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历史 ▏成都街巷的来龙去脉,记得收藏。

 老树皮sslee 2017-07-23

府河上的捕鱼人







成都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街巷极多,除街、道、巷、路、桥等以外,还有以里、坝、村、沟、湾、道、坊、池、堰、碾、山、口、庙、坡等命名的街道地名。


随着城市建设及改造,原有的街巷名称变动很大,许多还永远的消失了,成了老成都人的一抹记忆。


我始终认为,一座城市应该保留自己的文化符号,这个作为城市管理者来说是不可推诿的责任,否则就不配来成都充当管理者的角色。


这几十年间,成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无可否认,许多像古皇城这样的历史建筑也遭到人为损毁,这不能不说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践踏。

痛哉!惜哉!



成都是一座有文化的城市,许多的街巷名称里都蕴藏着过去的历史沿革,古迹名胜,人文地理,风尚传说。

可以说,每一个名称都是成都文化的缩影。


现在就来摆摆成都街巷的龙门阵。 
成都号称蓉城,有一条街道叫芙蓉街,后来街道依然,名称不见了,改叫陕西街了。

芙蓉街不见了,而芙蓉巷还在,临近光荣小区,目前所有的地图上与地名录上都没有显示,只能靠双脚去寻,很短,只有3个门牌号码,有二三十公尺长。 


群星路、星汉路、星河路、星科路、星辰路、星月街......,成都多文人,富憧憬,星光闪闪的街道让人感觉很美。


一心桥(一号桥)、二仙桥(二号桥)、三道堰(三官堂)、四道街(驷马桥)、五世同堂街(五桂桥)、琉璃场、七道堰街、八里庄、九眼桥(九里堤)、十里店、十二桥、百花街(百卉路、百寿路)、千祥街、万年场。

用数字来命名,念起来是不是朗朗上口?


水津街,津,本指渡口,因这里是锦江与府河汇合之处,也是渡口,故称水津。
顺城街,因明代蜀王府俗称它为“皇城”。这些街道,是顺着蜀王府的萧墙建成的,萧墙清代就已经没有了,现在是按照从前的方位称呼在东的称东顺城街,在西的称西顺城街。 


城根街,根是基脚的意思。因为这是过去满城的墙基,所以称为城根。在东的称东城根街,在西的称西城根街
西城角巷,城角,是城墙转弯的地方。靠西城角边上门街道,称为西城角边街。 


西月城街,月城,即月牙城,是城外的一个月牙形的城墙(出兵的时候,先将官兵山城内开出,出完以后,即将内城关了,再开月城的城门,以防敌人袭击)。

以前城垣皆有月城,成都亦如此。月城又称“拥门”,或瓮门。 


东门街因它是满城的东方。满城,俗呼“少城”,当时它的大东门叫“迎祥门”,小东门叫“受福门”。

今天的东门街,是满城大东门所在的地方,小东门在祠堂街东口。 


小南街是满城的南门,当时南门的正式名称叫“通阜门”。 
小北街是满城的北门,当时北门的正式名称叫“延康门”。 


西大街(口)是满城的西门,也是大城的西门,当时的正式名称叫“清远门”。 
北东街因它位于北大街之东得名。 
东、西御街 在明代蜀王府萧墙东垣外,是由北西南之御道两边的街道。在东的为东御街,在西的为西御街。 



御河沿街,因沿御河得名,现按方位分为东西两段。 
东、西丁字街 因街形如丁字得名,并有横街一条。 
西府街,因它位于正府街之西得名。现按方位分为南北两段。 
半边桥街,大城、满城的区域划分。以桥心为界,各占一半,故名。

在清代,桥上还有棚栅式的建筑,并有人把守,现桥已不存。 

下河坝街,原系河边荒地,民国初年,逐渐形成街道。

解放前为木材商人堆集木料的地方,因它位于北门大桥的府河下游,故得名。


督院街,是因为总督例挂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等头衔。这些职务,是属于部院大臣的等级,所以总督的衙署,就称为督院。
东、南府街,在盐道街东头,曾设四川总督行署。在署府之东曰东府街,在南曰南府街


