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思品课堂教学范式研究: “情·理·行”三位一体

 临渊草堂 2017-07-25



“互联网 时代(小学思品)课堂教学范式”研究项目组博爱教育集团领衔,共三所成员校,着力研究“互联网 时代(小学思品)课堂教学范式”。项目组成立后,各成员校分别选择小学品德现行教材中不同的内容与主题,展开课例研究,呈现了18个相对成熟的案例。




选择研究路径与方法



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项目组采用“开发课例、分析共性、提炼范式、反复论证”的研究路径,以“体验学习”为理论基础,以品德学科价值追求为目标导向,以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的课堂转型实践为课例依据,提炼出“互联网 时代(小学思品)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



完善研究平台与技术



团队中的各成员校,都根据本校情况,选择相应的平台。


借力尚学、青果等智动课堂平台,运用无线网络技术,将电子白板、教师工作站、教师手机、学生学习终端等构成一个无线交互环境。通过智动课堂管理系统支持各种个性化的数字学习。老师使用电子白板或手机管理学习进程、推送学习资料、检测学习状态;学生通过电子白板或移动终端自主学习、合作研讨、分享创意。



“物联网”,与真实世界关联,存有虚拟世界,教学中,创设完全真实或者相对虚拟的学习情境,将学习个体与群体,自然而无痕地带入超越时空、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情境中,在线上线下,带着孩子共同走近生活。



“可视化技术”,让我们通过影音再现,聚焦问题,进行可视化数据分析,通过立体显示和全息显示,让学生们分享智慧。


“移动互联网”,具有即时性与丰富性等特点,可以利用其强大的搜索功能,精彩纷呈的创客空间,利用展示分享、互动交流的广阔平台等,给予品德课堂教学正确的评价导向,将学生的认知、认同和践行有机结合起来,达成知行合一,逐渐养成良好的品行。




积累研究课例与案例



项目团队秉承“扎根课堂、深入研究、丰盈范式”的研究理念,努力让“互联网 ”走进日常课堂,让信息化工作得以推进,扎实推进“互联网 ”课堂常态化教学的研究。




陆续开发了《我送老师一朵花》《平安回家》《我为祖先而骄傲》《我们的民风民俗》《许多物种都消失了》等教学案例,验证丰富了小学品德“情·理·行”交互式这一教学范式。在后续的研究中,项目组将继续深入思考,继续探究,在这一范式的启迪和带动下,挖掘资源,用“互联网 ”的技术手段,借“互联网 ”的广阔平台,实现生生、师生、学生与家长的多元互动,提炼出更成熟,操作性更强的学科范式。




形成研究特色与范式



 扎实有效推进“互联网 时代(小学思品)课堂教学范式”的前期研究。抓住小学品德“情·理·行”交互式教学这一特色,从“情感意志类、道德法治类、历史文化累”等不同的角度,尊重学生需要,提供体验平台和适切资源,将“激情、明理、导行”有机整合,彰显课程生活化,开放性,强调活动体验的特征。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课例,逐渐丰盈范式。




在常态化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好“互联网 ”的交互功能,基于孩子生活,基于孩子学情,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用心设计体验活动,拓宽课堂学习的界域与时空,有效勾连学生课内课外的学习,努力让每一节品德课,暖心地走进学生生活,给品德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将学生的认知、认同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达成知行合一,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品质。




图文:“互联网 时代(小学思品)课堂教学范式”研究项目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