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话|冯远:思想永远不要闭塞,旅行这件事情永远在心中

 浮生偷闲 2017-07-25


冯远

生于上海,后在浙江美术学院学习任教,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清华艺术博物馆馆长。

他通过绘画与旅行了解一座城、一段历史。北方的大山大水、长河落日,南方的烟雨小镇、精致温润,在他的画笔下都展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趣味求。他钟情于参观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赞叹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品量之多、褒扬伦敦大英博物馆贵族化的陈设之精美、巴黎奥赛博物馆以及蓬皮杜艺术中心的独特气质。

今日,【百代旅行】对话冯远,跟随他的创作理念以及对旅行的见解,开启一段人文艺术之旅。


▲冯远


【冬天的西湖完全是水墨画的景致】


冯远:作为文革恢复高考以后的第一届研究生,我比其他同学晚了将近一个学期才到学校。当年我是黑龙江知青,因为文革,没有上高中和本科,也没有专门学过美术,由于导师的垂爱推荐,为浙江美术学院破格录取。

学校在杭州,我是冬天到的学校,寒意料峭,但是西湖确实很好看,完全是水墨画的景致。浙江美术学院挨着南山,就在西湖的边上,每天晨起沿着湖边跑步、背外语,或者读诗词。那段时间的学生生活令人难忘,在如此诗情画意的环境中,真有一种置身尘世之外之感。


▲杭州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


【 到了杭州才能够体会出为什么中国的艺术精神是在山水画中体现出来的】


冯远:杭州的景点太多了,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南屏晚钟等等,如要按照美妙去处标的话,远远不止八个景点或者十个景点。像云栖竹林、龙井、茶岭,虽然没有像西湖十景那样有名,但却也有一种别样的美妙,而且当地人也比较富庶。

作为一所艺术院校,蔡元培当年选址在这里,是有深意的。这里人文地理环境独特,蕴藏着传统山水画的精妙元素,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以来的文人绘画艺术所追求的一种自然景观、一种山水的超外之境,以及中国传统艺术精髓中人与自然的相谐融合。到了杭州才能够体会到古人所说的为什么中国的艺术精神是在山水画中体现出来的。


▲中国美术学院


【北方的苍茫浑厚与南方的精致温润】

冯远:在气候上,北方干燥一点,南方会温润一些,当然跟广东的潮湿是不一样的。南方雨水充沛,所以绿色植物要比北方多;相较而言,北方到了显得苍凉萧瑟,由于这种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北方也就多了几分厚重、苍茫和萧瑟,体现在艺术上,就是绘画中追求的枯涩与雄强。

南方的各种绿色的小丘陵,在绿色植被的覆盖下显得精致、湿润,使人在这种环境中有一种舒适感。南北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差异性的景致,北方多大山大水、长河落日、苍茫浑厚,而南方则多的是丘陵起伏、移步换景,因为有了像西湖这样的大大小小的河湖港汊,这就为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多变注入了一种灵性与机变。


【玄色是最高妙的色彩】

冯远:有民谚说,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雾西湖,雾西湖不如冬西湖,冬西湖不如雪西湖,这跟自然环境中所蕴含的空气水分是直接有关系的。所以,虽然研墨需要达到相应的浓度,但是利用了水的稀释就分成了变化多端的层次,也就是“黑分五色”。

夕阳西下的西湖、黄昏下的太湖、笼罩在夜色中的天地,他们都映衬出了一种和谐的玄色。玄色是众色之母,是红黄蓝的综合,加了水之后,又会有浓淡之分,是偏向于暖的一种近乎于黑色的色彩。它既透明又温润,一层一层的透出一种空间感。

空气和自然的水汽造成了一种层次间隔感,所以,我们常常说xx景色像一张水墨画,指的就是这种浓淡不一的高级玄色。前面是剪影似的松林夕照、渔民晚归舟,然后波光点点的湖水中折射出落日的阳光和远山,这就形成了南方精致的绘画趣味追求。


▲中国水墨画


南方讲究用墨,北方则讲究用笔,乐此不疲的文人画家用单纯的色彩来表现无限丰富的自然景观,变成了一绝。用一种在西方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颜色,实际上玄色正是最高妙的色彩,这是中国审美中的一种最高境界。

它不像印象派那样色彩明艳,郁金香的红、黄、蓝、紫槐、丁香的颜色,在蓝天白云和日光的照射下,都被还原了,所以印象派画家对色彩的运用是丰富的。



▲印象派名作《印象.日出》


在中国,雨和雾本身就让色彩的明艳度减弱了,再加上各种pm2.5,城市的空气就浑浊了。这就形成了另一种宛如隔雾看花、若有若无的高妙,与西方空气的过于纯净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审美认知。


