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痛——慢性头痛方(陈宝田方)

 学中医书馆 2017-07-23

头痛——慢性头痛方(陈宝田方)

【组成】 桃仁、红花、当归各10g,川芎20g,防风、羌活、独活各10g,白芷12g,附子、细辛各10g,白芍15g,茯苓12g,黄芪、钩藤各30g。

【功效主治】 主治慢性头痛。

【方解】 陈老治疗慢性头痛,常用桃红四物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及五苓散方化裁。以桃仁、红花、当归活血化瘀;川芎以搜风破瘀而止痛;防风、羌活、独活长于祛风止痛;白芷利气行气活血,增强活血破瘀之力;附子、细辛乃散风止痛之要药;白芍柔筋养血,缓急止痛;茯苓健脾化湿;黄芪补虚;钩藤息风镇静。风寒头痛,用上方即可取效。

【加减】 风热头痛加黄芩、柴胡、石膏,以加强清热之功;痰湿头痛加猪苓、泽泻、白术、桂枝以加强祛湿之功;瘀血头痛加重川芎用量,并加用鸡血藤以活血而不伤血;肝肾阴虚头痛,加菟丝子、生龙骨、生牡蛎,以加强补养肝肾,平肝息风止痛之功。

【验案】

1.风寒型头痛 姜某,男,46岁。1987年8月5日初诊。阵发性头痛3年余,每遇风寒或凉风头痛即发,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或气候变冷头痛次数增多。每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短则数小时,长则1~2天,呈游走性疼痛,时而偏头痛,时而巅顶痛,痛无定处。疼痛性质呈跳痛,刺痛,或胀痛。遇暖则痛减,舌苔薄白,脉浮紧。辨证为风寒头痛。治宜祛风散寒兼祛湿、活血、补虚。守原方连续服用14剂,头痛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精神大有好转。又续服30剂,头痛症状消失。1988年10月28日随访,头痛未发作。

2.风热型头痛 梁某,女,54岁。1992年7月6日初诊。头痛30余年,开始为右半侧痛,逐渐发展至整个头痛,呈跳痛。每次发作持续1小时左右,且不能坚持日常工作。初发1~2个月1次,后发展到2~3天发作1次,多在中午及午后发作,遇风热及夏季加重。发作时伴眩晕,恶心呕吐,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辨证为风热头痛。治宜疏风清热兼祛湿、活血、补虚。原方加黄芩10g,柴胡12g,生石膏(先煎)30g,姜半夏10g。连用10剂,眩晕、恶心呕吐、汗出等伴随症状消失,服药期间头痛未发作。续服20剂,头痛症状完全消失。1993年2月3日随访,头痛未发作。

【方源】 谢炜,赵云燕.陈宝田治疗头痛的经验.辽宁中医学院,1995,22(6):25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