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老司机带你揭开重重阻滞的秘密

 博览众长123 2017-07-24

 

心脏传导系统任何部位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正常激动的传导,传导阻滞便是其中重要一项,传导阻滞可发生于窦房结、房室结及左右束支各个水平,分别叫做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完全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


常常一种阻滞已搞得晕头转向,下面我们分享一例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例,一起探索下重重阻滞背后的奥秘!


病例介绍


患者74岁老年女性,因“间断头晕、乏力1月,发作性意识丧失1周”就诊。


患者1月开始间断出现头晕、乏力,多于活动时明显,休息5分钟左右可自行缓解,无胸闷、胸痛、心悸、气短,无黑曚、意识丧失。1周前患者登楼梯2层后突发意识丧失,持续约30秒钟后意识恢复,伴前额外伤,意识丧失前无胸闷、胸痛、恶心、呕吐、耳聋、耳鸣、视物旋转等症状,意识丧失期间无抽搐、口舌咬伤、大小便失禁等,意识丧失后自觉乏力,无胸闷、胸痛、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利等。


现患者头晕、乏力再发,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患者入院首份心电图提示为窦性心律,心率68 次/分,伴2:1房室传导阻滞及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图1)。予患者持续心电监测,发现心率改变后,QRS波群形态也发生变化,分别复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率55 次/分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图2)和窦性心律,心率47 次/分伴正常QRS波群(图3),在此期间患者未发作意识丧失。


图1:入院首份心电图提示为窦性心律,心率68次/分,伴2:1房室传导阻滞及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箭头所示为下传及未下传的P波。


图2:窦性心律,心率55次/分,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图3:窦性心律,心率47次/分伴正常QRS波群



2:1房室传导阻滞的机制


2:1房室传导阻滞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房室传导阻滞单列出来,既不属于二度I型也不属于二度II型,因其P波交替下传,不能判断是PR间期逐渐延长后出现QRS波脱漏,还是PR间期固定直接出现QRS波脱漏,2:1房室传导阻滞的阻滞部位既可以在房室结,也可以在房室结以下。


对于PR间期明显延长,而QRS波为正常窄QRS波者,阻滞部位常在房室结。对于类似本例中患者,PR间期230ms,轻度延长,QRS波为宽QRS波,呈现为RBBB,后续监测又发生了明确的LBBB,提示2:1阻滞的部位在房室结以下,双侧束支可能性大。


心率55次/分时出现LBBB,说明什么?


左束支粗大,走行于心内膜下,受左右冠状动脉双重供血,因而不易损伤,一旦出现LBBB,常具有病理意义。


部分LBBB,可发生于快心室率和短联律间期时,此时激动过于提前,遇到左束支的不应期,可出现功能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而本例患者,心律为窦性心律,在心率为55次/分时,即出现了LBBB,提示左束支本身存在病变,其LBBB是病理性的,而非功能性的。


为什么心率68 次/分伴2:1房室传导阻滞时出现RBBB?


右束支和左束支不同,结构细长且走行于心内膜表明,因而容易损伤,介入的导管操作可以损伤,甚至“打喷嚏”也可以导致右束支的损伤。右束支的不应期较左束支的为长,因而在快室率或短联律间期时,常首先表现为RBBB。


而本例患者中,在心率68 次/分伴2:1房室传导阻滞,也就是心室率34 次/分时,出现了RBBB,反而在心率47 次/分时,出现了RBBB的好转,因而,其RBBB为慢心率依赖性的,即4相阻滞。


4相阻滞认为病变的右束支在动作电位的4相自动除极,缓慢的激动到达时,已完成了部分除极,部分Na通道失活,因而1相除极速度减慢,表现为RBBB。


为什么窦性心率47 次/分时表现为正常传导的QRS波群,既无LBBB也无RBBB?


确实足够凑巧,患者心率47 次/分时处于34-55 次/分之间,此时脱离了RBBB慢心率依赖的传导阻滞的范畴,也没有达到引起LBBB的心率界值,恰好处于中间的一个安全区域,因而其QRS表现为既非RBBB也非LBBB的形态。


患者进一步治疗?


患者2:1房室传导阻滞,伴双侧束支阻滞,考虑阻滞部位在房室结以下,有对应的头晕、乏力、意识障碍临床症状,为起搏器I类指证,植入双腔起搏器,随访1年,患者头晕缓解,未再发作意识障碍。


重重阻滞,确实让人眼花缭乱,但如能认真分析,透过表象看本质,则能准确评估阻滞的机制和预后,提供巨大的诊治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