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我'的哲学意义是什么?

 古今芳草任我赏 2017-07-24

自我、本我、超我、我是谁等等概念都被不同的哲学家研究烂了。哲学圈其实很乱,无数的人想制造无数的不同体系来从语言上解释人类思想,结果自然就乌七八糟。

客观上,“我”就是指某一个人类生物,主要研究我与自然和我与社会的关系。这个是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

主观上,就是自我、本我和超我的思辨。然而众所周知,思辨是拿不出结果来的,需要理解客观环境再来进行定性。主观上对于“我”的研究也就是对于意识的研究,属于理论哲学的研究对象。

生物学上,人有三大神经网络:躯干神经网络、脑干神经网络和脑神经网络,以后还会细分,近期就有十一维大脑的说法。这时,我们就很容易把“我”对号入座了。

本我通常指人的自然属性,也就是像动物一样的那个自己,需要呼吸,需要温度,需要生存,这就是躯干神经网络和脑干神经网络所支配的的“我”,生物属性最强,也就是作为生命时存在的自己。

自我是脑神经网络,哺乳动物大脑稍微发达点的都有自我意识,知道需要什么,也知道如何获取。

超我的脑结构也在脑神经网络中,和其他动物不同,超我是人类独有的概念,因为这部分神经网络在前额叶,只有人类才有发达的前额叶。在超我中,人类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释迦摩尼有一个解释方法,叫八识,第七层末那识就是人对自己潜意识的理解。潜意识就是躯干神经网络和其他脑神经网络,而自己体会到自己细微末节的神经反应,在控制起来,就实现了末那识,也就是超我。

历史上有种说法叫心智二分,就是自己的神经网络之间会发生对话,也就是形容“脑子里有一个好小孩和一个坏小孩在争论要不要偷吃同学的饼干”那种。这是人类前额叶不发达时可能会出现的状况,但是无法证明,这个学说虽然被否了,那只是因为这一理论被用于解释“神”这个概念出现的原因,而真正的神出现的原因,还是原始部落出现火种保存后,年长原始人对部落的控制需求,所以心之二分虽然当时被搁置,但是用于区分自我、本我与超我时,还是有价值的。

哲学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结果来支持,对于“我”的定性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但是需要我们对大脑进一步了解才会得到进一步的证明。

至于“我”的意义,要看怎么定性,是“我”对于客观世界的意义,还是“我”对于自己的意义。前者的意义需要根据个人三观来界定,后者是一种类似心理疾病的问题,可能是抑郁症前兆,需要多加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