藩署街,因清代布政司衙门设此得名,布政便称藩台(从二品)。

藩库街,因是布政司衙门的库房所在地得名。 
布后街,因在布政司衙门的背后得名。 
提督街,因清代提督衙门设此得名(衙门所在地即劳动人民文化宫,现已拆除)。

盐道街,因是清代盐茶道衙门的所在地得名。它主管四川的盐、茶业务。其他的省份,只管盐业,称为盐法道(设有盐运使的,就不再没盐法道)。 
学道街,是因清代学道衙门设此得名。清初各省都有督学道,后又改称提学道。提学是提督学政的意思。道是道员(正四品),是清代各省主管教育、考试的官员。

 


帘官公所街,因是清代帘官的住地得名。清代乡试时,从知县中间挑选一部份出来担任帘官。阅卷的称内帘官,管理考场事务的称外帘官。他们来到省上时,或出场以后,都住在这里,门口要垂帘,表示与外界隔绝,以免发生弊端,所以这条街就称为帘官公所街。

 
前卫街,因明代的卫署设此得名。明代卫署有前、后、左、巾、右之分,这里是前卫署。 
总府街,因明代都指挥使衙署设此得名。都指挥使称“阃司”、所称“总府”故名。(按照明代都指挥使,与布政使,按察使均为全省高级官员,其后才在都指挥使上设总兵,明末和清代又在总兵之上再设提督,都指挥使的权力,就大大地缩小了。) 
指挥街,明初设古成都卫指挥一官,因其衙署设此得名。“卫”的等级,相当于县,由军官兼管民政事务。 
正府街,因清代成都府的知府衙门设此得名。 
学署街,因清代教谕署设此得名。教谕称学官(正八品),学署即学官的署衙之意。 
马道街,在城东、南、北,原有六条马道,供马队走马练习之用。

现在的马道街,原名平安桥南街,靠近城中西华门处。这条街乃进出少城必经之 地,故名马道。辛亥革命后,城市人口增加,扩建为街道,取名马道街。

清代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时,各县武生到省城赶考,也在这里骑马、射箭、举石、盘刀,总会吸引很多人赶来观看,热闹非常。



走马街,街的拐弯处是清化都督衙门,城北、城西官员上院的马队在此街停下,官员进见都督后,徒步回来在此上马,因而得名。

城守街,清制省城治安警卫事宜由游击办理。游击在武官品位中,高于都司。 所辖兵丁,白日在街巡逻,夜晚守护城门,类似武装警察,职权甚大,可以入民宅搜捕罪人。

游击衙门又叫城防守御衙门 (省图书馆后门位置) 街弈因此得名。 东、西马棚街:在少城内。原系满、蒙骑兵养马之处。棚为篾棚,高大宽敞,无一住户。现在街房,均是辛亥革命后陆续修建的。


较场坝街点将台街东、南、西北较场,都是驻兵的地方。

大,小福建营,清初福建籍士兵驻扎营地,故得街名。

宁夏街,清初,宁夏籍士兵奉派入川,扎营于此, 街名得以流传。


炮厂坝街,清代在成都造牛耳大炮,留下街名。旧成都号称“两根半烟囱”,指全城没有工业,烟囱少见,其中一根就是炮厂的烟囱。


暑袜街,四川天暖,多以卖夏天穿的油灯布袜为主。因此,街名得名暑袜街。后来洋袜(机织线袜)入境,这条街的袜铺逐渐倒闭,暑袜店已然无存,街也曾被改叫成“水花街”。“水花”含意,据说在靠三义庙处有一眼井,能通大海,井内常冒水花,故而得名。



线香街线香,指无骨燃香,药料拦合搓成如火柴粗细的香,为区别敬神祭鬼的竹芯的燃香,故名线香。

清代有福建籍士兵钟姓者流落到此街,开设线香作坊,因而得名。

后一度改为“代书街”,因拐弯的正府街,1949年前为省法院所在地。打官司需写状纸,而诉状又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人写不了。就有一些人,专门或业余在此街开设代写状纸小店或字摊,帮人写状得些钱财。

这类人中,亦有专门代写代打官司的讼棍,故取名“代书街 ”,不久又复原名。


椒子街,系东门外靠北一条小街。据说源于货币之“交子”而得街名,故名“交子街”,讹音“椒子街”。

紫泉街,这条街街名演变较大。因靠近椒子街,监近锦江,取水方便,开有制纸手工业作坊。纸制出后, 用以印纸交子。 汉代王莽曾发行铜币, 称为“泉 货”。交子又叫“纸泉”,不叫“纸钱”。

