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硃茯神法阐释

 养正堂图书馆 2017-07-24
各位前辈,各位老师,各位师兄师姐,大家晚上好!今天是冬至节,在这个一元复始之际,火神门团队祝大家节日吉祥,万事如意。
俗话说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一元复始”一语其实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那么,什么叫“元”呢?毕生解读《春秋公羊传》的东汉大儒何休对此做了很好的解释:“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故上无所系,而使春系之也……一国之始政,莫大于正始。故《春秋》以元之气,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诸侯之即位;以诸侯之即位,正境内之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个等级秩序:元高于天,天高于王,王又高于诸侯。“天”是“元”之整全的一角,“王”是“天”在人间的代理。
传统文化给我们一个粗浅的印象就是天至高无上,但这里,比天更高的是“元”,“天”只是一个中间物:在何休的解释中,“元”即“气”,就是宇宙得以形成的第一因。“天”依然是“气”的一种,然而却是与人事最为相关的一种。“天”联结了本体之“元”与具体之“人”,人从与“天”的和合中获得了生生不息的“元气”,而作为人之大者的“王”也要从对“天”的敬畏中获得“元”的支持和引。“以元之气,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便是这一价值序列的精当表述。“正”是这一段文字的关键词。一切价值秩序的目的就在于“正”。不管是作为时间的“月”,还是作为空间的“天”,没有“元”之“正”来支撑便无法联结在一起。我们为什么把农历一月称作“元月”或“正月”,就是因为这一堂堂正正的价值秩序。
“元”是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也是价值与事实的统一,是自然与人事的统一,简而言之,就是“天人合一”。一元复始之际,也是天人和合的机缘,是宇宙奥秘的绽开,是生命流程的来复,是永恒消息的呢喃。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值此冬至节一阳来复之际,我今天为大家汇报的题目是:硃茯神法阐释。
在卢铸之太老师和卢永定老老师的长期临床实践中,附子法应用占了70%左右,桂枝法应用占了25-30%,非附桂法应用的比较少。但是,这并非说不需要非附桂法,非附桂法同样是卢铸之医学立法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
卢铸之医学立法体系为附子法,桂枝法,桂附法和非附桂法四个系统,前面我们讲了桂枝法和附子法,那么什么是非桂附法呢?其含义包括以下五点:
一、当病者不能立即使用附子法、桂枝法时,就需要用非附桂法来治病。
二、有些疾病不能使用姜桂附,则需要非附桂法系列中的特殊的法来施治。比如小孩麻疹的专用法,就属于非附桂法系列。
三、有些病介于真热与假热之间,不能当即断定是否可以用姜桂附以及其他扶阳药物,此时也需要用非附桂法,比如退烧专用法,也是属于非附桂法系列。
四、非附桂法是卢铸之医学立法体系的一个系列,不是成方、时方,它仍然要遵照临床实践的五个进程——诊断、辩证、立法、遣药、出方来实施,同样不能背方,套病。
五、非附桂法同样扶阳的辅助和补充之法。扶阳的主法是附子法,然后是桂枝法,非附桂法是辅助的、补充的,它与附子系列法和桂枝系列法构成了卢铸之医学的立法体系。
在郑卢医学非桂附法系列的临床实践中,硃茯神法堪称第一大法。下面,我们就以硃茯神法为例,重点介绍硃茯神法的临床应用。首先,我们先看看卢铸之太老师在《卢氏临证实验录》书中关于硃茯神的阐释:
硃茯神,借土木之精,得水上之华,以硃砂之赤色为衣,交纳于水土木中,使火能生土,土能生金制水,而木畅,使木易生二火,火之变化都归于燮理之中,凝滞五郁都可随气机而化。
硃茯神安心神,益脾土,使火土合德,万物得其光辉,照耀于全身,阴阳无不明矣。
硃茯神,宁心镇魂,利水通阳。
硃茯神镇心神,心宁而肺之治节可行,五脏皆能听命。
硃茯神、灶心土,安宁心神,壮建坤土,使火土相依,气血乃可互相流行。
硃茯神,镇定精神魂魄,都归于温性药品之中,使气机绵绵接续为要。
硃茯神,引木土之精通达三焦,硃砂水石之精,上镇心宫下归泉水,与木精相合,水运行无阻。
茯神得土木之精华而成,硃砂得水石之精气而生,二物交用,是引肾而达心,宁神而生智,并能引土气以护金,引君火之易明传于肺金之中,是肃清之意。
硃茯神通达神明,使天君稳固,神志有归。
硃茯神先安神志,引水润下。
硃茯神镇心神,引通水道,转道小肠,膀胱之气化得其宣通。
硃茯神拨开膻中,打开意路,君乃得明,下乃得安。
硃茯神镇宁君主之官,使神明得出,离宫之火时时临照下土,土湿与分,后天易复。
硃茯神镇心宫而行水,使膻中无水之侵扰,膏肓能收能放,上与肺源相接,呼吸不乱,下与贲门相连,放纳无错。
硃茯神镇守君主之官,神明得出,离宫之火时时照明下土,土湿可分,后天易长。
硃茯神镇心宁神,使心安而火旺,心可照明下土,相火得其安位,助成上下交蒸,阴霾必然能散,气机必然宣朗,生化自然。
用硃茯神养心宁神,移火于木,肝肾乃交,膀胱得利,決渎乃行,气乃升,上焦成雾,中沤得沸,土木无争,金水相生,肝郁乃解。
第一节 离配午
硃茯神是由茯神掺拌硃砂而成,具体的比例是,用20克茯神配1.5克的硃砂。茯神是茯苓的根,本属坤土类用药,但与硃砂相配之后,药性就发生了转变。卢太师在《金寿老人药解》中说:硃砂,即水银之质,火中之阴质也。外假阳而内真阴,镇心神,通七窍,敛魂魄,用之不宜单用。硃砂与茯神同用,通心达窍。