【北京有世界上最高秒的银灰调子】

冯远:优秀的艺术作品无疑追求单纯,这个单纯指的是画面结构的单纯和色彩的单纯。这种单纯形成了一种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最丰富的内涵,我们所说的艺术境界就在这里。

北京的画家冬天画写生,看西山是灰蒙蒙的一片,于是,何孔德老先生觉得北京有世界上最高妙的银灰调子,那其实是中国冬天的pm2.5加上水汽造成的一种空气的不透明所致。


▲远处灰蒙蒙的山


在艺术家的笔下,不仅从心理上接受了这种自然环境的破坏,并把它当作是一种美,说起来这似乎有些荒唐,但是艺术家的眼中之物是寄托了个人情感的,所以何孔德先生在所有色彩还原的过程中都赋予了他认为的高贵的银灰调子。

【艺术家陶冶于山林去描摹自然,但能活在虚幻之中】


冯远:游历山水实际上是在从事中国绘画研究的过程中去体悟古人和个体对于美的认识与追求,是中国传统哲学中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一种精神向往。

在空山迷蒙中,在山水灵泉中,找到一种现代人疲惫灵魂的安息之地。但是这个过程结束后,还是得回到现实的城市中来,艺术家还是得表现这个生活快速变化的时代,我赞同山水画家应该去自然山川表现天地景观,但我不主张活在想象中。

中国的文化成熟的比较早,《孟子》里曾说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古代的“独善”就是归隐山林,找到自己放松自己的这样一个心灵栖息之地吧,但是另外一方面,这样的做法也折损了很多人的关注现实之心,这种进取心大概只有在现代都市高速竞争的环境下才能体现出来。

竞争确是不令人待见的,但你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内心既要有定力,又要有积极主动向外的活力,这两者要做到兼容不大容易。

社会要发展,大好的资源环境需要去保护,因为这个家园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去生活,还有未来几十代、几百代人要生活要居住,但是这个社会的高速发展如果没有一批人去开拓局面,去体现文化创新价值,这个社会怎么进步呢?人人都向往回到刀耕火种的时代,但没有了冰箱、没有了电视,怕不是现代人所能接受的。

【艺术是带着镣铐跳舞的专业】


冯远:在照相术没有发明之前,绘画、速写、文字记载都可以提供一种对历史展开想象、猜测的媒介。艺术作品是对历史记载的最真切的开缘再现,通过断断续续的图像,对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做出了一种情境复述。作为一个艺术家,我拿画笔从事绘画,我能展现的一定是我熟悉的时代。艺术家所反应的当下的时代,是真切的,真实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家记录了他所生活的时代。在照相术发明之后,艺术向表现主义、现代主义、抽象主义发展了,艺术多元化出现了,在近现代以后的变化更迭速度就加快了,出现了很多新的观念。


▲中国舞蹈艺术


但是艺术毕竟还是艺术,艺术是带着镣铐跳舞的专业,是需要技术的,需要想象的,需要对人生活的世界、人生活的状态加以表现,从而体现一个艺术家对时代的关注和责任。

我虽然超龄服役、身兼数职,但还在坚持绘画创作,虽然忙,但这是我的本行,也是我的兴趣。今天我们完成的每一件艺术作品,几十年后却会映证一段历史,所以艺术家要抱着敬畏之心、敬业之心来记录这个时代。


【艺术家常常会对周围的东西司空见惯】

冯远:个人的审美和人生经历决定了我还是比较喜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苍茫的情节。

南方的小丘陵精致但不够厚重,美妙但缺少一种穿透人心的、让人激动的大山大水的格局。所以即使在南方学习的那几年,我还是对北方有一种特殊的情怀。

这些年到北方工作,去过新疆、青海、甘肃、贵州等地,走的西部地区比较多,一是为了关注民生,一是要反映现实生活。

现代都市很发达,人欲横流的东西用不到艺术家再去表现,电视已经反应的非常充分了。历史的遗迹、风化了的遗址、太行山的雄浑、华山的险峻,昆仑山的苍茫,西藏雪山的绵延,这些都是艺术家的兴趣所在。

艺术家还有个毛病,生活在当下,常常会对周围的东西司空见惯,激发不起艺术创作的热情,反而对理想的东西特别关注,才会舍近求远,跑到极地、海边,甚至到高山之巅去体验生活创作艺术。

