方能完成。



白玉错金镶宝鼻烟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