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农民那么穷?因为科技在进步,农民却在原地踏步!

 投资博弈论 2017-07-25



农业品牌联盟
 
助力中国农业品牌化
农业品牌联盟围绕农业技术,种植养殖,致富故事,农业投资,政策动态,热点新闻,休闲农业,智慧农业,食品安全,养生健康等方面进行分享,交流与学习。






导语:农村急需要科技服务,这是毫无疑问的。国家的农业大学那么多,每年研究的高科技成果那么多,农业技术推广站每个县都有,可是为什么大多数农民还是用着和几十年前的模式种地呢?还是靠天吃饭?




1、农业大学的学生不想回农村

农业大学的学生,读了四年大学,几年的硕士、博士,到农村当技术员,会去吗?

当然不去!因为技术要追求高回报,中国农村小农经济没有可能支付高价读大学后所需要的回报。结果就是有农业技术的大学生远离农民、远离小农经济、农村的技术人员越来越少。



2、农业科技推广方式落后

县、乡两级农业科技部门经费紧缺问题普遍存在,财政投入的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的推广。

这就导致通过实地进行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的很少,大部分仍停留在走村串户、田间地头、口传面授等传统宣传式的农技推广模式上。


3、农村与研究脱节

这些年来,各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专家教授的研究成果层出不尽,可是大多数的成果却只停留在试验阶段,不是专家教授们不想推广给农民,而是成果的运用有时是有偿的,而农民生产的现实需求与对成果成效的认识却有很大差距。

还有就是由于成果决定职称评定,这就导致部分科研人员对自己的成果研究看得比较重,对成果推广看得比较轻。



4、农民的不信任

由于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大批年富力强、有文化、有能力的高质素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和就业。

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妇女,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对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自我发展能力普遍不强。

这些农民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前景信心不足、特别是降低风险的保障机制不明显等原因,导致新技术、新产品推广不开,许多农民群众接受农技人员的服务既不迫切也不主动,有的农民甚至拒绝接受一些推广服务。



那么,技术是不是绝对的不下乡呢?

不是的,比如杂交种子下乡了,技术为了追求高额回报以一种物化的特殊垄断方式下了乡,农民不得不付出使用'技术'的高额代价。

历次乡镇机构改革,工商要加强、税务要加强、财政要加强、土地要加强。

凡是农民需要的技术服务部门,比方说,农业技术推广站、渔业技术推广站、林业技术推广站……统统转制,统统推向市场自谋生路,这样改革的结果就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网破、人走、技黄”,农民获得廉价的技术服务的权利被剥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