这个“通心达窍”一语,就使硃茯神转为心系统用药,也就是离卦的用药。卢太师在《卢氏临证实验录》中多次阐述:硃茯神引离中之阴交于坤土。为什么可以引离中之阴交于坤土呢?因为,在后天八卦系统里,硃茯神这味离卦用药,属南方,属火,主人的心和神明。再加之茯神本在坤土位,所以就有硃茯神引离中之阴交于坤土之说。
在后天八卦系统里,硃茯神定位在离卦,与离卦相配的十二地支是午,午于十二辟卦系统正好又与姤卦相配,姤卦在十二消息卦中属手少阴心,与后天八卦中的离火属性相同。后天八卦中的离卦为阳息之卦,在这里它有两层涵义。
午的第一层意思是交,《玉篇午部》曰:“午,交也。”交什么呢?因为十二时辰中的午时,正是一个前后相交的时段,在此之前称上午,在此之后称下午,12时左右便称中午、正午。这“中”和“正” 二字,正说明了其时是一个中点。
同样,半夜也是一个中点,由此分出了上半夜和下半夜,所以半夜又可称为“午夜”。宋高似孙《纬略·五夜》另持一说:“所谓午夜者,为半夜时如日之午也。”半日称“午”, 半夜也称“午”。
所以,《仪礼》(郑玄注)曰:“一纵一横曰午”。又如:午午(交错杂沓的样子);午道(纵横交贯的要道);午贯(十字形交叉贯穿);午割(交叉切割)等等,都表达了“交”的意思。
硃茯神的功效也是交,交什么呢?卢太师曰:引离中之阴交于坤土,即离火与坤土相交。其义与“午,交也”之义甚相吻合。
午的第二层意思正如《说文》所云:“午,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也就是说,午有逆向而下之意,这与硃茯神引离中之阴交于坤土之意也甚为吻合。为什么要用硃茯神引离中之阴交于坤土呢?因为这个午的“逆而向下”功能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离中之阴降不下来了,离火不下降了,所以要用硃茯神向下引。
现在大家已经看出来了,硃茯神这味药的功用是:一、交也,交什么呢?使离卦与坤卦相交。使火与土相交;二、引也,引什么呢?引离火下行,使火能生土,也就是要使火土合德,离坤合德。
第二节 午配姤
午在后天八卦系统里与离卦相配,而于十二消息卦系统里正好与姤卦相应,姤卦主手少阴心。
按照奇门遁甲的说法,十二消息卦共分阴阳二局。其中复、临、泰、壮、夬、乾这六卦为阳局,因为这六卦所处的过程是一个阳在增长的过程;而姤、遯、否、观、剥、坤这六卦为阴局,因为这六卦所处的过程为阴不断增长的过程。
一个阳局走完之后就到了阴局,阴局由姤始,若按每卦一天算,走完整个阴局正好是六天。阴局完结之后,继续往前走,就又重新回复到下一个阳局。阳局由复卦始,由阴局到下一个新的阳局正好需要七天,这便是复卦卦辞所言:“反复其道,七日来复。”
其实,不仅是阳复,由姤至复亦需七日;阴复,亦即由复至姤,亦为七日。故七者,周而复始之数也。
我们再回看六经传变,按《素问·热论》所云,伤寒一日,太阳受之(夬卦),二日阳明受之(大壮卦),三日少阳受之(泰卦),四日太阴受之(临卦),五日少阴受之(复卦),六日厥阴受之(坤卦)。六日之后,至七日又复太阳(剥卦)。故伤寒六经的传变,亦是七日来复。
比如:
《伤寒论》第七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此条论述,就是完全按照七日来复,并按十二辟卦轮值兑解而愈的。
再比如:
《伤寒论》第十条:“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此条论述,同样是按七日来复,论述太阳(夬卦)中风后,成为风(坤卦)堵,按七日来复实现了兑解(六经传遍而解,也就是十二辟卦兑冲一遍)。
夏至一阴生,姤卦所在的月份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节气,这个节气就是夏至。姤卦虽配五月,但严格地说,必须要等到夏至节来临的时候,姤气才正式启动。所以,夏至的一阴生,实际就是指的姤卦的一阴,对于后天八卦来说那便是离中一阴。
夏至是阴阳转换的时候,故《后汉书·鲁恭传》云:“易五月姤用事,先王施命令止四方行止者。”以五月乃夏至所居,姤卦启动之时也。姤卦者,手少阴心也,与离卦之意相合,与“午,交也”之意也甚为相合。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不但于冬至阴交阳时需闭关,于夏至阳交阴时,亦需闭关。于此阴阳交替之际,于此阴阳初生之时,皆需细心呵护。故,坎离,心肾,水火,子午皆同名少阴也。所以,若离卦病便不能下交于坤,其实质还是少阴的问题,心肾的问题。
硃茯神在后天八卦中的大概定位是离位,而在六十四卦中的准确定位呢?很容易就能确定在地火明夷的位置。地火明夷,即上坤下离,坤土(脾)上交于离(心),离火(心)下交于坤(脾)。离火下,坤土上,正是硃茯神这味药的功效,也是地火明夷卦的卦义。
拨开蒙昧,引坎中之阳交于艮山的是处于山水蒙的桂枝尖;镇神明分水路,引离中之阴交于坤土的就是处于地火明夷的硃茯神。引坎中之阳交于艮山,于易卦为左升;引离中之阴交于坤土,于易卦则为右降。硃茯神法,是扶阳医学立法体系中重要的右降法之一。
硃茯神的功用是引离中一阴右降于坤土,其目的是帮助实现离火下降,坤土上升,从而达到上坤下离的地火明夷状态。离火下,坤土上的地火明夷,正是硃茯神在易学模式(64卦)里准确的位置定位。
硃茯神法和四逆法虽都可称为右降之法,但硃茯神法只是权宜之法,四逆法才是归根之法。在无法使用桂枝法,桂附法和附子法的时候,我们可以首先用硃茯神法来介入,然后再使用桂枝、桂附和附子这三大法。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下面的卢铸之医案中将具体讲解。
第三节 易解寤寐
