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尚龙:比嗲还要紧的是适宜

 昵称40612982 2017-07-24

七十年前,上海有一部非常著名的电影《丽人行》。片名为什么要叫做“丽人”而不是“美人”?因为称一个女人为丽人,肯定是赞美,称一个女人为美人,有时候会带有贬义或者其他特别的含义;人们习惯将奥非斯小姐称作白领丽人而不是白领美人,就像人们习惯将情色女间谍称作美人计而不是丽人计一样。但是还有一层意思是,丽人就是适宜的人,丽人更加接近于生活中的上海女人;上海未必是一个出产美人的城市,上海却是一个盛产丽人的城市。

 

《丽人行》,中国最早的女性题材电影,摄于1948年


适宜像是气质,却不全是气质,像是风度却不全是风度,像是优雅却不全是优雅。可以说,适宜,是上海女人“嗲”之外的更高级的一个独家招牌,而这两个招牌之间又有丝丝缕缕的关系。适宜的女人,一定会有嗲的成分,但是嗲的女人不见得就是适宜的女人。会有这样的女人,看上去是蛮嗲的,但是背后人家说她嗲得不适宜,那就是她的嗲有问题;比如说是嗲过头了,比不嗲还不好。适宜和嗲在一个女人身上,适宜是更高的层次了。


归根到底,“适宜”是文化


适宜的外包装是小巧的、精致的、薄弱的,绵软的,那就是小女人,但是镶嵌在这个外包装里面的,是聪慧到了明白该怎么聪慧,风情到了明白该怎样风情,谦和到了明白该怎样谦和,柔软到了明白该怎样柔软,坚决到了明白该怎样坚决。这一切也是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一切,不是每一个上海女人都具备的,却是上海女人的密笈。

 

写《上海女人》时第一个灵感,恰是李媛媛,可惜已是故人


我们很爱怜电视剧《上海的早晨》中李媛媛扮演的三姨太林婉芝,其实我们在乎的,就是上海女人所有的适宜,在李媛媛的林婉芝身上最适宜地流露了出来。我写《上海女人》时,第一个“适宜”的女人,第一个灵感,恰恰是李媛媛。李媛媛不是上海人,就像巩俐、章子怡也不是上海女人一样,巩俐章子怡风情万种,但是专属于上海女人的适宜,她们身上是没有的。

林婉芝就是一个丽人,就是一个适宜的女人。在上海,曾经有过很多林婉芝,假如她遇到徐义德的时候,徐义德还是一个尚未结婚的小开?而且假如徐义德还很有责任心,那不就是灰姑娘与白马王子的传奇爱情故事?事实上资本家的儿子与丫鬟深深相爱甚至私奔的故事,在上海也真不鲜见;延伸到当下,一个大学生丽人从总经理秘书升格为总经理夫人,更是常有,而且他们也是有可能有爱情的。还有解放军八路军也是懂审美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不就是一个土八路和适宜的女学生的爱情传奇吗?

 

上海人在家里(陆元敏摄影)


一个适宜的女人,可以从生理条件的适宜上升为精神条件的适宜。如此适宜的女人,她做什么事情,都是不紧不慢有条有理。她的待人接物,看不出她的清高,却感觉得出她的主意。在和女人在一起的时候,她不做人家的敌人,在和男人在一起的时候,她决不跟男人掰手腕,但是不经意间,她悄悄提醒了男人,偏偏还不承认自己的功劳,于是男人很是把她当作很重要的存在。适宜的女人是不刚强的,但是适宜的女人是有主张的。

适宜的女人依凭着适宜,带动或者激活了男人的情趣,甚至还提升了男人的文化修养和品位。一个男人在喜欢适宜的女人的时候,间接地也接受了适宜女人的生活方式。假如女人喜欢听音乐,男人就多了音乐细胞,假如这个女人喜欢外语,男人也就知道了什么叫做外语,假如这个女人喜欢情调,男人也就知道了十四行爱情诗。一个男人或许是工作狂、赚钱狂而生活的很乏味,只有一个他所喜欢的适宜的女人可以改变他。上海男人喜欢听女人的话,倒是可以在此找到一个注解。


本文选自我的《上海女人》。文汇出版社2006年出版,2013年再版。


马尚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散文报告文学专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媒体人;编审。

“马尚龙海派文化工作室”总监。

著作主要分为三个系列,分别是《幽默应笑我》《与名人同窗》等杂文系列,《上海女人》《上海男人》《上海制造》《为什么是上海》等上海系列,《卷手语》《有些意思你从来不懂》等随笔系列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