因以草纸打孔的纸钱用来追荐亡人焚烧在阴曹使用,为避不祥,故纸币不叫“纸钱”而叫“纸泉”。到清代,这条街系郊外墓葬区及猪牛市场,又脏又臭,住户不多。后扩成市街,常遭火灾。为取吉利,四川人翰林顾汝修将这条街取为茝泉街。茝读纸,即香草。定名时,取茝压臭,取泉压火之意。茝字不好认,谐音为芷,故一度命名为“芷泉街”。芷字也不认,又谐紫,留名紫泉街。

顾汝修曾任过驻越南使节,出入府廷时,身后有人撑打黄伞,以示中华象征。他在成都居住的街,取名为黄伞巷



锣锅巷,古代军中使用炊具之一的铜锅, 晚上可敲击作为报更报警响器。 康熙、雍正时代,为统一西藏,曾在成都着手准备,扩充军队,使这条街的铜器业得到发展。


打铜街,拐弯是锣锅巷,锣锅巷系马前大道,设有出售铜器的门市部,加工铜器的熔炉和敲捶作坊,则设在打铜街。

以后打铜作坊迁走不少到祠堂街开店,出售铜制壶、瓯、墨盒、镇纸等,但打铜街名流传下来。


骡马市街:清初,成都驻有满、蒙八旗兵丁、陕、甘、宁、蒙马群骤增。为适应满族贵族买马需要,在少城外,皇城后门处设骡马市场。

康熙、雍正年代之后, 四川无大战乱,马队作用减小,马市迁到城外,但街名犹存。

相邻的羊市街,则因皇城后门为回族集居地而开设羊市,地名留存下来。


天祥寺街,清初名金贤寺,后因纪念南宋末年的丞相文天祥,才改为天祥寺,并以此名街。

原来的高坟坝街,现改为天祥寺横街


方正街,因纪念明代的方孝儒得名。方在洪武时曾应蜀王之请,来蓉讲学,后因不肯替明成祖起草登极诏书被杀,还诛十族(九族及方的学生)。他的书斋叫“正学斋”,所以人家称他为正学先生,方正两字的涵义即在于此。

 


宋公桥街,因纪念明代文学家宋镰得名。 
君平街,因纪念汉代学者严君平得名。原来的君平街,在今天的支机石街那里,因修建满城以后,就改成君平胡同。民国初年,又改成支机石街

但感觉得君平街的名称,还是应当保留,所以才把陕西街挨着的那条街定名为君平街,这就是现在的君平街了。 


桓侯巷,因纪念张飞得名。巷内有桓侯庙,附近还有桓侯墓。但墓是假托的。经过发掘,证明是一座“成汉”时期的墓葬遗址。时代比张飞要晚一百多年,因为墓里发现了李寿发行的钱币—“汉兴钱”,所以可以断定时间,原来的桓侯巷新村,现改名桓新巷。 



衣冠庙,因纪念关羽得名(庙内埋有纪念关羽的衣冠) 
状元街,因纪念明代状元杨升庵得名。 
玉泉街,原名老关庙街。过去军阀强占庙产,把老关庙卖给豪家修建公馆。老关庙没有了,街名就得变更,于是就改为玉泉街。

故《三国演义》中“玉泉山关公显圣”的意思,以资纪念。 


石室巷,因纪念汉代文翁石室兴学得名。此处原名何公巷,系纪念明代成都府学教授何忠夫妇死于此处的关系。(是当年藏书的地方,因防火灾故用石头修建) 
点将台街,属西安路办事处。关于点将旧有两说,一说是诸葛亮点将,一说是张献忠点将,现有东、西、横三街. 

文庙街,全国普遍修建文庙,专祀孔子,这条街原名文翁坊,是以街口立有纪念文翁的牌楼而得名。

文圣街宋代,将广平县衙移入成都城内,改广平为华阳县。从此,成都城内便有一个郡(后又改为府)衙和两个县衙。郡有郡学,县有县学,郡、县又各建自己的文庙,郡守、县令各率其直属的学生到郡、县文 庙内祭奠孔子。