硃茯神法首先能解决的,就是人的失眠问题。人之寤寐,也就是人的清醒与睡眠,就像白天的光明与夜晚的黑暗一样。故《内经》云:天有昼夜,人有起卧,这就是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既然天之昼夜即是人之寤寐,那么人之寤寐就要与昼夜相应。天地白昼了,人就醒了,神明清了,就寤了;天地黑夜了,人就睡了,神明就不清了,就寐了,这就是相应和合一。
昼何以明呢?以日出地则明也。夜何以暗?以日入地则暗也。由此可知,人之寤寐,都是因为这个日出地和日入地的关系。
日出地则明,于易卦则为火地晋。晋者上离下坤,离在坤上为晋。离为火为日,坤为地。日火出地,阳光普照,何得不明?故《说文》云:“晋,进也,日出万物进也。”《杂卦》云:“晋,昼也”。《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象》曰:“明出地上,晋”。
日入地则暗,于易卦则为地火明夷。《彖传》说:“明入地中,明夷。”《象传》也说:“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明夷正好是晋的一个相反卦。把晋卦倒过来,变成坤上离下,就成为明夷。明是光明,夷呢?夷者伤也。明伤故晦。
日出地上,其明乃光,此则为晋,为昼,亦为寤矣。至其入地,明则伤矣。此则为明夷,为夜,为寐也。晋与明夷二卦,远则以类天地,以类昼夜;近则以类寤寐,我们略观双目即能知晓。
双目外覆眼睑,上睑属脾,下睑属胃,合之共由脾胃所主。故其属土也,属地也,属坤也。双睑打开,则目外露而能视物,此则为明也。《说卦》云:“离为目”。睑开而目露,正与日出于地相类。
日出于地为晋,而人之由寐至寤,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睁开双目进入晋的状态。可见晋之与寤确为一类。日入地为明夷,亦为寐。我们睡眠的时候,首先需要的就是合上双睑,闭上双目。让双目覆于睑下,这就是明夷。故寐之与明夷亦确为一类。从人之寤寐,与易卦之晋与明夷,我们看到了医易之间的关系是互通的。
扶阳医学就是从晋与明夷的关系去考虑很多疾病的。比如人的睡眠就是由晋进入明夷,从而去帮助患者实现明夷的状态,就能够解决失眠问题。再比如,很多精神类疾病,心脏类疾病,我们也同样可以从晋与明夷的关系去考虑治疗方案。
明夷的状态何以实现?就是要坤土上而离火下。所以,要实现明夷的状态,无非就是解决这两个问题。依照这样一个思路,关键就在于其理、法、方、药能够帮助解决上述这两个问题。
离火降于下,坤土升于上,明夷的格局便自然地形成,良好的睡眠状态亦自然地形成。此方是不治寐而寐自治,不安神而神自安也。这便显出知易与不知易的差别。
再者,研究易学又不能脱离象。故古称易乃象辞之学、象数之学、象占之学。理数象占,四者不可缺一。如果离开象,那易的辞理就很难落到实处。单就这个晋与明夷,我们也很难把它们说清楚。而一旦结合象,易理是很通透的,而医理亦在象中得到很清楚地表露。
日入地也,太阴也;日出地者,厥阴也。日入地靠什么呢?从明夷卦可以看到,它靠太阴。太阴开,日才能入。从理论上至少可以这样来看。当然,太阴开的这个过程还需要阳明来配合。
那么,日出地靠什么呢?这就要靠厥阴。而这个过程同样需要太阳的配合。太阴与厥阴,一个开一个合。这个开合把握好了,晋与明夷便没有问题。而这个开合靠什么来把握呢?靠少阴枢来把握。
不能寐(失眠),就应该是处于寤的状态,觉醒的状态,想睡但睡不着。实际上就是失眠,寐也不能,寤也不能,寐寤皆不能。若以易卦言之,则是明夷与晋皆不能。
寤寐的问题其实质是心肾的问题。寤是一个什么状态呢?是阳气生长,日出于地的状态,因此,这个状态应该是心所主。寐呢?寐是阳气收藏日入于地的状态,因此,这个状态理应由肾来主。所以说,寤寐的问题无非是一个心肾的问题。
病人失眠,很想睡但又不能睡,寤寐皆不能,精神萎靡不振。这样的状态标志着心肾都不行了,心肾都有虚衰的趋势,这就是疾病转入危重的一个信号。我们就应该从离卦、坎卦上用力,从而使心肾、阴阳、水火、男女得以协调。但是,在患者不具备使用桂附条件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硃茯神法开始介入,逐步过渡到四逆法,然后一步一步地去归根,一步一走地去走向极地。
第四节 硃茯神法系列
从上面分析得知,硃茯神法是在后天八卦的离卦上立极的,我们通过对《卢氏临证实验录》有关硃茯神法的运用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其立法的基本结构是:硃茯神、术、砂仁、草、姜、(淫羊藿)。
硃茯神法的功用主要着眼于离火的降,也就是引离中之阴交于坤土。在这个基本法里为什么没有如桂枝法那样用到楂肉呢?因为楂肉对应的脉象是膀胱脉紧,也就是有外邪时用楂肉。既然有外邪,当然是桂枝法或广藿香法作为首选,在这两个基本法里可以用到南楂,主要解决太阳证的问题。
在硃茯神为君药的法里基本不用楂肉,因为硃茯神法主要解决离下坤上的问题,而不是解决太阳证的问题。因此在硃茯神的基本法里,可以将南楂换成西砂仁,而并没有像桂枝法那样把楂肉换成小茴。为什么?因为西砂仁的功用是纳五脏之气归肾,它可以帮助和实现离火的下降,也就是说基本法里用西砂仁,更能体现硃茯神法引离火右降的临床意义。关于这一临床应用,大家可以查看《卢氏临证实验录》有关硃茯神法的医案,自然就能总结出这一规律。卢铸之太老师在应用硃茯神法的时候,基本上不用南楂、小茴,而常常使用西砂仁。
在硃茯神法的基本结构里,硃茯神对应南方离卦;术或甘草对应西南方坤卦;西为兑卦,砂仁通上纳下,故西砂仁对应兑卦,从而加强右降及纳下之势,这就构成了硃茯神的基本法。我们在立极于南方离卦的硃茯神基本法里,在着眼于降离火的这个大前提之下,通过基本法的加减化裁,可以解决临床中的很多问题。现举例详述如下:
一、镇八方之法
组成:
硃茯神、西砂壳、炙甘草、生姜、淫羊藿。南藿香、青皮、厚朴。
这个法叫做镇八方之法,也就是说八方都有问题,但最主要问题还是离火不降,所以用硃茯神立法。用南藿香,说明舌胎厚腻甚至罩黄,用藿香芳香化浊;用青皮,说明肝脉有逆,用青皮疏导隐忍之气;用厚朴,说明脉有劲象,用厚朴降阳明;用淫羊藿,说明阴阳不交,用淫羊藿导脾肾之精气归于沤中。
