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初中生作文自我修改能力初探

 GXF360 2017-07-23
提高初中生作文自我修改能力初探

提高初中生作文自我修改能力初探

江苏 孙迎春

【摘 要】自我修改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调查分析初中生对作文批改态度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从示范引领,亦步亦趋;主题互批,提高能力;自我修改,目标分层三个方面提出提高初中生作文自我修改能力的策略,以引导学生在作文自我修改中实现自我激励和作文的超越,切实提高作文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 作文 自我修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就初中生的写作提出:“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可见,作文修改,尤其是自我修改是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说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从“教”到“不教”的转变,用叶圣陶先生一句名言来说就是“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据此,笔者结合初中作文教学,就作了持续的探索与实践。

一、当今初中生对作文批改的态度

目前教师对学生作文批改的现状是:精细批改,精心点评,耗时耗力;单独面批,倾心教授,难以顾全;合作互批,热热闹闹,事倍功半。为了解初中生对作文批改的态度,笔者随机抽取本校七、八年级各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评语大同小异 收效甚微

调查显示,56%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评语单调,对作文修改的指导不大。43%的学生主要关注分数。很多学生认为老师的评语呆板类同,缺少建设性,即使有也与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不符,不知如何修改。久而久之,学生或者只关心一下分数,浏览一下老师的评语;或者根本不看教师改了什么,更不会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改。或者干脆作文本都不打开,看都不看。

2.互改热火朝天 无章可循

新课改中,教师在学生互改作文上做了一些尝试,但调查发现:40%的学生喜欢老师全批全改,认为同学的批改及建议可信度不高,老师的批改更有价值。约21%的学生支持互改,觉得能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取长补短,但对自己及同学的批改存有疑虑。39%的学生支持互改后由教师再批改。可见互改作文并不受学生欢迎,且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3.学生自我修改的意识淡薄

关于写作后的自我修改,10%的学生会全面地检查修改;32%的学生看时间,来得及时会修改;58%的学生从不修改,写完就算。有32%的学生认为修改也就是改错别字、标点符号、病句等。可见多数学生只重视写作,修改意识非常淡薄,认为作文中的错误自己很难发现,即便修改了,还是会有问题,不如等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后有针对性地改。

二、初中生作文自我修改能力的培养

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处于身心和个性成熟的转折期。面对外界的诱惑,家庭、升学的压力,青春期的困惑等,他们渴求被尊重、被关注,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有极强的可塑性。在此特殊阶段,学生的内心表达处于高峰阶段。只要教师有效引导作文水平就会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培养及提高学生的作文自我修改能力无论在学生发展和升学考试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顺应新教育的发展趋势,而且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自我修改中,自我情感得到升华,思想得到完善,价值得到发现,写作的水平得到提高。如何培养初中生的作文自改能力呢?笔者认为要在大语文教育观指导下,从探索作文自改的功能、目标、实施等着手,形成一套有效的培养路径,引导作文自改向有趣、有序、有效的方向发展,达到启情、启智、启法的效果。

1.示范引领 亦步亦趋

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良好的自主批改习惯是学生作文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起始阶段,教师的示范引领是关键。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示范批改、直接批改和个体面批等方式集中或分散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批改习惯。

(1)要 “求诚”

叶圣陶认为“写作之首要任务在于‘求诚’。立诚最为贵,推敲宁厌频”。修改自己的文章就是要让自己的文章越来越贴近自己的思想;修改别人的文章时,态度要“诚”,要认真“寻宝”,细心“挑刺”,认真揣摩作者的原意,帮助他把原来的意思说清楚。

(2)要规范

就是要规范修改流程和修改符号。笔者在修改流程上规定:先提纲后文章。提纲是构思、布置篇章的具体表现形式。文章初成后,要与之前的提纲进行比对,有针对性地修改提纲或作文。统一修改符号是让人看懂原始的思维过程,后来在哪儿改了,是怎么改的。