这样,成都便有三座文庙。

成都东南属华阳县,文庙建在石室巷 (旧名何公巷)口。

成都西北属成都县,文圣街便是成都县文庙所在地。

因此,有老话说:“成都到华阳,县(现)过县(现)”。



与文圣街接近的武圣街,是专祀关羽的关庙。

大慈寺街,学佛人多言玄奘法师在成都大慈寺受戒,但无充分根据。

喇嘛寺街,清时,班禅、达赖每年要遣使向中央政府进贡,路经成都即住喇嘛寺街此寺中。

尼泊尔、不丹、廓尔喀的使者路过成都,亦在此寺接待。寺中所奉之佛为宗喀巴,非释迦牟尼,与西藏、青海、蒙古相同。

和平街,旧名骆公祠街,再前为子龙塘街,相传为赵云故第所在地。

蓥华寺街,相传彭县蓥华山有一个学佛的人,心极慈悲,乘驴行而不施鞭。成正果后,善男信女为他立庙,号“蓥华祖师”。

而后在成都亦立了庙,在东较场附近。成城中学创办时,租其殿为礼堂,至今如故,这就是现在的成都第十九中学。


康庄街,原名古营盘。明代曾在此修建康公庙(纪念修皇城的康太监),后称康公庙街。民国时改为“康庄”,故“康庄大道”之意。



石笋街,因有石笋的关系得名。石笋是在墓前立石,其状如笋,故名石笋。

所以凡有石笋的地方,多有古墓存在。

天涯石街,因有天涯石的关系得名。

天涯石系古蜀文化遗物,具体的作用是拿来放在墓前,具有后来华表、墓阙的性质。
支机石街,因有支机石的关系得名。这也是古蜀文化的遗物,现在这块石头,已移交文化公园保管。

过去的支机石公园,也是以这块石头来命名的。 
红照壁街,因明代蜀王府前有红色照壁得名。 
照壁巷,是因正府街知府衙门对面有一专贴文告的照壁得名。 
红石柱街,这里在唐代至德年间,是古大慈寺的正门,街东头有六楞形红色石柱一根,柱端原有石狮,今已毁。因系古蜀遗珠,后即以此作为街名,现分为正横两街。 
鼓楼街,因有鼓楼的关系得名。现按方位分为南北两段,北段又分为一、二、三街,
鼓楼下为鼓楼洞,街称鼓楼洞街。

鼓楼是明代万历年间修建的,明末被毁,清代重建。

鼓楼洞是1953年拆除的。 


铁箍井街,因街上有铁箍井得名。 
铜井巷,因巷内有水井,系用有孔铜板沉于井底得名。 
诸葛井街,这条街并是纪念诸葛亮的,因为它的正式名称,在明、清两代都叫锦江街(清称东锦江街)。

街上有门井,大家都叫它诸葛井,时间久了,慢慢地这条街就叫诸葛井街了。

 
抚琴台街,相传为诸葛亮抚琴的地方,但经过发掘,证明是五代时前蜀王建的陵墓。 

三官堂街:三官堂为道观,亦称“三元宫”,街以建三官堂得名。

至于三元巷则是科举时代,希望出状元、会元、解元,乃祝愿之意,与神庙无关。


五岳宫街,“岳”为山之尊,是街为五岳宫所在地,今庙毁街存。

纯阳观街,纯阳观是供奉“八仙”之一吕洞宾的道观,成都的纯阳观规模甚大,占地四条街,有房产上百间。



城隍庙街城隍巷,成都有三座城隍庙。

郡城隍庙 (即府城隍庙),在东大街,街未以庙命名。

成都、华阳两县各有各的城隍庙。城隍庙街的城隍庙属华阳县,成都县的城隍庙所在地,则称城隍巷,以示区别。


报恩寺街,即宋公桥街,又名茗粥街。为纪念明初年的大文学家宋濂(字潜 报恩寺街 溪) 曾经教过太子和诸王读书。他是宰相李善长的亲家,后因李善长出了祸事,宋受株连,判为死罪。

后得到马皇后的解救,谪贬四川夔州,不久遂死。

由于蜀王是他的学生,便将宋濂的尸体迎回成都,葬于静居寺侧,并改静居寺为报恩寺(又称潜溪祠)祭祀宋濂,以表学生报答师恩的诚意。

清代为华阳县的书院,号潜溪书院。

有小桥,称宋公桥,桥头有不少慈善人家施茶,施稀饭,故人们又称之为茗粥街。


昭忠祠街,昭忠祠是清代专祀内外各战役中死烈的文武官吏的祠堂,需朝廷批准,才能入祠。

忠烈祠街,忠烈祠建于民国初年,是专为纪念辛亥革命、保路运动中牺牲的烈士而设的祠堂。

当时的军政府设有“稽勋局”,负责调查审核,合格者才 能入祠。

该祠由皇朝时代的“会府”改建。

会府是省城的大官们聚会朝拜皇帝的 地方,供奉着木刻九龙牌位,上写:“当今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十一个金字。该街旧称会府街,后改称忠烈祠街。



