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沅:《感应篇注释》——《文昌宝训》及《感应篇劝戒五则》

 昵称5720266 2017-07-25

本文由刘沅先生曾孙刘伯谷敬校,槐轩后学吕笑龙敬标点,周添等敬录入。

刘沅:《感应篇注释》——《文昌宝训》及《感应篇劝戒五则》

文昌宝训

梓潼帝君曰: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未尝虐民酷吏,周人之急,济人之乏,容人之过,悯人之孤,一心如此,听命于天,故能久证真位。

今劝世人,每日清晨,持念:

玉皇大天尊元穹高上帝,

寻声赴感太乙求苦天尊,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玉虚师相元天上帝金阙化身天尊,

四位圣号,诵《太上感应篇》一遍。更宜书写此经一帙,日夕瞻视,遵以修行。

礼念玉帝圣号,行之二年,万罪消灭;行之四年,百福皆集;行之七年,子孙贤明,荣登科第;行之十年,寿命延长;行之十五年,万事如意;行之二十年,子孙为卿相;行之三十年,注名仙籍;行之五十年,天神恭敬,名列仙班;胡不勉而行之?

刘沅:《感应篇注释》——《文昌宝训》及《感应篇劝戒五则》

《感应篇》劝戒五则

一宜笃信

考古来之得失,察时事之兴衰,感应之理,不爽毫发,特迟速不同,而人未详审耳。少年豪放者,锢迷不信,及乎涉历既久,悔悟渐生,然身老而习成,欲以迟暮之修,消生平之慝,杯水车薪,不能胜矣。故凡见此篇者,即须猛发信心,一念信种一念善根,念念信种念念善根,小信小福,大信大福。如或疑信相参,终成自暴自弃。

二嘱勤修

此经为求长生者设,盖出世法也,而住世、传世、弃世、转世皆不越此。裴度延龄(还带香出),罗巩灭算(火淹亲柩),此住世法也;禹稷继世(饥溺犹己),林机灭门(违旨缓赈),此传世法也;金谷盈仓,权势炙手,而一旦无常,惟有业随,功过不爽,此弃世法也;郄后为蟒(违逆夫命),王稍变牛(负债不还),罪恶贯盈,沦于异类,此转世法也。欲修还丹,先积阴德。积善无人知,阴德也;施与不求报,阴德也;不迫人于险,阴德也;阴德既优,自能入悟,既悟则可以长生出世矣。人即不为出世计,独不为生死计、子孙计乎?阅是篇者,须勇猛精进,当知鬼神森列,指视昭然,时时省查,事事遵行,庶几不负此身耳。不然,或作或辍,忽忽悠悠,人寿几何?能待我徐徐积累哉?亦终受阴阳磨弄而已。

三贵坚永

小善报近,大善报远;近报福轻,远报福重。今世信善者非无人,而坚永者不多得,由其略行数事,间值坎坷,即谬谓天道难知,前修顿废,皆欲速之心误之也。不观夫周之未王乎?以公刘太王之贤,尚有流离播迁之苦;以文王之圣,犹不免羑里之囚;令此时善根不固悍焉,与强戎暴主为难,世未必三十年,未必八百矣。故积德而弱者,福之基;履险而贞者,德之辨;风霆摧折之下,崛强犹昔,气力自是不同,一发则蟠天际地,摄受无穷久矣,夫天之以是勘人也。

四要真切

凡济人当殷垦迫挚,省心必笃实不欺,一念之诚,可动天地。昔禹稷饥由己饥,溺由己溺,固明德深远,享有天下。而尼山布衣,老安少怀,立达由己,亦帝祀万世,与南面者等,岂非此真切之心哉?苟徒事沽名,不修实德,则虚声折福,自误匪轻,而俞净意一传,又可为明鉴也。

五劝流通

善恶两报,劝戒昭然,此上帝之神道,冥府之确案也。辑之者不必有其名,不敢以善钓誉也;市之者不必求其赢,不敢以善渔利也。此篇所在,即属善缘,秘而不流,必有奇祸,故能传一人者当十善,传十人者当百善,传大贵人、豪杰大力量者当千善,广布无疆,重刻不朽者,当万善;时时称说、时时提醒,使一切世人,无不闻言感动,变化更新,善缘无边,福缘亦无边矣。昔周篪演说此经而立脱饥馑,君平导人于善而平地升仙,公善之福,岂有量哉?

刘沅:《感应篇注释》——《文昌宝训》及《感应篇劝戒五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