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作文教学中的“三真”写法

 GXF360 2017-07-23
谈作文教学中的“三真”写法

谈作文教学中的“三真”写法

江苏 吴月娟

【摘 要】作文是生活的再现,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思想,指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用“我手”写“我心”,以实现真实、本色这一作文的最高境界,即真话、真情、真人。

【关键词】作文教学 真话 真情 真人 真实

目前,在我们学生作文中存在着不少胡编乱造、矫情作秀的文章。说假话、空话、无病呻吟,虚假的现象还很严重,有的为了获得高分,不惜令父母双亡,不吝使自己断臂。有则消息曾报到过,对某省高考作文作抽样调查,竟然有百分之四十的作文出现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

学生作文胡编乱造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1.学生对命题,材料,话题所提供的内容空间不熟悉,缺乏生活经历储备,只能闭门造车,揣摩题意,主观臆想,而不探究事理,抒发真情。2.为了迎合阅卷老师的心理。这不但严重束缚着学生思想,扼杀着学生个性,甚至还误导着虚伪,使学生从小就学会迎合别人,不会依照自己的真实感情来说话,进而影响健康人格的培养。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而这种反映是一种“真实”与“本色”的不掺假不走位的反映,即生活的原汁原。著名特级教师方仁工曾说过:“作文要“百分之百的真实,百分之百的本色”,我觉得非常重要,真实,本色,这是作文的最高境界。”

那怎样让学生作文来反映生活的“真实”和“本色”,敢说真话,诉真情呢?

首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思想,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迈上素质教育的大道,要从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角度出发,去矫正某些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良心理,如虚荣心理、急功近利心理、人云亦云的懒惰心理等等,指导学生踏实做人,诚实为人,真情入理。

第二,要规范作文命题的范围,讲究命题艺术,调整作文评分标准。对于规范命题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早有理论,他曾说,凡是贤明的国文老师,他出的题目应当不超出学生的经验范围,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断不可出一些离奇的题目,离开学生的经验十万八千里,叫学生搔头挠肋,叹息说没有意思、没有材料。如果这时硬要学生写,那学生也只能写空话,套话、假话一大堆了。因此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方式应灵活多样,表述要新颖生动,最好在学生下笔前,教师先亲自“下水”试试,以便知深知浅,知难知易,然后由己及人,有层次地去指导学生作文。

第三,就是要有科学的评分标准。常言道:“文如其人”,又道“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这都说明学生的文章自有其特有的天真和浪漫,也有难免的幼稚和不足,起立意肯定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在评判学生作文时应从学生身心发展的事情出发,从思维和语言训练的成果上着手。不要架空生活,去一味地苛求高境界的立意,或合乎我们大人口味和当前政治需要的中心。应通过我们恰如其分的评判,让学生明白,无论是逻辑思维还是形象思维都必须以生活为基础,思想从生活中来,情感从生活中来。同样表达的技巧也必须从生活中来,而不能写无真情实感的假文,不能沾染虚张声势、拉大旗做虎皮的虚假恶劣的习气。在作文教学和评判时我们一定要摒弃那种将社会政治庸俗化,功利化的思想标准强加给中小学生的做法,制止和避免那种忽视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张规律而灌之以成人化思想,以及以极左思想对中小学生作文进行干扰和误导的现象。

生活是多彩的,人的内心世界时多彩的,尤其是处在多梦季节的青少年。我们应让他们做更多的彩色梦,尽量不让他们过早的面对世俗丑恶,不让他们过早的学会事故油滑,成为大人们的“鹦鹉”。周作人曾说过:“人生的季节是不能颠倒过来的”。那么,对于人生的一部分——作文,难道能用颠倒 过来的标准去要求它,评判它吗?

第四,要指导学生感悟生活,关心他人,加强生活修养。学生作文中假大空成风,矫情盛行,这除了迫于脱离学生思想认识实际的要求外,还在于学生感悟能力差,关心他人不够,很少去咀嚼父母,老师,同学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有的甚至认为人人应该为我,而他自己不必为人人。这样,情感体验就少了,写起文章来也就干巴巴了。比如教师节到了,写篇文章表示一下对老师的感激吧,可刚开了头就没东西写了,只好来几个“啊”和几个诸如“原定春蚕”“蜡烛”之类的比喻结尾;国庆节时,有几个学生大写“祖国啊,母亲”,可平时他们连自己亲生父母都不爱,不尊敬,甚至亵渎对他的爱,可以想象,文中只能是套话、空话和假话的堆砌。看来要生活素材。只要我们指导得当,让学生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多关心身边的人,多少会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原来是如此丰富多彩,具体生动,是那么有情趣,催人奋进。也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从更多的身边小事中引出诸多的感动,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而不会老是用大道理去唬别人,借英雄名人去立论,用编造的材料写作文了。

第五,在学生讲了真话又产生片面、表述错误时,老师千万不能讽刺、挖苦和训斥,应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免学生又重操“抄书抄报”之旧业。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