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AA青委知识分享|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解读

 柳叶隐士 2017-07-26

 

王学军教授:目前国内有些地区及医院并不能严格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的设计目的持续实施,流于形式和“打勾”游戏并不鲜见,其影响因素包括管理不到位、普及范围小、沟通障碍、理解不足、程序不熟等。


自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8年首次推出《手术安全核查表》,中国医院协会(CHA)一直致力于促进手术安全,2009年卫生部下发了《医院手术室管理规范》。同年,北京协和医院翻译并使用了《手术安全核查表》,鼓励上报不良事件。2010年国家卫生部发布《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通知》,各医院开始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将其列为核心条款并强制实施。然而,有些地区及医院并不能严格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的设计目的持续实施,流于形式和“打勾”游戏并不鲜见,其影响因素包括管理不到位、普及范围小、沟通障碍、理解不足、程序不熟等。


《麻醉·眼界》杂志

能否根据《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内容,指导麻醉科医生应该着重核查哪些时间段?


王学军教授实际上,对于麻醉科医生来说,手术安全核查的每个阶段都很重要,主要包括麻醉诱导前阶段、切皮前阶段、患者离室前阶段。


麻醉诱导前阶段 由巡回护士与患者语言上进行交流,并与麻醉科医生、手术医生确定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及方式,确认患者对手术的知情同意,观察手术部位标识。如果是儿童或者残疾的患者无法在手术室内进行口头核实,应在入手术室时与患者的家属及监护人进行确认。在急诊手术时,有时无法获得监护人及家属,则该框予以保留,标记为未确认并告知整个手术团队。


麻醉科医生与巡回护士需要口头沟通,评价患者的气道困难程度、有无药物过敏史、麻醉前评估、麻醉设备检查、医疗仪器是否正常运行等。


切皮前阶段 由手术医生叫停手术团队的一切手头工作,大声清楚地与麻醉科医生、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计划手术方式、部位,预计手术持续时间和出血量,以确保避免患者和手术部位发生错误。由巡回护士朗读同意书和腕带核实患者身份和手术信息,清点敷料和器械,说出物品消毒指示剂的结果,确保使用器械的无菌要求,当预期的消毒指示剂结果与实际不符时,必须报告团队成员并在手术前另行处理。在切皮前麻醉科医生需大声说出诱导是否平稳、麻醉效果是否满意、置入气管插管是否顺利,说明围术期特殊关注点以及应对措施,据患者病情和手术情况制定术后复苏计划。


患者离室前阶段 这个阶段要求在清理手术间或者是转移患者开始之前完成。麻醉科医生应回顾术中发生的任何麻醉事件,尤其是其他成员没有注意的问题,包括术中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是否平稳,围术期液体出入量的统计等,评估术毕是否需要拔除气管插管,并说出拔除气管插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此外,麻醉科医生需制定术后管理计划,按拟定的恢复计划进行麻醉复苏和转送。


《麻醉·眼界》杂志

您认为如何提高手术团队三方的共同协作,以保证整个团队有质量地完成核查工作?


王学军教授:

为了手术安全核查执行得更到位,医院应该制定相关人员职责,明确具体的核查人,鼓励和监督手术医生、麻醉科医生、巡回护士全面理解安全核查制度,以身作则,全面配合整个团队一起有质量地完成核查工作。


手术安全核查是确保手术患者安全,降低手术风险的有效措施。但是在临床实施过程中,部分手术医生、麻醉科医生和巡回护士对此项工作认知程度低,缺乏沟通,核查内容简化,提前或补签、漏签核查表内容,没有按照核查制度的要求边核对边填表,经常出现三方人员各自为政,缺乏沟通的现象。手术安全核查不仅仅是手术团队三方的事情,如果患者处于清醒状态,需要做到四方核查。不光是手术团队,手术安全核查也是医院及社会所密切关注的问题。为了手术安全核查执行得更到位,医院应该制定相关人员职责,明确具体的核查人,鼓励和监督手术医生、麻醉科医生、巡回护士全面理解安全核查制度,以身作则,全面配合整个团队一起有质量地完成核查工作,为患者负责,也为自己的职业负责。


医师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