法解:
所谓镇八方之法,乃硃茯神对应南方离卦;甘草对应西南方坤卦;青皮入肝,对应东方震卦。再考虑南藿香,为什么要选南方的藿香呢?因为藿香为风家药,故对应东南方巽卦。生姜为黄色,有生生升发之气以冲开艮门,故对应艮卦。厚朴,在桂枝法中用化阳明燥金之用,如德厚朴素的长者,故为西北乾卦。西砂仁,西为兑卦,砂仁通上纳下,就象三才天地人之象,人,仁也。淫羊藿,淫为壬,为子,子为水,故对应坎卦。
硃砂为红色,纯阳,镇鬼魅 ,为君药。君药下有甘草国老,砂仁为仁,厚朴为德,藿香为信使,青皮生姜为将,淫羊藿为粮草,故此方为威镇八方之法。当患者出现离火不降而心神不宁且情绪不佳,或者合并外感而化燥,或者肝气不舒脾气不好,或者伴有食纳不香、纳食不化,胃脘功能较差等症状时,运用此法有比较好的疗效。下面我们为镇八方之法做个方解。
方解:
用硃茯神,借土木之精,得水上之华,以硃砂之赤色为衣,交纳于水土木中,使火能生土,土能生金制水,而木畅,使木易生二火,火之变化都归于燮理之中,凝滞五郁都可随气机而化。
借砂壳以开上膈,而心肺可通;开中膈,而脾胃得和;开下膈,而肝肾得交,五脏开合自然。
青皮引离火,交于皮毛,肌腠得畅,肾肺必然相通。
淫羊藿引阴阳交合,导脾肾之精气,归于沤中,使水沸而气升。
南藿香、厚朴,通上中之关窍,清浊得其分矣。
生姜通神明,而夺造化,水火自然交攻。八方之气机,无不燮理。
以甘草缓中,四旁得其调理,内外得其安和,二五之气,得其交合。一切滞气,无不化焉。是为镇八方之大法也。
二、拨转五行枢纽之法
组成:
硃茯神、茅术、炙甘草、生姜。南藿香、石菖蒲、老叩、公丁香、厚朴。
此法是《卢氏临证实验录》中第68个医案第一诊处方,“硃茯神、茅术、炙甘草、生姜”是硃茯神基本法未用砂仁和淫藿。在此基本法的基础上加了南藿香、石菖蒲、老叩、公丁香、厚朴。我们从此处方用药就可以推断出病人的症状:
1.病人主证是脉不宁静,睡眠不好,心神不安,故用硃茯神立法,调神为主。
2.肺脉紧,有寒,故用石菖蒲。基本法去掉了砂仁,砂仁是收纳之品,若用之恐引邪入。基本法里没用淫羊藿,此时不具备条件用淫羊藿引阳入阴。
3.胃脉滞,不纳食,故用白叩开胃囊。
4.肝脉紧,有滞,故用公丁温肾?肝。
5.整体脉有劲象,阳明有燥气,故用厚朴化燥降阳明。
6.脉有湿滞且已化为郁热,舌苔白底罩黄,故用南藿香化湿热。
综上分析,该病治疗的起手之法以硃茯神立法,着重解决离火的降。用藿香、茅术化湿;石菖蒲解决肺脉紧的问题,袪肺寒升肺气;用老叩解决胃脉滞的问题,扩胃囊立中气;用公丁香解决肝脉紧或逆的问题,解肝气郁滞;用厚朴解决脉象劲的问题,降阳明而润燥。
卢太老师对于这个病案是这样说的:“此时宜先调摄五行运化之机,使土能生金,并能养木,亦能制水。肺为乾金,乾为天,天为清气凝结而成,人身之肺,即身中之天,天以清朗为主,使常无厭秽,一有厭秽,清虚之府,即不清矣,化源亦不成自然”。所以呀,在临床中呢,如果患者肺气有问题,肺脉或紧、或滞、或弱,临证时都要先解决肺的问题。特别是肺脉紧的时候,必须要先解决肺的问题,否则天不明则地不朗。在这个处方里,肺脉紧,就用了石菖蒲。
法解:
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个拨转五行枢纽之法与镇八方之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镇八方之法的结构是:硃茯神、西砂壳、炙甘草、生姜、淫羊藿。南藿香、青皮、厚朴。
拨五行之法的结构是:硃茯神、茅术、炙甘草、生姜。南藿香、石菖蒲、老叩、公丁香、厚朴。
两法相同点:
1.两个法均用了硃茯神、炙甘草、生姜、南藿香、厚朴。
2.两个法都适用于心神不宁、久湿化热,阳明不降。心神不宁是主症,用主茯神立法;久湿化热用藿香;用厚朴降阳明。
两法不同点:
1.青皮与公丁香
镇八方用了青皮,因肝脉逆,肝气不条达;拨五行用了公丁香,因肝脉紧,肝有寒。
2.西砂壳与老叩
镇八方用了西砂壳开上膈,肺脉滞,因上焦有堵用西砂壳;拨五行用了老叩扩胃囊,胃脉滞,因吃不下饭,一吃就饱用老叩。
3.淫羊藿与石菖蒲
镇八方之法用了淫羊藿。我们在“脉法药一体论”里讲过,淫羊藿的功用是引太阳入太阴,也就是说淫羊藿的作用力是由外而内的。太阳在外,太阴在内,由外而内就是引太阳入太阴,因此淫羊藿用于外邪将尽的时候。外邪基本祛尽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由外而内进行收藏,就可以引太阳之气入太阴,卢太师称之为引阳入阴。因此在这个时候就可以酌情加淫羊藿,将由内而外的作用力调转头来,变成由外而内的收藏。
拨转五行枢纽之法用了石菖蒲。用石菖蒲说明肺脉有紧,石菖蒲这味药对应的就是肺脉紧。当我们切脉发现肺还有寒的时候,肺脉还紧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菖蒲先祛肺寒,而不能用淫羊藿引阳入阴,否则会引邪入里。肺寒去掉之后,肺脉不紧了,就可以把肺家药去掉,再加上淫羊藿引太阳入太阴。
这个法是《卢氏临证实验录》中第68个医案第一诊处方,我们现在再看看次方。次方用了附桂法,去掉了菖蒲,加用了淫羊藿。为什么呢?因为肺脉不紧了,肺的问题解决了,所以去掉肺家药,加淫羊藿引阳入阴,大家看看次方的组成。
次方:
制附片二两(先煮二小时)、桂枝尖五钱、茅术三钱、淫羊藿八钱、砂仁三钱、马槟仁四钱、厚朴三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一两。
所以呀,我们通过对上面有关淫羊藿与石菖蒲的分析,不仅更加了解和明白了治病的次第,而且会对镇八方之法和拨转五行枢纽之法的认识更加清晰。镇八方之法用了淫羊藿引阳入阴,说明已经没有肺寒、以及没有肺脉紧的现象了。而拨转五行枢纽之法用了石菖蒲,说明患者肺脉有紧,也就是有肺寒,说明这时还不具备条件用淫羊藿引阳入阴。大家明白了吗?
