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如何把握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最佳作用时机

 海风zxm 2017-07-25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使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娈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强调这一点,并不是说在课堂中只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就是一堂成功的课。教师还要注意把握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最佳作用时机,只有把握住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才能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情境导入,转无意为有意,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是智能的门户,没有注意力的集中,任何有目的的活动都难以获得有效的成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年龄越小,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时间越短。加上数学课的特点,无优美的词句、动听的故事来吸引学生。针对这一点,教师要灵活地运用转换原理,尽量让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时候,信息技术的使用就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提供了极佳的教学平台。
二、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思维。
教材上的知识,都是以静态形式呈现的。只有把这些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即由静而动,呈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才能打破学生平静的思维状态,激发其思维转向活跃。这时候,信息技术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发现、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几何画版》就是基于学生、教师互动学习,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规律的极好的教学软件。
案例二《长方体的认识》
师:(出示长方体实物)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请你说说对它了解多少?你能把它通过《几何画版》试着画出来吗?
生:能。(学生试画,教师巡视,过了一段时间学生的电脑中已出现一幅长方体图)
师:你还想知道有关它的知识吗?请你们找找、看看、想想长方体的顶点、棱长、面的特点、棱长与棱长及面与面之间的关系。
生:边讨论边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学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移一移,得到了以下结论: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梭、6个面;12条梭分为3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师:如果长方体的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又有什么特点?
生:提出各种猜测,并通过在电脑上操作加
以证实:长方体的上、下、前、后4个面的面积相等,左、右面的面积相等。
反思:
在这个案例中,利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几何画版》这一教学软件的优势,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电脑操作中观察、比较。最终自己探索出长方体的特点。学生通过比较棱长的长短,知道了相对的4条棱相等,通过移动面并相互重合,发现6个面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优越性。整堂课上得有声有色、气氛轻松活跃,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三` 实践感知,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源泉,只有把握好信息技术的最佳时机,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积极的心理变化,开发学生智能,提高课学效率。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但也并不是放任自流,而应该有一定的探索方向。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为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制止学生的盲目、放任,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三《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
师:电脑出示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问:它们的体积一共是多少立方厘米?
生:一共是24立方厘米。
师:请小朋友在《几何画版》这一软件的教学平台中摆出体积相等或不等的各种形状的长方体,并完成下面表格。
长(厘米)
宽(厘米)
高(厘米)
所含单位体积数
体积(立方厘米)
学生汇报,并在电脑上操作说明拼的方法。
师:通过上面的操作,你有没有发现长方体的体积跟什么有关?应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生:(很快地回答)长方体的体积跟它的长宽高有关,正好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
反思: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实行“再创造”,要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让学生在“创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在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探究。在上面的案例中,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让学生在电脑上来完成长方体体积的探索过程,并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思考,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自己探索出了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由活跃状态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认识也升华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总之,只有把握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最佳作用时机,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积极的心理变化,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从而保证学习的有效进行并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