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挂号切入做互联网医院,六年融资近10亿美元,他说下一步将是“医联体 AI”时代

 智汇百川 2017-07-25

当下除了衣食住行之外,人们最关注的应该还属看病问题。

从望闻问切到隔空问诊,从排队取号到网上预约,从治病就医到健康管理……传统的就医难、看病难等问题,似乎正在一点一点被互联网改变。

做在线挂号起家的微医,近两年在互联网医院、基层医疗等领域高举高打。去年10月,微医在杭州启动首家全科中心,并放话要在5年内建立100家连锁全科中心,打造中国“医疗界星巴克”。虽然微医的行事作风很高调,但其创始人廖杰远却一直对这个行业保持着应有的敬畏。

从IT界转战医疗界,永葆敬畏之心

微医创始人兼CEO廖杰远并非医疗行业出身,在此之前,他曾于1999年与人合伙创立了科大讯飞,并长期担任国家863智能计算机成果转化基地的负责人。

从挂号切入做互联网医院,六年融资近10亿美元,他说下一步将是“医联体+AI”时代

微医创始人兼CEO廖杰远

2010年,他从IT界转战医疗界,开启了一系列互联网+医疗的艰难探寻。诚如廖杰远所判断,在医疗这样一个封闭和垄断的体系里,外行想要进入,就像要在密不透风的城墙上冲开一道口子。而微医作为一个互联网的创业企业,如何在其中能够起到渗透、影响乃至引领作用,这个难题远远超过其他任何行业。

廖杰远一开始并没有直接从互联网医院开始,而是从挂号切入。2010年3月,廖杰远在杭州成立了挂号网,做挂号的那段时间,也是他创业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那时我们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天上飞。”廖杰远发现,医院8点上班,院长一般7点半到办公室。于是,他掐准7点20分在院长办公室等候,争取与院长的5分钟谈话时间。

“第一个搞定的客户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这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医院,也是中国最顶尖的医院之一。”廖杰远整整花了6个月时间,才让对方答应合作。

有了华山医院合作的这个样板,紧接着就吸引了复旦系其他8家医院。靠着死磕,2011年底,挂号网与267家医院实现合作。

挂号网在成立的两年内完成了A轮和B轮的融资,在互联网还并不那么普及的当时就已率先验证了互联网挂号模式的可行性。

尽管廖杰远承诺“预约挂号是公共服务,永远免费”,但公司毕竟不是公益组织。况且在医疗领域,预约挂号始终只是外围服务,如欲有更大作为,必须实现战略转型。于是,2014年挂号网蜕变成了微医。而在挂号网时期积累的大量医院与医生资源,则成为微医在互联网医院时期与对手竞争时的最大优势。

从互联网医院到医联体,弥补医疗缺失的那一角

从2015年开始,“互联网医院”借着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东风,在中国遍地开花。好大夫、春雨、丁香园等互联网医疗平台开始争奇斗艳;从熬药切入的智慧药房也是一度风生水起;就连马云也曾放话“让医院倒闭,让医生失业”,开始推行阿里健康。

今年年初,资本更是如嗅到血腥味的狂鲨,迅速涌入银川。3月,银川市一次性与丁香园、春雨医生、医联等15家互联网医疗企业签约,并给他们颁发了互联网医院牌照,互联网医院一度引发热议。

虽然互联网医院这阵东风吹得如此之猛,但廖杰远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不想做行业颠覆者,只希望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更加便利且完整的医疗服务。

从挂号切入做互联网医院,六年融资近10亿美元,他说下一步将是“医联体+AI”时代

从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始,微医在全国各省市落地了19家互联网医院,它们均是以线下实体医疗机构作为基础,且不做首诊,仅提供以在线复诊、远程会诊为核心的在线医疗业务。

比起其他的互联网医院,微医的战略规划看似有些保守稳健,但或许更符合国民和国家卫计委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

今年6月,微医发布了“311计划”,廖杰远表示,“我们将在19家互联网医院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的互联网医院体系,围绕‘医联体、医共体和学科联盟’这三种组织形式,深度连接全国1000家省市县中心医院和10万个基层医疗点,向基层赋予医、药、检三大核心能力,将互联网医院平台升级为‘2.0版’。

早在去年,廖杰远就曾提出,将互联网医院升级为互联网医联体,这是分级诊疗的最终落地路径。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去年4月,微医在北京启动了“互联网医联体助力分级诊疗千县行动”,计划助力1000家市县中心医院建立互联网医院。

2016年,微医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按照“流量来自线上,流水来自线下,规模盈利来自保险”的思路,廖杰远把微医的终极盈利之路定位为健康险。在健保体系当中最后一个环节就是保险。

从前期的铺垫、责任医生团队、健康档案、就医安排,到加入保险为个人家庭企业服务,这套体系微医已经完全建立起来了,尤其在杭州已经形成了闭环。

截止目前,微医已完成了9轮融资,总融资额数超过了8亿美金。

用AI辅助医疗,推动医疗行业颠覆自我

面向未来,其实微医也做了很好的打算。廖杰远与浙江大学的校长吴朝晖私交甚好,两个人都是人工智能专家,双方都共同认为AI最大的应用场景就是在医疗方面。于是去年年底,微医向浙大捐赠一个亿,成立了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从挂号切入做互联网医院,六年融资近10亿美元,他说下一步将是“医联体+AI”时代

从专家角度来讲,廖杰远认为互联网能极大释放专家的诊疗能力。“作为辅助专家判断的一个工具,AI的学习是不知疲倦的,AI学习的基础或就是专家的数据。AI可以辅助专家的治疗,加快他诊疗判断能力,为他解忧。”

从基层医生角度来讲,AI的辅助功能更加明显,能够帮专家做到90%的病不出县。

从个人角度来讲,廖杰远则表示,“AI可以为可穿戴设备,居家养老,以及个人的健康管理等,提供另一方面的可能,这是我们畅想的一个场景。”

按照廖杰远的设想,在微医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医联体+AI时期”,微医将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医联体平台,通过互联网与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带动医联体的真正落地。同时,微医构建医联体+药联体+ACO(责任医疗组织)的闭链服务,致力于推动国民健康方式从“被动医疗”转向“主动健康”。

其实互联网医疗真正面临的是颠覆还是融合的问题,而作为一个行业的外来者,保持着应有的谦卑,廖杰远的微医选择了融合,融合一切可用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线上线下的医疗功能。

在某种程度上,微医正在联合着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要素,一起推动着这个行业不断颠覆自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