不光是艺术家,其他人也是这样,平时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遇到假期也会想到远处走走,也是这个道理。


【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重头戏,博物馆是旅行中必访之地】


冯远:清华博物馆展馆,我们策划了许多观众十分喜爱的展览。一个是“竹简上的经典——清华简文献展”,清华竹简是有重要研究成果的,许多新的研究成果直接重新改写了中国古代历史中已成定论的观点,这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是“清华藏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这个展览将清华大学历来年的收藏珍品呈现给大众,主要包括了当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一批藏品,像服饰、织绣、陶瓷、家具等等,再加上清华大学的一批名家大师的美术作品。

三是“尺素情怀”—— 清华学人手札展。这个展览把在清华大学历史上工作过的所有的大家大师汇成一个集锦,一部活脱脱的近现代人文历史。通过他们的手札去反映一个学人的形象,所以虽然“尺素情怀”是一个展览,但同时是一个名人堂的纪念碑群,这个展览开幕以来,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好评。


▲博物馆是旅行的必访之地


【清华大学博物馆的定位是“四三二一”】


冯远:我们给清华大学博物馆定位在“四三二一”。所谓四,就是经典品格、学术性研究、创新理念和人性化服务;所谓三,就是立足清华大学,面向师生,面向公众、面向世界;所谓二,就是两手抓,一手抓住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古今中外,一手抓住当下的最新的艺术创作和科技与艺术的新成果;最后的一呢,就是我们正在往中国一流的博物馆这个方向去努力。


开馆展我们引进了达·芬奇的一批原作大西洋手稿,这是一个巨大的公众号召力。按照我的想法,本来我还想借两件达·芬奇本人的原作进来,但因为资金的原因,非常之昂贵,保险价出的非常高,所以很遗憾地放弃了。


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


60件大西洋手抄本价格能接受,意大利的昂布罗休博物馆也希望能够把它的一些藏品活化,所以愿意出借。我觉得找准一个选题的点,找准一件公众感兴趣的作品,这是建展理念,也是一个成功展览的重心。

【博物馆就是要不断有新的创意与策划来吸引观众】


冯远:令我最为犯难的是一个博物馆要不断有策划来吸引观众,如何策划好展览,我们对今后的选题也有一些思考,接下来我们还想做一些学术大师的学术研究展,这是一般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做不了的。

我们也想把清华大学历史上的,包括像梁启超、王国维等一批学者,通过他们的书写作品、绘画作品、文论手稿,做成专题展。这是清华大学应该做的事情,它体现的是一个学人研究学问的态度和成果,是本校师生应当引以为榜样的追求的理想。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品量多得令人叹为观止】


冯远:我去过多个世界级的博物馆,我觉得他们各有各的优势!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那是老牌资本主义从全世界收集来的财富,藏品量大且优质,人类文明历史每一个阶段的作品在他的博物馆里应有尽有,这是难以想象的丰富。而且博物馆里悬挂的作品的密度,国内博物馆没有一个能和他相提并论。

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那种高档的展览设计、经典品质的陈设方式令广大观众流连忘返的原因。埃及与印度的博物馆虽然有些稍显凌乱,但他们的藏品量也十分丰富。



伦敦大英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的硬件设施快步急追,发展的虽然都好,但是法国的卢浮宫、奥赛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甚至于凡尔赛宫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历史文化的积淀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清华大学博物馆充其量能够做得国内比较好,但跟国际上那些著名的博物馆丰厚的藏品还是差了好几个档次的,他们每个馆都有某一段人类文明史上的艺术侧重点,不只是收得齐全,而是都有自己的重头戏。


【费城博物馆把欧洲中世纪整个修道院搬了进去】


冯远:费城是美国一个二类城市,但就其历史地位,相当于遵义当时在中国的类似地位,费城属于宾夕法尼亚州,以有宾夕法尼亚大学与交响乐团而闻名,我在费城博物馆能看到欧洲中世纪某修道院一整个儿搬进了它的博物馆展厅,博物馆相当于搭了个架子、一个屋顶,他把回廊、拱形的所有的建筑就在一个厅里依样还原。


费城博物馆


这还不算把中国河南的一处古建,而且明摆着是一处巨大的庙宇直接端进了他们的博物馆,那个庙还挺大,类似于山东孔庙的的建筑架构,前面还有甬道,两边还有石雕,一个完整的庙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拆装运到美国去,一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地方州财政给了经费,它才重新拼装起来,那叫一个叹为观止!

