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叶乌篷载江南

 cxag 2017-07-24


 
 

 
 


    绍兴是一座水城。田野、村落、山影、塘路······就像是用巧手绘制的水墨长卷,泼洒散落在交叉的江河湖港间,一切都似乎在水面上漂浮,岚气氤氲,似梦似幻。而在这充满诗意的长卷上,你不时可以发现那轻巧如梭的小黑点,在这白纱迷雾的山水桥村中穿行,游弋······这便是绍兴常见的乌篷船。


篷船


越地舟船史话

船身狭长轻盈灵巧

犹如威尼斯的刚朵拉



乌篷船是绍兴特有的船

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



     水乡泽国,江河如网,船只如梭。作为越名族的后裔,绍兴人“以船为车,以楫为马”。早在7000多年前,他们就会制作水上交通工具了,“1975年,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六条木桨,2002年跨湖桥遗址更是有中国最早而又最长的独木舟出土。”这都说明了早在7000年前越地已有舟船筏航行在水上了。

    乌篷船的船篷用竹编成,中间夹着箬叶,呈半圆形,用烟煤和桐油漆成黑色。黑,在绍兴方言称为“乌”,由此而得名。船篷黑而用手划楫和用脚躅桨的就叫脚划船或躅桨船。在过去,绍兴的乌篷船特指那些用橹摇的梭飞和三明瓦之类的船只。

    一般的乌篷船有三个舱,中舱的定篷中间有两道明瓦的叫“梭飞”。如果后舱再有一道明瓦,就叫“三明瓦”了,以此类推,最大的为六明瓦,只可惜这一类船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陆游有诗:“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没想这小小的一叶扁舟在绍兴的江河湖泊上已经漂行了八百余年了。


篷船


“脚划”习俗

船行动力主要靠脚蹬桨

手脚并用走河穿巷灵活



乌篷船划行技艺

是绍兴民间传统绝技




    在绍兴,一提起乌篷船,通常指的便是这种用脚划的乌篷“小划船”。为什么要用脚划船,说其根由,可以远溯到春秋时期。

    管仲在《水地篇》上曾这样写道:“越之水重浊而洎,故其民愚极而垢”古代的越民,因越地靠近海湾,从事捕捞,所以总是“赤脚纹身”,“赤脚”便于在水边作业;“纹身”为防水中怪物侵扰,因而善于用脚作业,用脚划船的习俗可能就由此而来,沿袭下来,倒是成了一种全球独一无二的习俗了。


篷船


“船头脑”

一位船头脑一艘乌篷船

带您古城新貌收眼底



乌蓬悠悠领略古城风情

黄酒抿抿醉赏稽山镜水




    绍兴农民多会摇船。专门以摇船为业的师傅,在过去我们称他为 “船头脑”。 “头脑儿”往往一边摇船,一边说说笑笑,或唱几句绍兴大班,多带着绍兴人的幽默诙谐。兴致来时,他们还会和同行的船只竞赛。看到前面有船,只要一人提议:“追过伊!”,其他人便前赴后继的用力摇,往往还会博得乘客的喝彩。

    船民生活在江河湖海上,风浪最是忌怕,所以忌讳颇多,尤其是忌“翻”,交谈时决不能用这字眼,吃饭时也不许打翻碗盏,吃鱼不可翻转······这些风俗大多是封建时代愚昧、迷信思想的反映,但却也寄托着人们祈盼平安的愿望。


篷船


乌篷与社戏

饱览湖光山色感受水乡文化

领略江南古城的诗意及风情



乘着乌篷去看一场社戏

在悠扬的越剧声中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这是鲁迅《社戏》中的一段描写,温一壶老酒,配几碟下酒小菜,佳人台上“咿呀”,听着船头潺潺的流水声和躅桨发出的“吱嘎吱嘎”声,仿佛此时的你也融进了这江南的小桥流水中... 

    乌篷船是水乡往昔的一页历史,它既没有画舫的艳丽,也没有游艇的气派,但它曾牵萦着多少文人对这片土地的情爱和眷恋······它印在绍兴今日的篇章,更是唱响未来的一曲情歌。

 
 

空白

乌篷情,水上行

——品不尽的水城风情


乌篷等你来


输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