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泥渣土库容告急 深圳即将挥土如金

 郭东俊 2017-07-24

■深圳都市报记者石丹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深圳速度”取得的瞩目成绩不胜枚举。然而,伴随着城市一起成长的,还有大量余泥渣土。2016年,深圳迎来城市管理治理年,余泥渣土面临的困境亟待解决。

2015年12月20日,深圳光明新区红坳余泥渣土临时受纳场发生滑坡事故,遇难人数达77人。发生滑坡的余泥渣土受纳场,之前主要用于堆放渣土和建筑垃圾。事故的发生,成为深圳的一个“痛点”,同时也敲响了“渣土围城”的警钟。

晒一晒全市受纳场运行使用情况全市受纳场共151座,在用仅6座

余泥渣土,也称建筑废弃物,主要包括土石方工程产生的工程弃土和拆迁、改造、装修等工程产生的砖渣、商品混凝土块和废石等建筑垃圾。目前,深圳全市在用、已封场的余泥渣土受纳场和其他规模较小的渣土堆填场及生活垃圾填埋场共有151座(处),全市在用的余泥渣土受纳场,除发生事故的光明新区红坳受纳场外,仅有6座,剩余库容约1600万立方米,难以维持一年。在这其中,部九窝二期受纳场是全市最大的余泥渣土受纳场,主要负责接受地铁轨道工程和市政重大工程项目的弃土,如今,3800万立方米的总库容已用去2800万立方米。

在用的6座余泥渣土受纳场的建设、施工、运营等主体单位明确,运行管理基本有序,现状总体上安全,可继续运行使用(坪山新区坑梓沙田秀禾路受纳场库容满已启动封场)。

看一看当前余泥渣土排放态势余泥渣土剧增,与受纳场建设滞后并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余泥渣土排放问题如此棘手,也并非是在一两年间所形成的。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轨道交通等一大批重点民生工程如火如荼地开工建设,加上房地产快速发展,楼盘开发数量倍增,汽车增量带动着足够面积的地下停车库的需求,开挖的土方数量也大大增加,深圳的余泥渣土排放呈现着井喷态势。

2008年初,随着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的全面开工,我市余泥渣土排放难的问题最终爆发。当时的深圳,由政府投资建成并运营的余泥渣土受纳场只有1座,剩余库容不到100万立方米,而2008年全年预测到的余泥渣土量超过了1500万立方米,受纳场剩余库容远远不够。

除此之外,与城市更新相对应的还有,深圳的土地资源实在有限。与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个一线城市相比,深圳的面积最小,土地资源稀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渣土受纳场的建设远远跟不上渣土产生的步伐,大量废弃的渣土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的堆放地,这一直是深圳非常头痛的问题。

谈一谈未来渣土出路在何方倾倒难题有出路,4年拟建27座新受纳场

目前,深圳在建的地铁交通有7、9、11号线正处于建设中,根据规划,未来深圳这座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将达到16条,总里程达585.2公里。毫无疑问,这将带来更多的土方。那么未来,深圳的渣土处理出路在何方?

据了解,《深圳市2015年年度绩效审计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至2018年我市拟新建受纳场27座,总库容为9320万立方米,按照目前的受纳量测算,新建受纳场仅可以使用4年。针对这一计划,市城管局表示目前暂未出台具体的规划方案,但这将是大势所趋。

岩土专家刘国楠告诉记者,余泥渣土主要存在边坡安全和水土流失两大安全隐患,要规避这些隐患,吸取光明滑坡事故的教训,这就要求在建设、管理、运营受纳场的一系列的环节,建立起完善的制度标准。

市城管局副局长杨雷介绍,市政府决定优化余泥渣土管理体制,强化受纳场建设运营监管,由市住建部门统筹全市余泥渣土受纳场建设运营的管理工作,将受纳场的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纳入建设工程监管体系。

根据《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专项规划(2011~2020)》,今后我市也将新建一批综合利用厂,进一步提高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并加强余泥渣土资源化技术研究应用和设施建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