奎星楼街,中国的旧星象家说,奎星是“二十八宿”之一。又说,北斗七星,第一颗称魁星,所以科举时代中了状元,谓之“大魁天下”。“奎”“魁”读音相近,于是奎宿与魁星也分不清了,奎星楼, 魁星阁也成了一回事。


惜字宫是供奉传说中的汉字发明者仓颉的庙宇。

焚化字纸,别有字库,惜字宫街字库街,皆因此得名。


放生池街,佛教信徙讲究放生,以修来世。

他们购地凿池,将水产动物放生,让它们自由成活。

放生池外筑墙高隔, 前面的街墙上有石刻对联:“放 乎中流随物性,生之者众见天机”。

池上亭榭的联文是:“荷芰夏尤佳,淼淼漫 漫三十庙;龟鱼晓无数,堂堂策策百千头。”

池今已平,不见踪影。



黉门街黉门是学宫,旧时称士子考上秀才为“身入黉门”。

四川省在成都南门外买得杨昭勇侯赐等为堂址,招生开学,命这里为黉门街。


民国改“存古学堂”为“国学 院”,亦易名为国学巷

慈惠堂街,慈惠堂创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 年)。

堂门有全金大匾额,慈惠堂街 为“慈惠堂”三大字,是省会办的慈善机关。


过街楼,因街上有天桥式的过街楼得名。 
星桥街,因过街横桥名叫“星桥”的关系得名。
星桥是取唐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句意,但1926年修建马路时,已将此桥拆去,惟街名仍存。


东、西华门街,因皇城外城,有东、西两道过门,即东西华门。

华,是取《聊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意思,街道也即以此名街。

 
东、西马棚街,因搭棚养马得名。 
栅子街,因街口设有栅子得名。 
簸箕街,因街西原有簸箕石得名。 
红墙巷,因附近原有关帝庙,墙是红色的所以叫红墙巷。 
大红土地庙街,因有红色土地庙得名。 
红庙子街,这里的红庙子,是指的准提庵。康熙二十七年(1683)建。围墙为红色,光绪五年(1380)即以红庙子作为街名。 
王道正街,因街口原有:“王道正直”牌坊一座得名。 
转轮街,即转轮藏街的省文。因街上原有地藏庵,有“转经轮”一具,是居士用来代替念经的,即把佛经放在转轮上,用手推动,转一次等于念一遍,另一说是庵内的墙壁上绘有六道轮回的图象,因而得名。 



井巷子,因巷里有眼水井故名。 
天灯巷,因有很高的“天灯”得名。天灯是高杆上点的灯,有路灯的作用。

因为避免重名,南门的天灯巷,改称南灯巷。 
花牌坊街,因有石质雕花牌坊一座得名。(系旧时的贞节牌坊,为表扬一位刘姓州女未嫁守节而建立的。) 
湖广馆街,即现在的东风路二段。1949年前的智育电影院,就是这个会湖广馆街馆改建,今为红旗剧场。

川主庙街,四川许多地方奉大禹为“川主”,成都的川主庙则祀李冰。

小关庙街,成都祭祀关羽的关庙不少,少城内更多。

小关庙街上还有老关庙和小关庙。过去军阀强占庙产变卖,把老关庙卖给豪家建宅第,改老关庙街为玉泉街,取《三国演义》“关云长玉泉山显圣”之说以留痕迹,故今仅有小关庙街了。

玉皇观街,原是道家的庙宇,供玉皇大帝,很宽广,现在是市二中的校址。



大学路,因华西协合大学在此得名。 
中学路,因华西协合中学在此得名。 
小学路,因成师附小华西分校在此得名。 
金陵路,因金陵大学蚕桑系在此得名。 
南虹路,因南虹艺专在此得名。 
南熏巷,因南熏中学在此得名。 
建国巷,1937年建国中学由东胜街迁此得名。 
国学巷,原为清代杨遇春的故宅,后来指给存古学堂,民国初年改为国学院,再改为国学专门学校,后即以此名街。

