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杰演讲智慧 学即学问、知识。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人的学问要有它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人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事业上真正有伟大成就的人。他们头脑敏锐,基础雄厚,很有作为。 第二种,某些在社会上游荡,还不知道学习的青年。其中有的人头脑简单,知识贫乏,这些青年人可概括为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思想就像一块不毛之地,他们随波逐流,无所追求;在事业上碌碌无为,没出息。 第三种,头脑尽管迟钝一些,但学习很努力,有较坚实的基础,在事业上还会有一定作为。 第四种,工作积极肯干,愿意钻研学问,头脑比较灵活。但知识不足,根基不稳,现在需要奠定和充实基础。 我们要引导青年们去学习钻研,成才之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李燕杰演讲经历 学院的一位老教授得了肝癌,临终前他拉着李燕杰的手说:“燕杰同志,我已经快要离开大家了,我的一生当中虽然写了几部著作,在国内有些影响,但是我还有六个计划没有完成。”说完老泪纵横,号啕大哭。这和一个小女孩丢了手绢伤心地哭可不同,其声可哀。 这位老教授让李燕杰触动很深:谁也不要觉得自己的生命有多长。他十八九岁参加工作到现在,就像是昨天,而他距离那位老教授也不过几步之遥。要懂得生命、时间和光阴的价值。人生易老,生命的阶梯很快就会闪到自己的身后,去而不返。 如若不珍惜,真像流水一样:濯足长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月当惜,寸阴必夺,一日不可虚度。诗人苏阿芒说:“电影是看不完的,电视也是看不够的,但是事业要求我分秒必争。” 有的年轻人对李燕杰动不动就忆苦思甜很反感,李燕杰却坚持:“为什么不可以忆苦思甜?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凡是忘掉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有一次,在演讲中,李燕杰提到了这个观点,当时有几个日本朋友在场,可他依然不让步,继续说下去:“那个时代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就是可恶!当然今天真正的日本朋友还是很友好的,这是两回事。” 等散会后,那几个日本青年就围过来,问李燕杰:“你是50岁吗,吃什么滋补品?”李燕杰回答说:“刚才我讲的德才学识与真善美,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是我最好的滋补品。”说完,几个日本青年真诚地鼓起掌来。 成杰演讲心法 一个人是否热爱学习,直接影响其生命质量和人生走向。 有人问李嘉诚:“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靠学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学习,是李嘉诚成功的奥秘!李嘉诚勤于自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读书。打工期间坚持抢学,创业期间坚持抢学,经营自己的“商业王国”期间仍孜孜不倦。晚上睡觉前是李嘉诚的看书时间,他喜欢人物传记,无论在医疗、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只要是对人类有所帮助的他都很佩服,都心存景仰。 李嘉诚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仍然坚持学英语。早年专门聘请一位私人教师每天早晨上课,上完课再去上班,天天如此。苦读英文使李嘉诚与其他早期到香港发展的企业家有所不同。当年,懂英文的华人在香港是“稀有动物”,懂得英文使李嘉诚在参加各种展销会时谈生意可直接与外籍投资顾问、银行的高层打交道。如今,李嘉诚已至耄耋,仍爱书如命,仍然在学习,仍然在追求今天比昨天更优秀。 我在巨海集团品牌课程《演讲智慧·终极班》中分享道: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他所遇到的人、看过的书、上过的课、交往过的朋友。纵观古今中外,大多的成功者都是阅读者,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学习者。 回首这几年走过的道路,感慨万千。我从一名没有高学历、没有家庭背景的农家子弟发展到今天,一步步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其关键还在于学习。这些都是不断努力学习的结果,学习的力度远远大于学历。 教育家说:书是智慧的钥匙; 政治家说:书是时代的生命; 经济家说:书是致富的信息; 文学家说:书是人类的补品; 史学家说:书是进步的阶梯; 奋斗者说:书是人生的向导; 探索者说:书是通向彼岸的船; 迷惘者说:书是心中的启明星; 学生们说:书是不开口的老师; 求知者说:书是饥饿时的美餐; …… —— 本文选自成杰新书《李燕杰谈演讲艺术》 共和国演讲家李燕杰教授的演讲魅力与演讲技巧。 800多个城市,6000多场演讲,让演讲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 如果说与他人沟通是一门学问,那么演讲便是一门艺术。演讲展现的是个人魅力,演讲需要口才,更需要智慧。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讲家不仅需要丰富的实战经验,还需要对演讲有一个全面且系统地了解。本书记叙了共和国演讲家李燕杰教授的演讲经验和演讲技巧,能让你真正体会到演讲的魅力和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