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京爱情故事》编剧坂元裕二:迎合年轻观众,只会引起反感

 阿波罗神庙 2017-07-25
原标题:迎合年轻观众,只会引起反感

从30年前一部《东京爱情故事》开始,到刚刚赢得2015年韩国电视大奖的“请回答”系列,每年总有那么几部日剧、韩剧,漂洋过海一路红到中国。近年来,日剧、韩剧的潮流变迁一直是中国业界关心的话题。在今年上海电视节的“定制与独播趋势下的亚洲电视剧产业”论坛现场,《东京爱情故事》的编剧坂元裕二,与刚凭借《请回答1988》获得韩国百想艺术大奖最佳导演奖的申元昊,与大家分享了多年来的创作心得。

上世纪90年代初,一部《东京爱情故事》风靡全国,成为不少中国观众的日剧启蒙。这一次编剧坂元裕二的上海电视节之旅,也是他本人首次来到中国。他说自己一直对作品掌有绝对的主动权,10多年来,剧本的编写计划都由自己安排,如果制片公司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方案,他便会另换一家。而对于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他说:“在我的作品中,自己的喜好跟观众的喜好各占一半,我不会去迎合年轻人,因为这样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面对中国观众对《东京爱情故事》的热情,坂元裕二表示有些意外,他说,自己也是最近才知道,《东京爱情故事》在中国影响力如此巨大。这部作品改编自漫画,与电视剧相比,原著中更多了一分爱的孤独感和放弃感,而当年编写这部电视剧时,自己才22岁,正是对爱情充满了憧憬与梦想的年纪,于是便将这分对爱的期许融入到作品中。剧中笑容甜美、爱到极致的赤名莉香堪称经典,但在漫画中这个人物并没有那么完美,坂元裕二特地跳出了原著的设定,根据演员铃木保奈美的外貌特征来重塑角色性格。

《东京爱情故事》被不少观众视为日本爱情题材电视剧的代表作品,在被问及这20多年间日本爱情题材作品的发展时,坂元裕二回答:“纯爱故事在日本荧屏已经不多见,而不婚、离婚等社会话题则被不断引入。”坂元裕二的日剧《最完美的离婚》与《东京爱情故事》对照来看,便是日本爱情题材电视剧内容变迁的最佳注脚。

《最完美的离婚》中没有了奋不顾身的爱情故事,而是聚焦在鸡毛蒜皮的纠结与难以弥合的价值观差异中,爱情是如何被渐渐消磨的。男主角也从深情木讷的完治变身顶着锅盖头,一身优衣库的“奇葩男”———对流浪猫充满爱心,却为人刻板,对爱人更是有点苛刻。地震时短信问候妻子,内容却只有一句:“盆栽没事吧?”老婆想生孩子,他第一反应:“如果孩子成了‘死宅男’怎么办?说不定会为自己虚构出一个二次元恋人来!”这样的性格和看着“富士山”长大,生性疏朗直率的妻子自然难以相处。

在中国讲述婚变题材,无疑会矛盾激烈,事故连连,但在《最完美的离婚》中,情节冲突却一直在缺席,生活的细节与人物口中频频出现的生活感悟成了最大看点。正如坂元裕二自己定义的那样,在简单的场景中,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推动剧情展现情感暗流是他的编剧风格。男主角刚动了离婚的念头,就有独居同事抱怨:“两个人吃的是饭,一个人吃的是饲料”;慈祥的奶奶看似不经心地点拨孙媳妇:“女人和男人的不同在于,女人喜欢上一个男人,就什么缺点都能包容,而男人喜欢上了一个女人,就开始挑剔,变得斤斤计较。”对于现实题材的电视剧来说,通过鲜活的生活细节与有特色的个人语言风格,塑造一个个有趣却有生活质感的角色,远比片面制造情节的矛盾冲突重要。因为有趣的人物天然具有戏剧冲突与看点。

这些年坂元裕二陆陆续续推出了聚焦亲子焦虑的《Mother》、探讨婚姻与爱情的《最完美的离婚》、关注性别歧视话题的《问题餐厅》等一批日剧,在这些作品中,完治与丽香式的刻骨爱情再难寻觅,爱情浓度被沉重的社会议题稀释。对于这样的风格转变,坂元笑言“因为自己年龄大了”。他同时表示,虽然这些年,自己的作品一直被指“沉重”,但未来还想尝试更加沉重的题材。他说电视剧应该激发人们对现实问题与自身处境的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