(3)要及时

学生写作虽比不上作家的创作激情与冲动,但毕竟也是自己苦心思考的成果,总希望及时得到反馈,因此无论哪种批改方式都必须及时。一旦错过最佳反馈期,学生便会漠然处之,修改的热情也会减弱。所以教师应对学生自我修改后的作文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促使他们养成及时修改的好习惯。

2.主题互批 提高能力

主题互批即是学生在一定的主题引导下进行互批,旨在让学生在分工合作、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批改,乐于批改,提高自我修改质量。

新课标要求:“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笔者根据新课标、中考作文批改标准及学生实际,从书写、内容、结构、语言4个维度建构了作文批改标准的13个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训练点和近30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互批训练主题。如:内容方面确立了立意、选材、形象、情感四个训练点,立意设计了正确、集中、深刻、新颖4个主题。四个主题按照“目标分解、交错强化,全过程培养”的策略,如七年级上侧重训练“立意正确”主题,设置一到多课进行专题互批,以后该主题融入其他训练主题里进行强化,直到养成。而后进入“立意集中”主题。实践证明:主题互批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

主题互批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1)课堂合作式互批

学生四人一组,按作文水平高低搭匀,轮流担任组长、汇报员、记录员、检查员,各司其职。根据批改要求,共同讨论,逐一批改,做出点评。

(2)网络互动式互批

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互批,自由选择批改对象,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互相讨论,集思广益。教师可随时关注学生批改动态,发现存在问题,及时通过网络反馈给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3)循环点评式互批

由写作兴趣、能力相近的5~7人组成,借助循环日记进行组内互批。即几人共用一本日记本,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轮流写作,再以点评的方式完成互批。

实施主题互批以来,学生写作兴趣浓厚,乐于参与互批,积极发表评改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常常在班级内讨论如何写好作文,变被动接受老师或同学提出的评改意见为主动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

3.自我修改 目标分层

叶圣陶先生在《通与不通》、《好与不好》 两文中提出了作文“通而且好”的标准。“通”和“好”是对文章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两个层面的标准。笔者认为“通”即文从字顺,“好”即情真意切,文质兼美。初中生自改作文应先求改“通”,后求改“好”,循序渐进,稳步提升。

(1)文从字顺

所谓“文从字顺”,就是文章表达清楚,行文自然妥帖,不矫揉造作。简言之就是清楚通顺。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自改的主要目标。修改时首先要“看”。看书写是否规范,字体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洁,符号是否正确。其次要“念”。作文完篇后出声诵读几遍,根据平时的说话习惯和诵读时的语感,会很容易发现诸如用词不当、语言啰唆、前后矛盾、语序不当、错字漏字、错用关联词、衔接不紧凑、过渡不自然等语言表达问题,并及时地加以修改,从而养成良好的意在笔先,谋定而后动的写作习惯。

(2)感情真挚

“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不生硬地附加装饰,更没有虚情假意。要做到感情真挚,必须力求真、善、美。因而学生在自改作文时,必须修改掉那些庸俗的虚构、明显的虚假,务求“作文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必须净化掉那些“真”而不“善”,“真”而不“美”的情感和态度,达到以真情打动人的效果,使学生在自改中养成诚实的品德,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写出理真情切的佳作。

(3)文质兼美

文质兼美即文章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思想,精神,道德,品格和谐统一。学生必须站在构思立意、谋篇布局的高度,在自主修改中追求文章的文质兼美。“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文章的关键。好的作品还需要漂亮的包装。此阶段的自改,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创造,要从立意准、深、新入手,多方探寻,扬长避短,择优而改;要根据文章立意及表达的需要,给文章改换一件合适新颖的“外装”, 从而使自己的文章不仅有鲜活的思想,独到的情致,也能拥有美丽的外在,让人耳目一新。

总之,学生作文自我修改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切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改的前、中、后整个过程加强示范引导,提高他们作文自改的意识,不断丰富作文批改的体验,养成良好的自我修改习惯,引导学生在作文自我修改中实现自我激励和作文的超越,切实提高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孙迎春,女(1981-)汉族,江苏丹徒人,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一级教师,苏州大学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在读,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