其实,我们扶阳医学的用药和治病次第是非常严谨的,法有章法,法有变法。那么,为什么外界对扶阳医学还有那么多批评的声音呢?主要原因是大家对我们不了解,没有见过真正的扶阳高手。这些人看卢太老师的书吧,又看不懂。在书中看不到经方、死方和验方,完全找不到规律,所以就对扶阳医学产生了误解。好,我们给这个拨转五行之法也做个方解。
方解:
用茯神得土木之精华而成,硃砂得水石之精气而生,二物交用,是引肾以达心,亦宁神而生智,并能引土气以护金,引君火以昌明传于肺金之中,是肃清之意。借石菖蒲水石之精而生,开心窍,传达心神于肺宫,引水精于肺胃,是用水火调济之法。用白蔻温胃开胃,调摄贲门。公丁行胃中之积滞,扩开胃嚢。茅术引胃中之水谷,到达于脾间,使脾能运化。藿香化秽浊,交纳脾胃,与厚朴偕行,使胃脾连成一气,而收化自然。生姜引火气归于胃口,使胃寒下降。甘草奠脾土,使运化力强。此方为引水火土化之运之,生之育之,是为引本原之气,归于肺脾之中,金土更能有用,诚为拨转五行枢纽之法。
三、内外安攘之法
组成:
硃茯神、茅术、西茴香、炙甘草、生姜。石菖蒲、胆南星、厚朴、法半夏。
此法在《卢氏临证实验录》中第94个医案,青年男性癫痫病中案例,第一诊时处方用药。“硃茯神、茅术、西茴香、炙甘草、生姜”是硃茯神法的基本结构,砂仁换成了茴香,没用淫羊藿。为什么?还是因为肺脉紧,肺有寒,用砂仁和羊藿恐引邪入里。该法用石菖蒲,就是为了袪除肺脉的紧和寒。该法加胆南星主要是降胆,祛深痰。用厚朴+法夏降阳明胃,化燥气。
在临床中,也可以用白芍+炙甘草降胆火,再加上厚朴+法夏降胃。这样的组合同样也可以构成内外安攘之法,内降相火和阳明胃,外可抵御外邪。在这个内外安攘之法里,有深痰可以用胆南星,无痰可以用炒白芍。此法还可以随症加远志、柏子仁、安桂、葱白等等。
什么叫内外安攘之法呢?内指的是心神不宁,外指的是邪气侵扰。为什么内有心神不宁?一是三焦相火不降,否则叫做胆火不降,用胆南星+炙甘草,否则用炒白芍+炙甘草。二是阳明胃不降,用厚朴+法夏降阳明。再加上茅术袪表湿,石菖蒲袪肺寒,就达到了安抚内外的作用。本法可以适用于心神不宁所引起的多种疾病,比如癫痫、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好,我们同样为此法做个方解。
方解:
用硃茯神镇宁君主之官,使神明得出,离宫之火时时临照下土,土湿与分,后天易复。
胆南星化胃囊之污浊。
茅术、厚朴、法夏引污浊归于决渎,肾脏心脏,自然畅通;下焦相火,得君火之照耀,冀期使上明而下安;中间群阴易于扫荡,太阳则时时宣朗,肾中微阳时时升举,上焦可能成雾,肺源亦刻刻润化不息,天君泰然,膻中得令,臣使无隔,上下内外,无不交通。
用菖蒲拨北斗(指心君之官),枢纽不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都皆听命。
西茴甜香之品,醒脾蠲浊,使脾之化源,常常不息;上与北斗相照,更与化源相协;心肾脾肺,四脏时时联系,百脉经络自然温暖,使全身处处皆春。
生姜通神明,引心肾交合不息,水火调济有方。
甘草奠安四旁。诚为内外安攘之大法也。
四、安魂定魄之法
组成:
硃茯神、白术、小茴香、砂壳、琥珀,青皮、炙甘草、韭菜十根;(油松节、杜仲、灶心土)。
这个法是我通过学习《卢氏临证实验录》经常使用的一个法,我把这个法称之为“硃茯神基本法二”。通过这个法的加减化裁,可以做为一切心神不安等精神类疾病的起始治疗之法,比如烦燥症,强迫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等疾病。
应用要点:
1.硃茯神+琥珀主治肝气大伤,精神受损;
2.随证加南藿香、柏子仁、小茴香、淫羊藿等;
3.因患者精神大伤,故桂附等热药暂不能用,用热药恐情志失常。
4.本法适用于一切精神类疾病,抓住神的层次进行调节,充分发挥硃茯神作为君药的主要功能,潜降离火,安神定志。
5.韭菜与灶心土两味药比较重要。韭菜上青下白,通上通下,引木金之气归于离火,阳生阴长,使火制金,金能制木,水土皆得温暖,更能调四时生长收藏之能,使人身阴阳气血交流无间。灶心土,通心、理肝、镇魂镇胆、乃中正之能使。
6.杜仲与松节主治腰腿疲软。杜仲还有通达神经之妙用,有柔润筋脉之功能。松节有协调阴阳之功能,同时也能对骨节疼痛有很好的疗效。
7.病人情况一旦有好转迹象,就可以在君茯神法加上大补气血与健脾肾之品,如泡参、当归、补骨脂、益智仁、葫芦巴等药物。正气足,阳气升,疾病才能彻底治愈而收功。
五、治失眠秘验方(坎离既济地天泰之法)
组成:
硃茯神、琥珀、酸枣仁、柏子仁、广龙齿、龙眼肉、桃米、炙甘草。
这个法就需要大家背下来了,可以做为一则验方。此法在《卢氏临证实验录》中第70个医案,患者男性高血压伴经常昏倒案例,第一诊时处方用药。这个法通过加减化裁,可以治疗临床上一切失眠症及妇女更年期综合症。比如,可以随症加生龙牡,珍珠母,法半夏,灶心土,铁落,肉丛蓉,砂仁等等。好,我们同样为这个法做个方解。
方解:
用广龙齿、桃米(核桃仁),水石之精与花果之精,滋肾阴,生肾精,精阴会聚,务期潮汐如时。
用硃茯神,引木土之精通达三焦,硃砂水石之精,上镇心宫下归泉水,与木精相合,水运行无阻,借龙眼肉、柏子仁纳心肾,使神志交通上下。
琥珀纳魂魄归于肝脾;枣仁交纳心脾,得甘草崇土之运化,使五液流通自然,睡眠自稳,神魂自安。实为坎离既济地天泰之法也。
第五节 离中一阴与坎离既济
这一节是中医内证课,今天是冬至,我现在带大家打打坐,与大家一起做一次中医内证。现在请大家准备好,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流通,大家可以一边打坐,一边听微信语音。我们今天的讲座是讲硃茯神法,硃茯神的功用是引离中之阴交于坤土,所以讲硃茯神就离不开离中一阴。那么,什么又是离中一阴呢?