到1920年国专又改名中国文学院,为公立四川大学的一个组成部份。

 
书院街,因系大益书院的旧址得名。现按方位又分东、南、西三街。 
光华村,因光华大学分校1938年由上海迁此得名; 
商业街,因国民初年办商业专门学校于此得名。 
实业街,清代名官学街。民国初年曾办实业讲习所于此,因而得名。 
同仁路,民国初年因办同仁工厂招收旗民学艺的关系得名。同仁,故一视同仁之义。 
培根路,因路南有培根火柴厂的关系因而得名。 
武备街,因武备学堂设此的关系得名。 
天成街,因吴夭成氏在此办有天成化工厂的关系得名。 
树德里,因树德中学(今九中)在此得名。 
树德巷,因树德小学在此得名。 
松如巷,因松如中学在此得名。 
蜀华街,因蜀华中学(今十四中)于1932年创建于此得名。 
义学巷,因此巷位于协台衙门附近,乾隆年间,候缺者多寓于此。常倡义学,以造声誉,此巷亦因此得名。 
昌福馆,因有昌福印刷公司的关系得名。后因修建东风市场占用地基,此馆已被拆去。


繁荣的成都街市,也有许多因行业而得名。

金丝街银丝街铜丝街均为手工作坊及出售产品的聚居地。

其旁的白丝街,系出售白丝、黄丝(织锦和织布原料)的集中地。

类似的还有金玉街,集中了买卖生金、璞玉的商店。

玉沙街,是对玉石粗加工的作坊街道。

玉石街,是对粗加工后玉石进行精加工作坊居住地。

纱帽街,开设有好多家制做戏曲服装、纱帽的作坊店铺。

皮房街,皮革制品商店。

金鱼街,是出售金鱼、鱼铒的集市。

烟袋巷,满街都是紫铜、 白铜、竹、木制水烟袋、旱烟袋店铺。

丝棉街棉花街,皆系加工丝棉(蚕丝)、 棉花的作坊、商店。



灯笼街,清代举人以上人家皆悬标有官阶、学位的纱灯,商贾店家门口,白天靠招牌、晚上挂写有店名灯笼以示识别,所以裱糊丝绸质地或纸灯笼,是一大行业。辛亥革命后,灯笼逐渐被油灯、电灯代替,灯笼作坊改为生产纸伞、竹扇作坊,但街名犹存。

草市街,系郊外农民挑草(城内人买来垫床)进城出售的集市。

钟鼓楼市,即鼓楼街,1949年后钟楼、鼓楼的建筑仍存,清代由都司衙门派兵丁住守,用以报时和报警,楼下是沿街市场。

糠市街,出售米糠集市。

石灰街,这条街上石灰铺大多数出售由崇庆县运来的生石灰。

牛市口鸡市街羊子市巷羊皮坝街豆腐街簸箕街浆洗街鱼市坝街杀牛巷杀猪巷坛罐窑街肥猪市街爷头巷党扒街(家具)、磨房街盐市口磨子村等地街名,顾名思义,可以了解在以前曾为集市或有某种工艺手工作坊之地。


染房街,在盐市口旁,傍靠流经城内的金河,明代前曾在此街开设土布染色作坊, 汲取江水漂涤。

后因金河堵塞,江水不畅,染房业大多迁到城外,城内仅留江南馆街有家大染房。 染房街名犹存,但沿街小店,却是卖手工加工的木纺锤、象棋、骨牌、麻将、刀 把等小木器的街道。

故有民谚:“染房街,无染房,将帅对阵搓麻将”,这倒是概括了这条街手工作坊的特点。



烧房街,原系开设蒸酒的烧房作坊所在地,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为了弄钱,对烟酒实行专卖,酒坊停业,街名犹存。


宾隆街,原煤来因街有招商旅店,取名宾隆,意为祝愿招来的从东大路进成都的客商生意兴隆意。

后来交通发达,来成都的客人都住到东大街各处旅店,宾隆街客店变成运输物资的骡马大车旅店,每天接待的骡马比客人还多,故有“成都人讲礼,连骡马都称为来宾”的说法。


粪草湖街,在盐市口附近。这里原来是成都西南方向往城外运输粮草大车的歇脚地,骡马需吃草料,故而得名。

闹市中心有这么一条街,太不文雅了,且这里早就既无湖,也无粪草了。


鹅市巷在皇城外,原为鹅鸭市场,清代以后,禽类普及,到处集市均可买到,乡下人谁也不愿多跑路到这条街来卖了,但街名留传下来。


还有很多,一口气写不上来了,就到这里,以后慢慢补充。


今天大暑,三伏天之中伏,是夏季最热的一天,大家注意身体,千万不要中暑了。

分享几张荷花照片,以解闷热。


下篇再见。




 

关注这个号

说明你是有眼光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