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解毒止痒汤(班秀文方) 【组成】 土茯苓30g,槟榔10g,苦参15g,忍冬藤15g,车前草15g,地肤子12g,甘草6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主治肝经湿热型阴痒和湿热型带下病(如真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症见阴部瘙痒,甚则痒痛,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相兼,质黏腻,如豆腐渣状,或呈泡沫米泔样,其气腥臭,心烦少寐,口苦而腻,脉弦数或濡数。 【方解】 本方为祖传验方。方中以甘淡平之土茯苓解毒除湿为主药;配辛苦温之槟榔燥湿杀虫为辅;佐以甘寒之车前草利湿清热解毒;苦参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忍冬藤性味甘寒,清热解毒,与土茯苓相须为用,则利湿解毒之功倍增。据现代药理研究,槟榔、苦参、车前草、地肤子都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苦参的醇浸膏在体外有抗滴虫作用,故本方能治疗真菌性和滴虫性阴道炎所致上症者。 【加减】 如体质瘦弱,纳食不馨者,减去苦寒之苦参、地肤子,防其犯胃,加炒山药15g,炒薏苡仁15g,以健脾化湿;如阴道灼热,痒痛交加者,加黄柏6g,凌霄花9g,火炭母9g,以加强清热化瘀之力。配用蛇床子、火炭母、夜交藤、苍耳子等药坐盆熏洗,内外并治,则其收效尤捷。 【验案】 袁某,女,32岁,已婚。1982年9月10日初诊。月经尚可,带下量多,白黄相兼,质稠臭秽,外阴经常瘙痒难忍,夜间尤剧,脉濡数,舌苔薄黄,舌尖红。阴道分泌物镜检:真菌(++)。证属湿热郁滞下焦,化浊生虫。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杀虫,佐以养血柔肝。方用解毒止痒汤加黄柏6g,苍术6g,当归12g,白芍12g。水煎内服,每日1剂。并以蛇床子30g,火炭母60g,枯矾15g,煎水熏洗患处。守方出入,共用药20剂,痒止带消,阴道分泌物镜检结果:真菌(-)。 【体会】 治疗期间,禁食肥甘厚腻或辛温香燥之品,并适当节制房事。 【方源】 《班秀文临床经验辑要》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1..名老中医的秘方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