离卦在后天八卦中主火,我们将之称为离火,离火指的就是人的心。《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如果神明的作用丧失了,那就如同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序中所言:“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
离虽为火,属阳,但禀坤之质,只有通过坎中之一阳发动气机,起真水上交于离(心),才能完成人体阴阳气血升降的往来不息,从而达到人体生命的健运状态。故钦安祖师曰:“予恒曰,以脏腑分阴阳,论其末也,以一坎卦解之,推其极也。”
钦安祖师又曰:“人身一团血肉之躯,阴也,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立命”(《医理真传》)。探其本源,气为阳,血为阴,坎离两卦皆以阴阳之爻相合而组成,坎乃一阳爻夹于二阴爻中之象,即无形之阳气寓于阴血之中,离乃为二阳爻夹一阴爻之象,即有形之血藏于气之内,所谓“气能统血”的道理即在于此。那么,人体中的坎中一阳和离中一阴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能的见吗?能体悟到吗?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通过修炼,我们都能体证到。好,我们现在开始内证。
现在,请大家打坐,单盘双盘都可以,或者就坐在椅子上,正襟危坐。腰部以上要保持正直,使中脉通畅。下额微收,双目微闭,卷舌抵上颚,手结定印。
现在,请大家观想肚脐下面四横指的部位,也就是在左中右三脉交会的地方,内观这个地方会出现一个字。这个字一开始的时候微微有一点红,好像一个小红点。然后呢它在颤抖,它是一个颤抖的小红点。这个红点是什么呢?就是钦安祖师讲的“真种子”,就是坎中一阳的那个阳。真种子也好,坎中一阳也好,就是这个东西,就是这个小红点,它是人体生命的原始点。
现在呢,请大家开始打坐内观这个红色的字,内观到这个字以后呢,就开始完全呼吸。什么叫完全呼吸呢?就是比较慢,比较深,比较长的呼吸,而且还听不到声音。从两个鼻孔吸气进去,顺着左右脉下到脐下四指三脉交会的地方。然后呢,像鼓风机一样,把那个字越吹越粗,越吹越大,然后成为火焰,像一面飘扬的红旗。
再然后呢,用念力顺着中脉,让那个字变成的火往上升,不要升得太快,就这样慢慢地做。吸气,呼气,一吸一呼就像吹风一样去吹这个红点,然后呢这个字就会就会变成火苗越来越大。吸一次呼一次叫一息,也就是说一吸一呼算一息,请大家做十息,就能把这个火燃起来。呼吸就是风,请大家用十息去煽风点火,这个过程就是从相火形成君火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坎中一阳发动气机的过程。
火燃起来以后,请大家慢慢把火升起来,可以慢慢地做,慢慢地把火升起来。三脉交会的那个地方咱们就叫做密轮,然后脐轮,然后心轮,然后喉轮,然后眉间轮,然后顶轮。请大家让这个红色的火焰一个轮一个轮地往上升。再然后呢,每一个轮,您都可以一呼一吸做十息。慢慢地做,就这样从密轮往顶轮升,也就是从下往上升。
有基础的学员呢,很可能一下子他中脉就热了,火就大了。这个时候呢,您就可以让这个火,沿着中脉的内管壁上下地摩擦,上下滚动。这个上下摩擦和滚动的火,能够产生非常大的快乐感。这就是君相二火上下熏蒸,扶阳医学说的以火立极,指的就是这个火。现在请大家跟着我做,火燃起来之后,请大家在群里报告一下,就说“完成”,然后我们就接着往下做。
好,这个时候是关键了,大家的这个火已经到了喉轮了,请大家准备做下一步。火呢就是阳,是通过坎中一阳发动起来的。那么阴在那里呢?大家注意了,阴呢是从离中一阴生化出来的,离中一阴在您的梵穴,也就是百会上的那一块。在百会有一块冰一样的东西,道家称之为天庭水,佛家称之为菩提心月液,我们扶阳医学就将之称为离中一阴。
阳言生化,阴言伏藏,此为常理。可在《医理真传》郑诗中,坎水却言生化,离火却言伏藏,这里面既有体用的关系,又有相依的关系。大家马上就可以在这个内证中找到答案。
现在,请大家用升到喉轮的火去烤百会上的那块冰,那块冰就会化成水。钦安祖师的离卦诗中,离火为什么为阳却号女,你马上就会体证到,就会知道。这个水呀,会一滴滴地顺着中脉滴到脐轮里面去了,会通过你的每一个脉节。这个时候就叫做坎离既济,也就是说呀,在顶轮那个地方有一块冰,用升上来的火把它融化,把水滴下来,从而就实现了水火既济。一个从密轮坎中一阳化生出的火,一个从顶轮离中一阴化生出的水。两相交融,上下熏蒸,就叫做坎离既济。
我们看看这个坎离既济的内证过程,坎离两卦虽皆有火,即有真火(相火)与凡火(君火)之名。但“真火与君火本同一气,真火(小红点)旺则君火(燃起的火焰)始能旺;真火(小红点)衰则君火(燃起的火焰)亦即衰”(《医法圆通》)。所以说呀,心肾相交,二火相照,水火既济,其实皆源于坎中一阳之气,也正如钦安祖师说:“人身一团血肉之躯,阴也,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立命”(《医理真传》)。
坎水和离火在伤寒里都归到了少阴。水火本不相容,而在人身上不仅要相容,而且还同叫一个名字,同名少阴。我想,在刚刚我们的内证之下,我们对同名少阴这句话会有更深的理解。水火这两个东西一定要配合好。水火要相依,不能相离,如果一相离,就会出问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水火就是阴阳,阴阳就是男女。所以,人身的水火就是人身的阴阳,就是人身的男女。一对男女住在同一个宅子里当然就是夫妻。水火如夫妻一般相依相随不弃不离,故曰水火同名少阴。按照常理,水为阴,是重浊而下降的;火为阳,是轻清而上浮的。下降的下降,上浮的上浮,两者只会越离越远,为什么坎离能够相和、能够相媾呢?
