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化斑汤(陈伯咸方) 【组成】 醋柴胡10g,川芎10g,全当归10g,桃仁泥10g,南红花10g,京赤芍10g,泽兰叶10g,醋香附10g,血丹参15g,生姜3片,葱白10cm,大枣3枚。 【功效主治】 养血疏肝,化瘀祛斑。主治心肝血虚,气郁血瘀孙络而致的色素沉着于颧颊鼻梁形成的黄褐斑。 【方解】 〈素问·六节脏象大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心主血脉,血脉充盈旺盛,心脏之色征于外则面色润泽,血脉亏虚则面 【加减】 肾虚腰酸者加菟丝子、女贞子;不寐者加炒酸枣仁。 【验案】 刘某,女,36岁。1991年5月17日初诊。10年前妊娠分娩后,两面颊部逐渐出现黄褐色斑块,每逢经期则色深加重,并伴有情绪改变,且经量少,色黑,有块。未予系统治疗。症状逐渐加重,纳食一般。舌苔薄黄舌质红,边有瘀斑。脉细弦。辨证立法:肝藏血,主情志,肝郁气滞则经水来而不畅。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气滞易血瘀,日久则血脉亏虚,虚瘀兼杂表现于面,则瘀斑外露。拟养血舒肝、祛瘀化斑治之。化斑汤:醋柴胡10g,川芎10g,泽兰叶10g,当归尾10g,血丹参15g,桃仁泥10g,京赤芍10g,醋香附10g,南红花10g,生姜3片,葱白10cm,大枣3枚。二诊:1991年5月22日。服药10剂,颜面褐斑无明显变化,但精神状态明显改善,面色红润。经年疾病,短期难以奏效,继服上方。三诊。1991年6月9日。服药15剂,正值月经来潮,量色均正,情绪稳定,面部斑块颜色明显变浅。药已见效,效不更方。四诊:1991年7月11日。患者又服药30余剂,面部光泽,斑块基本消失,月经按期来潮。 按:颜面黄褐斑系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大部在妊娠后发生,并伴有月经不调及情绪障碍,证属心肝二经。心主血脉,肝主藏血,气血郁滞,不能上荣于面,则颜面瘀斑生焉。此方以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化瘀;柴胡条达肝郁;丹参、泽兰调经活血;香附行血中之气;姜枣调和荣卫;大枣又入脾悦颜色;葱白通阳运阳,阳运则斑块自消。 【按语】 此方系陈师多年临床自拟的经验方,经数十例验证,皆有显效。通过临床实践用化斑汤治疗颜色瘀斑,疗效显著。如不加葱、姜、大枣者,见效缓慢。如加生地黄、熟地黄,效果便不理想,因生地黄凉血,熟地黄腻滞,均不符合以上治疗原则。如无月经胎产等因由,而单纯颜色瘀斑者,亦属气滞血瘀,多与情志抑郁有关,用此方亦效。临床可随兼证之不同,适当增损药物,但不能违背以上治疗法则。 【方源】 《陈伯咸临床经验荟萃》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1..名老中医的秘方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