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曾用这诗为国扬威,高智商的才子们也来试试?

 古今芳草任我赏 2017-07-25

最近和大家普及了两篇关于近体诗平仄的基础知识,反响不错。但在普遍的叫好声中,也偶有人发出质疑,觉得传统诗词的平仄格律完全就是诗歌创作的镣铐,枯燥乏味,扼杀灵感。

但在一水看来,作为拥有上万常用文字、文字总量近十万之巨的中文,同义词、近义词车载斗量,还找不到平仄合适的文字表达,只能说明是自己的文学储备还不够。再以前作标题戏称的“老司机”为例:你要真想驾车上路,连驾考的“限宽门”、“定点停车”都过不了,能发给你驾照?无证驾驶或花钱软过的司机,能算是优秀的驾驶员?

而在规则的限定之下,还能写出文从字顺,表意无瑕,甚至妙手天成的诗句,那种成就感也绝非口水话分段的“诗”可以比拟。更何况,平仄其实也没那么枯燥乏味,面目可憎。要能懂得平仄规律,比如在考试做诗词类填空或选择题的时候,就能帮你分析排除掉不少错误选项。而且,在平仄规则这个通用的“驾考场地”之上,其实还能玩出挺有意思的文字游戏,比如,今天一水要和大家介绍的一种独特的诗体——“神智体”

神智体,是一种近乎谜语的诗体,亦称“形意诗”、“谜象诗”,这种谜像诗体是“以意境作画写字,悟人悟己的一种修养学问”。此体以意写图,使人自悟,因其设想新奇,能启人神智,故称神智体。它主要的特征是靠字形大小、笔画多少、位置正反、排列疏密,以及颜色的变化来显示诗的奇巧设计。而平仄规律,也是解题的重要参考手段之一。因为如果缺少格律的限制,答案可能多种多样,甚至与作者原意相冲突。有了格律的限制,虽然读出来也可能会略有不同,但大同小异,答案容易趋于一致。

传说,神智体的创始人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

苏东坡曾用这诗为国扬威,高智商的才子们也来试试?

据宋代桑世昌《回文类聚》载:“宋神宗熙宁间,辽使至,以能诗自夸。帝命苏轼为馆伴,辽使以诗诘轼,轼曰:“赋诗易事也,观诗难事耳!’遂作(神智体)《晚眺诗》以示之。……辽使观之,惶惑不知所云,自是不复言。”

这则故事说的是:宋神宗年间,有辽国大使出访大宋,这辽国大使自诩为“中国通”,自夸会写汉诗,牛皮哄哄,目中无人。神宗于是安排当朝文坛“双花红棍”苏东坡负责接待,做好国际文化交流。当然,指导思想就是,既不能得罪外宾,引发国际纠纷,又不能失了大宋体统和面子。

不知天高地厚的辽使,见了东坡,还目高于顶地要和苏仙切磋诗词。苏大胡子根本就不按辽使的规则出牌,只淡淡地说,“写诗只是So easy的事儿,要读得来诗才是本事。我写了首题为《晚眺》的诗,大使你看看,会读吗?”说完随手在纸上画了几个字递给辽使。

苏东坡曾用这诗为国扬威,高智商的才子们也来试试?

辽使接过诗来一看,顿时傻了眼。自诩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他,压根就没见过这样的“诗”(如图,按现代阅读习惯,从左至右为序),这12个似是而非的文字,能是一首诗?这可该怎么读啊?辽使楞了半晌,只好支支吾吾地说:“这根本就不是诗,怎么能读?”

东坡晒然一笑,答道:“我中华泱泱诗国,诗文之妙,神鬼莫测。这不过只是其中雕虫小技耳,怎么不是诗,怎么不能读?你且听我读来。”于是苏东坡随口就根据这些字读出了一首合辙押韵的七绝:

《晚眺》

长亭短景无人画,

老大横拖瘦竹筇(音:穷,竹子做的手杖)。

回首断云斜日暮,

曲江倒蘸侧山峰。

辽使听了,汗颜不已,再也不敢自称文学青年,不敢妄议诗词了。

故事讲完了,想必大家也对“神智体”有了一个粗略的认识。那就再给大家介绍一首夜盼情郎的民间神智体诗,加深一下了解。

苏东坡曾用这诗为国扬威,高智商的才子们也来试试?

译诗:

夜长横枕意心歪,

斜月三更门半开。

短命到今无口信,

肝肠望断没人来。

看到这里,有才的你是不是也跃跃欲试了?一水也写了一首题为《寄远人》的神智体诗,才高八斗的才子们,来试试?

苏东坡曾用这诗为国扬威,高智商的才子们也来试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