《易》曰:“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离为火,离中一阴的这一爻从坤中来。坎为水,坎中一阳的这一爻从乾中来。所以,坎中满者,本乎天也,“本乎天者亲上”。离中虚者,本乎地也,“本乎地者亲下”。正因为此,使上者能下(离在上,离中一阴亲下),下者能上(坎在下,坎中一阳亲上),才有了水火的相济,才有了坎离的沟通,才有了小红点形成火苗往上升,才有了那块冰化成水往下滴。
一个坎中一阳,一个离中一阴;一个本乎天者亲上,一个本乎地者亲下。如果上者不能上,下者不能下,心肾不能相交,身体就会出现问题。离火不能下降,离中之阴不能交于坤土,就会出现烦躁,就会失眠,甚至会出现精神类疾病,这就是今天我们讲的硃茯神法要解决的问题。
好,现在呢,请大家做完以后,在群里谈一谈体会,谈谈内证的过程,我们大家分享一下。
第六节 学一个医案,会一个治法
中医难就难在不可重复,这个方子对这个病人有效,换了一个病人,同样的症状,吃同样的药却可能无效。扶阳医学采用“脉法药一体论”的治病模型就能解决这个缺憾,就能在临床上做到标准化,就能在临床上做到可以重复。这种可重复的临床技能,不仅能够治疗临床上大多数的疾病,而且还都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卢太老师运用硃茯神法的这个医案,并不需要大家去套用死方或搬运成方,如果脉法功夫过硬,就能凭脉开出正确的处方。即使脉法功夫不过硬,也能从下列系列处方中找到规律,通过学习一个医案,就能找到治疗某一类病的治疗规律。所以我们把这一节的内容叫做:学一个医案,会一个治法。本节为大家辨析的是《卢氏临证实验录》中第70例医案。
姓名:李某某;性别:男;年龄:26岁
病状:
近五年经常昏倒,不省人事,发时十多分钟,手足冷汗,口吐白沫,饮食睡眠不好。
诊断:
此病此人为西安人,于1949年来川,其人有黏质之性,一般人呼他为呆子。俱此性质纯在脾肺,脾土也,肺金也,虽土能生金,土中之质常有水浸于中,化源之机不清。金,刚也,坚也,过坚过实不能藏气,气之流行乃欠畅通,化源之润下亦滞滞而行,常常金土有不相合之态。治宜温土使土能伏火,火能熔金,金气流行得生丽水,金水和合气能升焉,肺得其藏,又得土以生金,金土水三者交并,化源与运化互相调和,气血亦得常常交流,如天能施雨露,坤土之燥湿得宜,土即能生万物,如此运用,一切秽浊化为乌有,岂止一痫病而已哉。是余之拙意也。
上面是卢太老师针对这名患者写的诊断,我们现在具体分析一下这段诊断语。这名患者是个呆子,卢太师说其“性质纯在脾肺,脾土也,肺金也,虽土能生金,土中之质常有水浸于中,化源之机不清。” 通过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知道,卢太师将此名患者定义为太阴病,也就是说这名患者的主要问题在于足太阴脾和手太阴肺。所以卢太师又说:“化源之润下亦滞滞而行,常常金土有不相合之态。”
金土不相合,就是这名患者的主要问题。所以卢太师又说“治宜温土使土能伏火,火能熔金,金气流行得生丽水,金水和合气能升焉,肺得其藏,又得土以生金,金土水三者交并,化源与运化互相调和,气血亦得常常交流,如天能施雨露,坤土之燥湿得宜,土即能生万物,如此运用,一切秽浊化为乌有,岂止一痫病而已哉。是余之拙意也。” 总之,此病的治疗就是要紧紧抓住足太阴脾和手太阴肺,使金土相合。
那么,卢太师是如何诊断出这名患者是太阴脾肺的问题呢?当然主要是通过切脉!通过切脉就可以知道这名患者的主要问题在太阴脾和肺,这也是扶阳医学的优势。我们通常说学习扶阳医学要过三关,也就是切脉关、辨证关和立法关。切脉是第一大关,脉象出来了,对应的立法和处方也就基本上出来了。
那么,这名患者主要是什么脉象昵?当然是脾脉和肺脉有主要问题,也就是足太阴和手太阴有问题。右寸及右关脉或紧、或湿滞、或气滞、或弱、或短。当然,每诊的脉象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药物也随症发生变化,但大体上都使用了脾家药和肺家药。我们可以分析卢太师下列处方的用药,从而也可以推断出,卢太师治此病的着眼点纯在太阴脾肺上用力。
首先,患者是呆子且有癫痫,属精神类疾病。因此,初始介入之法不宜用桂附剂,用热药恐其发狂,故宜调神为主,以硃茯神立法。硃茯神基本法是:硃茯神、术、西砂仁、炙甘草、生姜、淫羊藿。术和炙甘草定位在足太阴脾土,西砂仁定位在手太阴肺,生姜定位于艮(胃),还是属于土。硃茯神是君药,其功效是引离火交于坤土,是治疗精神类疾病确立大方向的药物,确立立法的药物,这就构成了硃茯神的基本法。在着眼于太阴脾肺而建立的硃茯神基本法的基础上,卢太师又根据每次诊断患者存在的问题,加减变化了几味药物,到了第八诊就基本治愈了这个疾病。下面,我们对这一系列处方逐一进行讲解。
初方:
硃茯神五钱,柏子仁钱,石菖蒲六钱,远志四钱,砂仁四钱,胆南星五钱,茅术五钱,铁落二两,炙甘草三钱,生姜一两五钱。
重新排序:硃茯神、茅术、砂仁、炙甘草、生姜。柏子仁、石菖蒲、远志、胆南星、铁落。
“硃茯神、茅术、砂仁、炙甘草、生姜”是建立在太阴脾肺上的基本法。因肺脉紧,也就是肺有寒,故用石菖蒲祛肺寒,而未用淫羊藿引阳入阴。又因肺脉湿滞,有深痰,故用胆南星化深痰。加之患者是精神类疾病,心神不宁,故加用柏子仁,远志,铁落安神助睡眠类药物。
方解:
用硃茯神镇神明分水路,用远志拨膏肓,石菖蒲开膻中传达神明之意,君主即宣,君火得明,上下气机乃能交通。制南星辛苦之味,辛以润之,苦以泄之。茅术引辛润之味归于大肠和阳明胃,柏子仁引苦泄之性透达于膻中,转交于上焦雾露之中,化源之润下并行,脏腑畅调,凡清虚重楼之秽浊,逐渐而消。用砂仁纳五脏之气归于经络百脉,使内外相通。铁落镇摄金土,意期使化源与运化两相不息。用生姜通达神明,使君明而相安。甘草缓诸药性,调济生化之机,使五脏都归于气血之中。
反应:
服上面初方时,心里难受,过后即如常。
次方:
硃茯神五钱,淫羊藿八钱,熟枣仁八钱,贡术四钱,砂仁四钱,秦归四钱,炙甘草三钱,铁落二两,生姜一两五钱。
重新排序:硃茯神、贡术、砂仁、炙甘草、生姜、淫羊藿。熟枣仁、秦归、铁落。
“硃茯神、贡术、砂仁、炙甘草、生姜、淫羊藿”是建立在太阴脾肺上的基本法。次方去掉了石菖蒲,说明肺寒已除,肺脉不紧了,此时已具备条件加用淫羊藿引阳入阴,故加用了淫羊藿。次方又加用了秦归,说明肝脉有浮中有劲象,肝脉浮说明有风,劲有燥,故用秦归润木息风。
方解:
