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餐直接决定了你能活多久!可惜很多人没吃对,吃出10种病

 为什么73 2017-07-24

王宜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


院长在线按+

这10种病都与晚餐吃太多有关:肥胖,糖尿病,肠癌,尿路结石,高血脂症,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急性胰腺炎,老年痴呆。


1


古人只吃两顿饭,不吃晚饭


一名美国健康专家提出的一个观点,

他认为晚餐的作用,

四分之一是维持自己的生命,

四分之三是维持医生的收入,

原因是:研究发现,

很多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就是来自晚上不良的饮食习惯。

这话说得可能有点夸张,

但说明了一个事实:

晚饭吃不对惹出一身病。


在《墨子·杂守》上记载,

兵士每天只吃两顿。

第一顿称“朝食”,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早餐。

第二顿称“飧”或“食”,

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


对于进餐时间,

古人讲“食不时不食”(《论语》),

意思就是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

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特别的犒赏。


中医和佛教都说:“过午不食”。

所谓“午”,就是中午11点—13点,

过了13点就不能再吃饭了。

这里先跟大家讲一个故事:


1418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宠臣——

翰林学士胡广死了,享年只有37岁。

胡广是个文人,其特点是守口如瓶,

朱棣与他商量事,他绝对不会泄露,

因此朱棣很喜欢他。


但是朱棣也很讨厌他,

因为胡广爱吃晚饭。

在古代,一个人如果吃晚饭,

就会被认为是放荡。

但是胡广说自己长期有病,

身体十分虚弱;

一顿饭吃不多,因此必需多吃几次。

朱棣也就原谅他了。


▲胡广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宠臣。但朱棣也很讨厌他,因为胡广爱吃晚饭。在古代,一个人如果吃晚饭,就会被认为是放荡。


胡广当了翰林之后,才开始吃晚饭。

诚如他自己说的,

他长期有病,身体十分虚弱;

一顿饭吃不多,因此要吃晚饭;

而且晚饭非常丰盛。

然而胡广的身体,

并没有因为吃晚饭而强壮起来,

反而毛病越来越多,

于是37岁就吃死了。


古人的“过午不食”,

并不是让大家真的不吃晚饭,

毕竟现代人入睡时间明显晚于古代,

我们需要更多的食物和能量,

现在不能照搬。

但是提倡大家晚饭要少吃一点,

晚饭吃不对会影响健康和寿命。


2


10种病都与晚餐吃太多有关


01 肥胖


据统计,90%的肥胖者,

是因为晚餐吃太好、吃太多,

加之晚上活动量小,能量消耗低,

多余热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合成脂肪,

日积月累,肥胖也就形成了。

生活中不少正在进行节食减肥的朋友,

忽略了晚餐节食的重要性,

不吃早、中餐,晚上却大吃一顿,

以致身体越减越胖。


02 糖尿病


长期晚餐过饱,

经常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

很容易造成胰岛负担加重,

加速老化,进而诱发糖尿病。

肥胖也会引发糖尿病。


03 肠癌


晚餐若吃过饱,

蛋白质食物无法完全被消化,

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

产生有毒物质;加上活动量小、

进入睡眠状态中,使得肠壁蠕动缓慢,

延长了有毒物质停留在肠道内的时间,

增加了肠癌发生的风险。


04 尿路结石


人体排钙的尖峰值期,

是在晚餐后四五个小时,

若晚餐吃太晚,

当排钙尖峰期到来时,

通常已进入睡眠中。

于是尿液滞留不能及时排出体外,

致使尿中的钙不断增加,

很容易沉积下来形成结晶体,

长期积累就容易形成结石。


05 高血脂症


晚餐若采用高蛋白、高油脂、

高热量进食方式,

会刺激肝脏制造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从而形成高血脂症。

 

