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家庭教育实操指南 15

 心外无物致良知 2017-07-23


【内容提要】生活习惯就是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源于生活习惯。家庭教育实践中,家长指导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和基础,不仅有益于孩子学习效能、学业绩效的提升,而且有益于孩子的终身成长和发展。


前 面 的 话

习惯,对一个人人生的成功与否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某种程度而言, 无论是求学生涯、还是职业生涯,无论是小情大事,还是卑职伟业,良好的习惯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好习惯的报酬是成功,坏习惯的报应是失败,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人,坏的习惯则可以毁灭人。

笔者在《学习习惯是什么?∣家庭教育实操指南14文中曾言之凿凿地说过: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独立存在的所谓“学习习惯”这么一回事,生活习惯就是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源于生活习惯,是生活习惯向学习领域的延伸和迁移,平日里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就一定有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因此,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言以蔽之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始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七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著名的现代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说:“我们每个人都受到习惯的束缚,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和行为所形成的,因此,只要能够掌握思想,养成正确的习惯,我们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笔者以为,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角度着眼,七个方面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1、事前准备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为即将开始进行的事情做好前期准备的习惯。比如,孩子幼小的时候,每次“外出”,可以指导孩子查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预报,指导孩子考虑穿什么样的衣服、鞋子,是否需要带雨具、太阳镜、防晒霜等。当然,孩子大一点了,家长更可以尝试将一些“重大”事项的前期准备工作交给孩子来完成,比如,全家出游,家长就可以指导孩子准备旅游的用品和装备,甚至指导孩子运用网络查找资料,规划旅行的总体计划、路线、饮食、住宿等。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将逐渐理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逐渐养成凡事做好事前准备的习惯,这就极易迁移为学习过程中事先预习、提前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严谨有序的习惯 

严谨有序,在日常生活中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做事有条理。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指导孩子根据轻重缓急安排不同事情的先后顺序,在每一件事情着手行动前预设好目标,考虑好计划、步骤和方法,并设计好备案以应对意外,要求孩子行动之时按部就班,依序而为。正如希腊俗语所言:“喜欢条理吧,它能保护你的时间和精力”。二是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家长要指导孩子从小学会给物品分类,养成从哪儿取出的物品,使用完毕后放归原位的习惯,始终保持每件东西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件东西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生活中的严谨有序,最终将转化为孩子学习行为上的有序严谨,有条有理,形成自己的学习节奏。

3、专注一事的习惯

专注是提高做事效能的基础。脑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专注与否受大脑前额叶区域的指挥和控制,体现着较为复杂的神经联络功能,并且可以通过适当的训练改善人的专注程度。家庭教育实践中,家长可以根据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很多对象,只能感知环境中的少数对象的原理,指导孩子做事时尽量减少环境的干扰因素,从而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比如吃饭的时间就是吃饭,而不要边吃饭边看电视,玩玩具的时候一次只玩一种玩具,而不要同时玩几种玩具,做作业的时候完成一项再开始另一项,而不要一会儿这项作业一会儿那项作业。如果观察到孩子做事注意力分散了,也可以指导孩子通过3-5分钟闭目深呼吸调节和舒缓神经,重新集中注意力。一个人养成了专注的习惯,不但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甚至能够在人生事业中做出使自己吃惊的成绩来。

4、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活动又是一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一个人终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随着信息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将决定一个人社会适应度的高低,自主学习能强,将随社会进步而进步,自主学习能力弱,必为时代潮流所淘汰。家庭教育实践中,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在学习活动前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学习准备,学习活动中自主开展学习进展、学习方法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学习活动后自主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5、自我管理的习惯

自我管理注重的是一个人自我教导及自我约束的力量。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家长要指导孩子从三个方面养成自主管理的习惯。一是指导孩子学习和养成目标自主管理的习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引导孩子自主设定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和行动步骤;二是要指导孩子学习和养成时间自主管理的习惯,根据目标明确一定时间段内的具体任务,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新;三是指导孩子学习和养成情绪自主管理的习惯,一旦确立目标,不因一时的成功或失败而激动或沮丧,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情绪波动,不因他人的肯定或否定而信心动摇,不断调节自己的心态,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始终坚信自己能够成功,以“平常心”成就“非常事。

6、交流沟通的习惯

交流沟通是进步的“捷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可见与他人的交流沟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非常很重要的一课。家庭教育实践中,家长要鼓励孩子有问题和困惑时敢于提问,始终保持对世界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心,要鼓励孩子有不同想法和意见时勇于表达,始终保持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尤为重要的是,家长要经常抽时间与孩子做随性的聊天或主题性的讨论,在这种聊天或讨论中学习表达的艺术,增强表达的能力,提高表达的水平。

7、自我反思的习惯

成功的起点是认识自我,成功的秘诀则是自我反省。不论是学习还是事业,失败了需要反思,要分析失败的原因,成功了同样需要反思,要总结成功的经验。自我反思的习惯需要从小开始培养,比如搭积木,成功了,可以让孩子试着讲讲成功的道理,失败了,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失败的原因。学习也是这样,失败了要引导孩子找出原因,成功了则要指导孩子找到规律。一个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自我反思的习惯,就能够不断汲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既不会被一时的成功所麻痹,也不会被暂时的失败所挫折,而是能够自我精进,不断突破,走向最终的成功和胜利。

怎样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既需要孩子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家长的有效指导。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家长需要遵循具有规律性的原则和方法:

0
1
循序渐进,因时制宜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家长要根据孩子年龄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时制宜,明确不同年龄段需要养成什么样的习惯,既不能超越孩子年龄和心理发展的实际,急于求成,也不能滞后于孩子年龄和心理发育的实际,无所作为。因此,家长需要主动学习和掌握一点青少年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思维发展学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根据青少年心理、思维、智力、情感的发展规律,确立孩子不同年龄段习惯养成的目标,并结合孩子的发展实际,加强指导和培养。

0
2
耐心指导,诲人不倦

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作为家长,从孩子幼小时开始,就要加以耐心细致的指导,比如说,玩玩具,要指导孩子结束后将玩具收拾好、整理好,放回原来的地方;出门进门,换鞋以后,要提醒孩子将鞋子摆放整齐;稍大一点,要指导孩子学会折叠衣衫,分类摆放。再比如说,孩子幼小的时候,要鼓励孩子多问问题,并耐心回答孩子的一每个问题;上学以后,要逐渐指导孩子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查找必需的学习资料。而且,良好习惯的培养,家长还要有预见性,比如,随着学习任务越来越重,课业越来越多,书写的质量与速度对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家长就需要提前指导孩子练字,养成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的习惯。

0
3
充分信任,敢于放手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有能力、有办法把事情办好,而不能总是认为孩子小,不懂事不放心,或者因为孩子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作业多,事事包办、事事代替,最后孩子就会形成任何事情都是撒手不管的不良习惯,不理书包、不叠床铺、不整理物品、不收拾房间,做事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规划没有预见,最终养成小事不肯动手,大事不能动手的少爷小姐脾气和“懒惰”的习惯。

0
4
率先垂范,身教于先

身教重于言教。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的示范引领。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应该自己做到。此中道理,无须赘述。

0
5
及时激励,持续内化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巩固,才能最终固化并内化为孩子的自觉行为、甚至无意识的能力。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家长要善于运用“表扬”的激励策略,每当孩子有一点好的表现,有一点微小的进步,家长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特别是在修正不良习惯的过程中,激励策略的及时和恰当的运用比任何方式都重要。通过不断的激励,增强孩子的自信,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巩固,最终内化为孩子的“无意识”般的自觉。

学习习惯源于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就是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始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