加熟枣仁宁心益智,使心肾相合,脾之意可通达于六合之中。秦归润木养肝,使风息而木静,而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意在使五行之生化无稍间隔。淫羊藿引清阳之气归于五脏,使脏能生能藏,助成生长收藏之用。
反应:
服次方时心里不难受,前天发痫一次,不足二分钟。
三方:
制附片二两(先煮二小时),秦归四钱,硃茯神六钱,熟枣仁六钱,砂仁五钱,淫羊藿八钱,铁落二两,炙甘草三钱,生姜二两。
重新排序:制附片+硃茯神、砂仁、炙甘草、生姜、淫羊藿。熟枣仁、秦归、铁落。
第三方已具备使用附子的条件,患者心里不难受了,故在上方硃茯神法的基础上加用了附片,形成了附片加硃茯神法,在归根立极的道路上又向前迈了一步。本方未用贡术,贡术是袪里湿的,说明此时患者脾家湿困已除。
方解:
五脏即调,气血必然乎亨,再用附子之雄烈,益火壮水,使大气得升,肌肉筋骨都归于柔润之中,生机化机必然畅茂矣。
反应:
记忆稍较前好,睡眠好,无梦了,食量还差,不知味。
四方:
制附片二两五钱(先煮二小时),硃茯神六钱,熟枣仁六钱,砂仁五钱,淫羊藿一两,补骨脂一两,铁落二两,炙甘草三钱,生姜二钱。
重新排序:制附片+硃茯神、砂仁、炙甘草、生姜、淫羊藿。熟枣仁、补骨脂、铁落。
第四方还是附片加硃茯神法,在第三方的基础上加用了补骨脂。扶阳医学认为,补骨脂主要是用来填脾液的。从第四方开始补骨脂一直在用,开始大壮脾液,在附子法的使用条件下又可以醒脾气。由此可以看出,此方在第三方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开始添脾液,醒脾气,逐步走向极地。
方解:
用补骨脂大壮肾脾,生肾脾之津液,得附子之雄烈化此津液为纯阳之气,升于华盖。
反应:
服四方后未发病,饮食睡眠转好。
五方:
制附片三两(先煮二小时),贡术五钱,淫羊藿一两,砂仁五钱,补骨脂一两,杜仲八钱,铁落三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二两。
重新排序:制附片、贡术、砂仁、炙甘草、生姜、淫羊藿。补骨脂、杜仲、铁落。
第五方在第四方的基础上去掉了硃茯神,纯用附子法。说明患者心神已稳,立法处方上更进一步向极地迈进。该方在附子标准法(制附片、贡术、砂仁、炙甘草、生姜、淫羊藿)的基础上继续用补骨脂添脾液,同时用了杜仲增强带脉功能。用杜仲还是着眼于太阴坤土,治疗患者的腰酸软或腰疼,同时用杜仲还可以通达神经。
方解:
借杜仲引五脏之津液归于阴维阳维,交养于筋络骨节,使筋柔而骨坚,乾坤更能建立。
反应:
服药期间已有一月未发癫痫,睡眠精神好转,吃饭大增,头脑安宁了。
六方:
制附片三两(先煮二小时),杜仲一两,北箭芪八钱,砂仁五钱,补骨脂一两,铁落三两,炙甘草三钱,生姜二两五钱。
重新排序:制附片、砂仁、炙甘草、生姜。杜仲、北箭芪、补骨脂、铁落。
第六方还是附子法,在添脾液,醒脾气的基础上用了北芪。北芪可以建脾,卢太师在治法上还是在太阴脾肺上更加用力。同时,北芪还可以引坎中之阳达于巅顶,使患者头脑更加清明。但大家也应注意,在附子法里用北芪是需要条件的,此方用北芪,说明患者各种外邪都已袪除。因此,可以说第六方在治法上,向收功归极的方向又更加迈进了一步(注意:若患者湿困,高血压,哮喘,用北芪时则要非常慎重)。
方解:
借北芪引水中之微阳升于巅顶,头脑清明,洗涤骨髄,一切黏液都归于溶化。
反应:
服六方后,已有四十多天未发病,精神、饮食、睡眠都好,走路多后腿脚软。
七方:
制附片四两(先煮二小时),硃茯神五钱,熟枣仁八钱,砂仁五钱,补骨脂一两,北芪八钱,松节八钱,炙甘草三钱,生姜三两。
重新排序:制附片+硃茯神、砂仁、炙甘草、生姜。熟枣仁、补骨脂、北芪、松节。
第七方继续守第六方,由于睡眠已经改善,故减少了助睡眠安神类药物。此方加了松节,其作用是引精质达于骨空,缓解患者关节疼痛,腿膝疲软。
方解:
加松节引精质之品归于骨空,使节灵而灰质便消。
反应:
痫病未发,说话比以前清楚,饮食睡眠正常。
八方:
制附片四两(先煮二小时),贡术六钱,硃茯神五钱,砂仁六钱,补骨脂一两五钱,柏子仁一两,淫羊藿一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五钱。
重新排序:制附片+硃茯神、贡术、砂仁、炙甘草、生姜、淫羊藿。补骨脂、柏子仁。
第八方继续用附子加硃茯神法。没用杜仲、松节,说明腰腿疲软问题已经解决。大家可以看到,在加入附片,形成附片加硃茯神法之后,补骨脂这味药始终都在用,始终在添脾液,醒脾气。而且,符合使用北芪的指征时,就再加上北芪,治法上更加在脾肺上用力,使土能生金,土金相合。
反应:
服八方后,走路后腰腿不疲软了,精神、睡眠、饮食均好。
末药方一:
制附片五两(炒炮),贡术一两,柏子仁一两,砂仁六钱,熟枣仁一两,补骨脂二两,北芪一两五钱,炙甘草五钱,筠姜二两。(用法:共为细末,每天服三次,每次服三钱,温开水冲服)
重新排序:制附片+北芪、贡术、砂仁、炙甘草、筠姜。柏子仁、熟枣仁、补骨脂。
此方为收功方。
反应:
服末药近一月,痫病已有三月未发,前日因事,到晚上三时痫病又有欲发之兆,但最终未发作,其他一切均好。
末药方二:
制附片五两(炒炮),远志八钱,熟枣仁一两,硃茯神一两,砂仁五钱,石菖蒲一两,明琥珀四钱,炙甘草五钱,筠姜二两。(用法:共为细末,每天服三次,每次服三钱,温开水冲服)
重新排序:制附片+硃茯神、砂仁、炙甘草、筠姜。远志、熟枣仁、石菖蒲、明琥珀。
根据脉象及症状的变化,调整了收功方的药物组成。
方解:
今五脏既立,筋骨之刚柔亦调,恐余蕴未肃,借琥珀得土水金与曰月之精华而成之物,是用以洁神明,化蕴藏,通幽微,并以奠安精神魂魄刻刻归舍。
总结:
此病之治纯在生化二字着手,生能化气,能成物,能全形;化能化气,能消阴,能助长亦添精补髄,奠安神魂之法也。此病本自痴态,欲化滞为灵活,非从生成之机与生化之用不离于阴阳之中,五形常常转变如开花结实, 随四时节令之顺逆变化而来,人本肉体,得天之气以生之,得地之味以养之,养身如是,治病亦必如是,治此病如是,而治他病亦然。余本性拙,总不能离天地生成之气以养我,我乃借此以治人,是立己立人之意也。
今天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拍砖、指正。谢谢!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