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古琴还有这么多好听的别称

 宥其 2017-07-24

古琴,在古代称作“琴”,最早见之于典籍的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作为“华夏正音”,古琴艺术寄寓了中国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2003年入选第二批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古琴历来为文人所喜,许多诗词中也不乏它的影子,所以千百年来,古琴有了各种各样的别称。



>> 七弦

琴有七弦,故名。三国魏嵇康《酒会》:“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 七丝

琴有七弦,故名。宋赵抃《游青山城》:“陡险齐双屐,逢幽鼓七丝。”

>> 凡桐

好的古琴多为桐木所斫。宋苏辙《大人久废弹琴比借人雷琴以记旧曲十得三四率》:“久厌凡桐不复弹,偶然寻绎尚能存。”

>> 玉振

古琴弹奏时金声玉振,故得名。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古琴名:冰清、春雪、玉振、秋啸。”

>> 玉徽

琴徽一般都是由玉作为材料。《梁书文学传.庾肩吾》:“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 玉琴

琴以玉饰,故得名。唐常建《江上琴兴》:“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 丝桐

相传远古伏羲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三国魏王粲《七哀诗》:“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 孤桐

峄山南坡所产的桐木,用它制作的古琴,音质好,声音清亮,故得名。《尚书.禹贡》:“峄阳孤桐。传:孤,特也。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

>> 鸣丝

古琴拨丝弦而后得声,故得名。唐朝李白《邯郸南亭观伎》:“歌故燕赵儿,魏姝弄鸣丝。”

>> 鸣琴

古琴拨弦而鸣。晋陆机《拟东城一何高》:“闲夜抚鸣琴,惠音清且悲。”

>> 峄阳

峄山南坡,称峄阳,所产的桐木是斫琴的上等木料,故精美的古琴代称之“峄阳”。晋葛洪《抱朴子.擢才》:“峄阳云和,不为不御而息唱,以竞显于淫洼。”

>> 桐君

桐木为斫琴的良材,拟称为“桐君”。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人生亦何须,有酒与桐君。


>> 弦桐

古琴桐木为制,练丝为弦,故得名。南朝宋谢庄《月赋》:”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

>> 珠柱

北周庾信《小园赋》:”琴号珠柱,书我玉杯。“

>> 清英

古琴桐制,音乐清悦,故得名。《文献通考.乐十》:“相如之绿绮,蔡邕之焦尾,以至玉林、响泉、韵馨、清英、怡神之类,名号之别也。”

>> 绿绮

西晋傅玄《琴赋序》:“齐桓公有鸣琴曰’号钟‘,楚庄有鸣琴曰’绕梁‘,中世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

>> 焦尾

汉蔡邕以烧焦桐木制琴,故得名。《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 落霞

唐陆龟蒙《幽居赋》:“著名聚雪,仍招死草之讯;琴号落霞,尚被枯桐之说。”

>> 舜琴

古琴原有五弦,传为舜所发明,故得名。《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 虞弦

相传虞舜制五弦琴,故得名。明高明《琵琶记》:“强对南熏奏虞弦。”

>> 三尺桐

传说神农桐木制琴,长三尺六寸六分,故得名。宋苏轼《戴道士得四字代作》:“赖此三尺桐,中有山水意。”


古琴是传统乐器,如何诠释很重要。我们要传承经典文本,就要汲取精华。中国古琴声音的特点很重要的一点是金石之声,外柔内刚。


古琴曲与其他音乐不同,是精英阶层理想化的哲学体现载体之一,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譬如流水、譬如梅花……作为演奏者,演奏一支古曲不能仅仅当它是一首音乐曲目,要有内涵,要有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