06 高血压


晚餐内容若偏荤食,

加上睡眠时的血流速度减缓,

大量血脂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

进而引起小动脉收缩,

使外周血管阻力增高,

易使血压突然上升,

也加速全身小动脉的硬化过程。


07 冠心病


晚餐的饮食若是偏向高脂肪、

高热量就可引起胆固醇增高,

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另一主因,

是钙质沉积在血管壁内,

因此晚餐的盛食、饱食及过迟吃晚饭,

都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08 脂肪肝


晚餐若吃太好、吃太饱,

血糖和脂肪酸浓度会加速脂肪合成,

加上晚间活动量小,

也加速脂肪的转化,

极易形成脂肪肝。


09 急性胰腺炎


晚餐暴饮暴食,再加上饮酒,

极易诱发急性胰腺炎,

严重者甚至在睡眠中休克、猝死。


10 老年痴呆


若长期晚餐吃太饱,

睡眠时胃肠及附近的肝、胆、

胰脏等器官仍在运作中,

使脑部不能休息,

脑部的血液供应也不足,

进而影响脑细胞的正常代谢,

加速脑细胞老化。

据统计,青壮年时期经常饱餐,

老年后有20%以上几率会罹患老年痴呆症。


3


健康晚餐的五条建议


大家都知道这样的一句谚语,

早餐吃得像国王、午餐吃得像公主,

晚餐吃得像乞丐,

就是告诉大家要合理分配吃饭的比例。


根据中国营养膳食指南,

一天三餐摄入量比例,

最好是“343”原则:即:

早餐占3成、午餐占4成、晚餐占3成


王宜主任介绍,

健康晚餐要记住5要素:


01 晚餐要在下午5~7点间吃。


按照古代人的说法,

一般日落后就不吃东西了,

但考虑到现代人的生活作息时间,

推荐人们在晚上5点~7点间吃晚餐,

并尽量保持规律。

即使加班不能保证每顿都按时吃饭,

也最好在此时间段内,

吃些健康零食、水果,喝杯牛奶。


02 晚餐要“查漏补缺”。


吃晚饭前,

回想一下早餐和午餐都吃了什么,

在晚上把今天缺的营养都补上。

比如,没吃足500克蔬菜,

晚餐就该吃一大盘青菜;

如果前两顿没吃粗粮,

晚上就来一碗杂粮粥;

如果没吃豆制品,晚上就该来个豆腐……

补足前两顿缺了的食物,

晚餐才能成为全天营养找到平衡。


03 吃晚饭时一心一意。


“边吃饭边看视频、边吃饭边说话”,

这样最影响消化了。

边吃饭边干别的会分散吃饭的注意力,

影响咀嚼和消化液的分泌,

加之食物嚼不烂,必然会增加胃的负担。


04 晚餐要注意粗细搭配。


很多人知道晚饭要吃得清淡一些,

但清淡不是不能吃肉,

而是不能太浓汁厚味,

适当吃些肌纤维短、好消化的,

如海产品、瘦肉、蛋类都可以,

注重粗细搭配,

多吃些蔬菜和粗粮,少吃肥肉,

从而增加胃肠动力,有助消化。


05 在外应酬时管住嘴。


在外应酬更要把握好自己的饭量。

在国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应酬、

聚餐安排在中午,晚上回家吃晚饭,

这不仅有利于维系家人的感情,

更对健康有利,值得提倡。


4


延伸阅读

夜饭饱,损一日之寿,健康晚饭该怎么吃


▲余浩 知名中医、任之堂创办人


▲李辛 知名中医、心身医学硕士


01 余浩:人体晚上消化机能最差,阳气都收敛潜藏起来,吃的营养越丰富,越转化不了


“四高”都是吃出来的


要是您本人或者亲人朋友患有高血脂、

高胆固醇、高血糖、高尿酸等疾病,

每每到医院检查,

都会听主治医生继续絮叨吧!

“平时要吃清淡点啊”

“怎么和你说了还不忌点口”

“你呀,都是吃出来的”。


医生说的没错,其实,得了这些病,

多是因为未完全消化或转化的物质。

为什么现代人身体消化转化不了?

