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百万客家人收藏的小吃——碱水粽

 文山揽胜 2017-07-23
碱水粽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一个小小的粽子由于地区的不同,客家人因食材中有碱水而得名,又叫“灰水粽”。

制作方法:

1、把布惊草摘下后,混合干的芭蕉叶和稻草一起燃烧,烧干后还要等待一天让灰烬融成灰,这就是所谓的草木灰。把这些灰都收集起来装进布袋中,放到水里重复煮沸几次,将灰渣过滤掉,再把灰水静置,待灰水中的杂物沉淀下来,剩下的灰水就可以用来泡糯米了。

2、糯米要先放进灰水里浸泡两天,才能用来裹粽子;(糯米第一次浸泡清水约12小时左右,捞起来筲箕晾着滴干; 把晾干的糯米再次放入灰水中浸泡一天,此时晾干的糯米,像海绵一样把灰水又一次吸取到肚子里面,此时的糯米浑身金黄,一股天然碱的清香味。)

3、包粽子。包好的粽子,6或8个捆扎成一串;

4、煮粽子。把包好的成串灰水粽,直接放入大锅里煮,不需要在加入其它的作料。锅里的粽子一段时间内翻滚换位置,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它们能均匀受热,至少要煮4个小时以上才好(视粽子大小而定);然后把煮好的粽子挂在竿子上,自然冷却晾干保存;可蘸蜂蜜、白糖食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