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与养生之道10 来自中华文化大讲堂 00:00 25:00 “德全不危”的价值观(一) 少欲,就是寡欲,我们已经讲过了,记住“欲”这个字,永远处于亏欠状态的填不满的山谷,所以千万不可纵欲。欲火是阴火,阴火不怕水,雷雨天,枯树被雷火劈着了,一边下着雨,一边燃烧,它不但不怕水,反而以水为燃料。所以欲火焚烧的是阴精,伤的是骨髓,阴精越少,阴火越旺,最后烧光了才算完。不要纵欲,这个恶性循环一但开始,自己是无力自拔的。 心安而不惧——人活得就是一个心安。中国的古都很多都是以“安“命名的——长安、淮安、临安等,在这样的城市里生活,觉得心安。心安的人可以大隐于市,无论外面多么吵闹,自己的内心,始终波澜不起,心神是安静的。 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要回归的其实是心中的田园,心中的田园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形劳而不倦——抱朴子谈养生十四条里讲:“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而勿过极,少而勿至极。”人属于动物,得运动;心要安闲,身要劳动。我们现代人反着来,身不动,心不闲,结果是百病丛生。“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多动少吃,这才是长寿的秘诀。但是“劳而勿过极,少而勿至极”。体欲常劳,但不要过度,是劳动而不是劳改。体育的目的是育体,不是挑战身体的极限,现代体育完全背离了育体的目标,没有几项运动是养生的,也没有运动员能健康长寿的。食欲常少,少而勿至极。提倡少吃,不是不吃。如果不进食,人的消化系统就会退化,最终废掉的。有没有常年不食五谷的人呢?有。他们的消化系统是什么样子呢?肠道变成一根实芯的棍子样的器官,再也不能进食了。不吃人饭,就干不了人事,人世间的事就不需要他们了,我们还是吃人饭干人事吧,不过要少吃,包括每餐的量都要少。 气从以顺——这样,气机就能调顺。《黄帝内经》里讲的气,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能量流,道家讲的气有很多种,有火之气()、无火之气(炁),有大气(虚空之气),有真元之气(元气、真气);有营卫之气(卫气、营气)、水谷之气(氣)等等。我们讲道家养生的时候再详谈。《黄帝内经》里主要讲的是真气、卫气和营气。真气是与生俱来的,从来源处命名叫元气,从性质上命名叫真气。它是真实存在的,是专属于你的生命能量,甘肃老中医李少波有一个《真气运行法》对养生相当有帮助。 然后呢,“各从其欲,皆得所愿”。人的情感与肉体,心理与生理的欲求都得到了满足,皆从所愿。我们现在是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根本不尊重也不管我们这个身体的需求。上一次提到,我们这个身体是个全息的,由60万亿个细胞组成的智慧生命体,每一个细胞都是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需求和生存的环境。如果我们不了解、不尊重、不提供细胞健康生存的基本需求和条件,它们是无法尽其天年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