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定眩饮(姚树锦方) 【组成】 僵蚕10g,蝉蜕10g,片姜黄10g,天麻10g,半夏10g,白术10g,茯苓12g,晚蚕沙6g,寒水石10g,陈皮、甘草各6g,枳实10g,吴茱萸、焦栀子、龙胆草各3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主治】 暖肝和胃,清胆安中,升清降浊,理气化痰。用于眩晕,属美尼尔综合征、高血压(或肾性高血压,清浊不分、升降失职型)。 【方解】 定眩饮针对眩晕之病因病机,由升降散、天麻半夏白术汤、宣清导浊汤、温胆汤、吴茱萸汤、龙胆泻肝汤等化裁组成,经临床30多年运用,每获良效。本方用于治疗属于湿痰阻滞,挟风上扰,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胆胃不和的眩晕,常见于西医美尼尔综合征、高血压病、肾性高血压等。立方以朱丹溪“无痰不作眩”及“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促升”为理论依据,针对痰湿中阻,挟风上扰,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湿郁生热,胆胃失和,三焦不利而设。本病位在脾、胃、肝、肾。《脾胃论》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方中半夏、天麻加二陈汤为主,化痰息风,健脾祛湿,理气和胃;升降散乃清·杨粟山治疗火郁三焦,寒遏于外之湿热病的名方,其中僵蚕、蝉蜕升清解郁宣达,姜黄、大黄降浊泄热导火,本方中用枳实易大黄,即有大黄通腑降浊之效,又辛温燥湿化痰,助中焦健运,仍为二升二降,升清降浊,内外通达,气机调畅,阴阳平秘;肝之经脉行于巅顶,痰湿为阴,得湿则化,吴茱萸味辛性热,归肝肾经,下气降逆,中温脾胃,下暖肝肾,暖肝和胃,助痰湿之化;湿郁日久,化火生热,用龙胆草、焦山栀清利肝胆之热,以助和中;晚蚕沙、寒水石宣清导浊,行滞通腑,分利湿热,以助升降散升清降浊。全方共奏暖肝和胃,清胆安中,升清降浊,理气化痰之功。 【加减】 若湿邪化火不著者,去龙胆草、焦山栀;呕逆不重者,可去晚蚕沙、寒水石;高压偏高者,加生杜仲、生白芍;头痛明显者,加细辛、升麻;纳呆少食者,加砂仁、鸡内金;夜寐不实者,加远志、酸枣仁;大便不爽者,加生大黄。 【方源】 《姚树锦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1..名老中医的秘方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