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品安全宣传周 | 新鲜就一定好吗?

 hghhphf 2017-07-24

一部叫“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火遍全国(回想起片子里的美味,疾控君的哈喇子……),中国人的饮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从食材、调料,到整个烹调过程,无一不讲究。要烹饪出极致的美味,第一关就是食材。食材不仅要优质,还要新鲜。

然而,事无绝对。诚然,大多数食材是越新鲜越好,但是有部分食品新鲜反而不安全卫生,甚至会产生危害,需要大家注意。

新鲜原奶

  有报道称,一些地方出现了喝刚挤出的原奶的现象。农民牵着奶牛上街现挤现售,颇受市民欢迎。
我的天,这都敢喝!大家不是一直对原奶残留抗生素不满吗?为啥要用抗生素?因为奶牛会携带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等,容易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牛还会得乳房炎,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因此现挤出的原奶带多种病菌,这种所谓的新鲜原奶万万喝不得。我们平时喝的巴氏奶(也叫低温冷藏鲜奶”)和常温奶(也叫“灭菌奶”、“UHT奶”)都是经过消毒杀菌的。

巴氏杀菌法  是国际上普遍运用的杀菌方式,既能够保证牛奶的安全,又最大程度保留了牛奶的营养成份(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和维生素等)和新鲜风味。和常温奶比起来,巴氏奶对原奶的质量要求比较高,营养保留得比较好,奶比较新鲜,只是保质期短,对各个环节储藏条件要求比较严格一些。


新鲜黄花菜

  新鲜黄花菜中含有一种名叫秋水仙碱的物质,进入人体后氧化生成二秋水仙碱,对人体胃肠道和呼吸系统具有强刺激作用,可使人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中毒症状。因此在吃鲜黄花菜前要在开水中焯一下,再用清水充分浸泡、冲洗,使秋水仙碱溶出,再行烹调。


干制黄花菜在制作的过程中经过水蒸气熏蒸、晾晒等工序,能够去除大部分的秋水仙碱,更加安全。


新鲜木耳

  鲜木耳含有一种特殊成分,化学名称“卟啉”。卟啉是一种光感物质,人食用鲜木耳后,经太阳的照射,会引发植物日光性皮炎,可引起皮肤瘙痒,皮肤暴露部分出现红肿、痒痛。


而干木耳是经曝晒处理的成品,在曝晒过程中会分解大部分卟啉,食用前又经水浸泡,其中含有的剩余毒素会溶于水,使水发的干木耳无毒。


注意:干木耳宜用冷水或温水浸泡,并需多换几次水。


新鲜海蜇

  新鲜的海蜇含有的水分特别多,皮体比较厚实,还含有毒素。鲜海蜇要用食盐掺合明矾粉(含水硫酸铝钾)多次腌渍,一般要反复进行三、四次,顺次称作“一矾”、“二矾”和“三矾”。经过这样的处理,海蜇在大量析出水分的同时,形体也逐渐收敛固化,然后把它从卤液中提出沥干,成为所谓“三矾”海蜇,呈浅红或浅黄色,厚薄均匀且有韧性,用力挤也挤不出水,这种海蜇方可食用。千万不要去品尝或选购不经处理或只经1-2次盐渍处理的海蜇。


新鲜银耳

  在上世纪80-90年代,人工种植银耳的规模逐渐扩大,随之发生多起食物中毒事件。1984年,山东东平县和河南郑州附近连续出现两次银耳中毒,共有110人中毒,死亡9人。1988年河北省巨鹿县19人中毒,死亡5人。经调查,这些中毒事件全部是因为变质银耳产生毒素引起的。


银耳导致中毒的原因是在种植环节被椰毒假单胞酵米面亚种细菌污染,产生“塌耳”现象,也有的是在储藏环节污染导致变质。该细菌可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在所有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里,可能是最凶险的,因为这种毒素没有特效解药,可以导致肝肾损伤,引发器官衰竭和死亡,死亡率很高。

此外,银耳罐头也曾导致类似中毒。


所以:只吃干制银耳(干制过程中毒素会降解),新鲜银耳万万不要吃!




7月10日,上海市疾控中心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食品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了食品安全周宣传活动,以“预防食源性疾病 远离食品安全谣言”和“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为切入点,向市民普及食源性疾病预防知识,提供食品营养膳食指导。

食品卫生专家在现场接受咨询

供 稿:宓   铭

编 辑:屠洁箐

审 稿:刘   弘   冯晓刚



关注上海疾控

收获更多健康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