相当于进入了一个中国庙宇,旁边一个日本式的建筑,人家博物馆都做成了这个样子,你是无法将欧洲一个宫殿搬进一个二流城市博物馆的。


【藏品即使残缺仍能打动人】


冯远:从广义上来说,博物馆是青年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习研究人文历史的最佳场所之一,是必须要去读的。一个博物馆的藏品可以是残缺的,它也许不能是一部完整的教科书,但只要是它只要有历史的文明碎片也足以打动今天的人,所以博物馆是旅行途中一定要去的。

作为办馆的人,需要从那些文明历史的碎片里搜寻并提供足够的信息量来供给给学生。一件藏品放在那里,柔和的灯光照射下,在精致的玻璃柜中,仅仅在展出一个残片是不够的,残片背后的历史环境、产生这件器皿的历史时代、艺术家劳作的基本构想等等,围绕这个残品的背景资料是可以展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的,可以是故事里套故事,我们通过语音导览,你到了作品跟前它将自动向你诉说。


断臂维纳斯


所以在博物馆里我们不光看到的是一个实体的作品,我们更多的是通过作品了解跟这个作品有关的不同国家、民族的历史,这是学生应该深入观察的,而不应是简单的走马观花式的参观,那你仅仅只能知道“这是摔碎了的瓷片,来自中国的明朝,是个外销瓷”;这很简单,这件作品平淡无奇,可能用今天人的眼光来说做的也不够精致,图形也不是出自大师手笔,它是一个破碎的罐,但是因为有这一段历史,如果在语音导览中能够给你以完整的叙述,那么你得到的知识就远远超过观赏一件直观的作品本身。

博物馆要做的就是找到各种有价值的人类考古发现、新的出土文物、人类未知的、甚至可以来重新界定历史的这些点,通过作品,传导给年轻人,传导给广大的大众。

【 选择旅行地,我偏爱古老遗迹与摩登都市】


冯远:我个人对那些古老的去处很感兴趣,像意大利的角斗竞技场,包括埃及的图坦卡蒙王陵,尽管里面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但我觉得里面蕴含着一种神奇的韵味,我也对埃及的神庙叹为观止。我们说中华文明五千年了不起,人家7000年的文明一点都不含糊,更了不起。但同时我对美国纽约、中国上海的这种现代化的川流不息、高速发展,也很赞叹。


▲摩登上海


【“卧游”与“实地游”】


冯远: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的时候,我倾向于卧游,或者是手机游、电视游。现在有一系列的书叫“一生中不能不去的50个地方”、“不可错过的100个旅游地”之类的,翻翻这些书,里面的地方都很令人神往。但是各种原因限制做不到都去,等到你有钱了,可你没时间了,等到你有时间去了,你的腿脚不灵光了。

所以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种说法,画一张山水画挂在家里,那时候没有交通,你要去看朋友,大概要做个小船做上两三天,骑着毛驴还得两三天。那时候有张山水画挂在墙上,就可以躺在卧榻上,看着画出神,我身在家里,可是心已经到了山水里头去了:“这是沟壑、这是小桥。桥头碰到一个樵夫,山背后还有林泉,林泉上还有晚鸟归林。”那叫“卧游”,心里想象也是叫旅游嘛。


▲一生必去的九寨沟


今天你有条件你可以坐飞机、坐游船实地游,实地游是必须的,它有当地在场感,它和手机上看、电视上看还是不一样。我主张实地游,实地到当地的博物馆去参观作品,跟看印刷的画册是大不一样的,那种零距离感的震撼无可比拟,像《蒙娜丽莎的微笑》、《自由引导人民前进》这样的作品,这种现场感的冲击力是大大不一样的。

你听一场音乐会,听管风琴独奏和你听一张CD,远远不同,在你腿脚可以走的时候,尽可能去看,那是一种享受,在你走不动的时候,思想也不要封闭,你可以“卧游”、“手机游”、“电视游”。


 【2017年我想去埃及、印度、希腊、意大利】


冯远:埃及、印度、希腊、意大利我都去过,但是之前去的都有些匆忙,我当然都想故地重游。能够在废墟上看着落日,犯犯傻、发发呆,那是最惬意的。那种旅行团的快节奏的到此一游的旅行形式是我所不喜欢,也是不接受的。


▲埃及金字塔


我愿意找一个小城,一个古朴的客栈住下来,然后在小城里晃荡三五天,带一本书,去重温古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