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 寒喘——姜子平喘汤(孙浩方)

 学中医书馆 2017-07-24

寒喘——姜子平喘汤(孙浩方)

【组成】 干姜1.5~3克,紫苏子10克,莱菔子3~5克,白芥子3~5克,红枣3枚。

【组成】 煎汤20~50ml,顿服。

【功效主治】 温肺化痰,降气平喘。主治:寒喘(哮喘性支气管炎、急性毛细支气管炎)。

【方解】 寒喘因外感寒邪伤于肺气,加之痰阻气道,肺失肃降,其气上逆所致,治当温肺化痰,降逆平喘。方中干姜,性味辛温,能散能守,善“治胸满,咳逆上气……消痰下气”(《本草纲目》)。清·吴仪洛《本草从新》更为明确地指出:干姜能“利肺气而治寒嗽”。《伤寒论》方小青龙汤中,即运用干姜温肺化饮,以平喘逆。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为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功专化痰消滞,顺气降逆,加大枣(甘温)以缓姜、子之性,与姜合用(名姜枣汤或姜枣饮),又有疏风散寒,调和营卫之用。

【加减】 如有恶寒发热风寒外感证,可酌加辛温解表药。

【验案】 李某,女,3岁。1995年11月2日诊。初冬感受风寒,发热,咳嗽2天,热退后咳未已,反增气喘,喘息与痰鸣交织,声如曳锯,三凹征明显,面灰唇绀,脘满纳呆,口干,但不欲饮水。舌淡紫、苔白厚腻,脉濡滑。听诊两肺布满哮鸣音和痰鸣音,血白细胞不增高。证属寒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法当温肺化痰,降气平喘。处方:淡干姜2g,紫苏子10g,莱菔子5g,白芥子5g,大枣3枚。1剂煎2服,每煎约20ml。服后,咳止喘平,再服1剂即愈。

【方源】 孙浩.经验方介绍(上).中国农村医学,1998,26(5):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