一是吃的多了,二是脾胃功能弱了。

脾胃功能下降,则是由于长期饮食不节。

《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又说,大饱伤脾。就是这个道理。


胃肠怕堵不怕饿,饿一饿更健康


余浩医生说到,

曾有个糖尿病患者来任之堂,

当谈起饮食对于她疾病的影响的时候,

她很肯定的说:我已经很注意了,

早餐中餐都吃得很少,就晚餐吃饱一些。

但她想错了,也吃错了。

余浩医师告诉她,

人体晚上消化机能最差,

阳气都收敛潜藏起来,

吃的营养越丰富,越转化不了,

剩下的就是垃圾,反而容易导致疾病。


一日三餐中,晚餐要吃得最少,

这才是养生之道。

患者仍然担心地说,我身体虚,

晚餐那顿一定要吃饱,马无夜草不肥。

如果我晚上不吃饱,半夜都会饿醒。

其实哪会呢?记住:

我们的肠胃怕堵,不怕饿。

半饥半饱,人身体轻快精神,

吃得肚子鼓鼓,反而疲劳没劲。

营养不是越多越好,恰到好处最妙。

就好比耕田种地一样,

肥料要淡淡的,稍微过浓一点,

反而会把植物的根给烧掉。

所以古人说“过犹不及”。

我们吃饭,要宁留三分饥,也不十成饱啊!


夜饭饱,损一日之寿


后来,在余浩医生的建议下,

上面的那位糖尿病患者把晚餐减成半饱,

结果最大的受益就是以前老容易心慌,

把饭量减半后,心就不慌了。

可见心慌未必尽是气血不足,

对当代人来说,更多是饮食过度,

胆胃不降,堵在中间造成的心慌。

其实只要管住嘴,保持半饱状态,

使六腑保持空灵,五脏没有压力,

心也就不慌了。


中医的经络理论中,心与小肠相表里。

小肠化食物的能量来源于心脏,

小肠脉不通,会加重心脏的负担。

所以对于心的功能不够强大的人来说,

饮食非但不能大补特补,

还要吃得少量,要注意节制,

不能让小肠有壅滞阻塞。

老人尤其是这样,

老人多数心的功能有所降低,

胃肠动力也不够,吃的过多,

心与小肠都受损,不可不戒!


很多老人都是在大饱后去世的,

特别是晚餐吃饱吃撑,

就在睡梦中不知不觉去了。

孙思邈那句“夜饭饱,损一日之寿”,

就是说晚上吃撑一顿,

就是在减损一日的寿命,

故晚餐宜少食为养生之道。


02 李辛:现代烹饪注入“清、薄、淡、少”的特质,对健康更有益


“富贵病”也找上年轻人


“四高”疾病已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了,

现在在心脑血管、

内分泌专科见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年轻人大部分朝九晚五,搏于工作,

疲于奔命,早餐中餐,草草了事,

只有晚上下班了,

才有时间把晚餐搞得丰富点。


有时候晚上应酬也多,

不醉不归,不饱不回,

有些人还有常年吃夜宵的习惯。

年轻人的心和胃肠功能,

都要比老年人好一些,

所以对一时的饱食没什么感觉,

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时间一久,脾胃一伤,

什么毛病都找上门了。

仔细找原因,

跟现代饮食文化误区分不开。


在此特别推荐李辛老师对食物的观点,

供大家参考:


食物可用厚、薄、清、浊几种特质来划分。


清、薄——大多数蔬菜,水果,五谷杂粮、简单不油腻的烹调方法等;

厚、浊——大部分肉食、煎炸烤熏、味道重、复杂的烹调方法等。


在过于重视感官刺激的现代烹调习惯里,

注入“清、薄、淡、少”的特质,

避免“厚、浊、重、多、杂”的取向,

对健康更有益。

尤其是晚餐,

此时人体正准备缓慢关机,

进入充电休整状态,

少食、简食对于我们这些,

四体不勤、运动不足,

思虑、紧张已伤脾,

担心、恐惧、渴望已伤肾的,

现代脑力劳动者来说,

是个合适的选择。


值班编辑:刘梦雪     编审:李小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