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利胆消炎汤(周建龙方) 【组成】 金钱草、枳壳、山楂各30g,郁金、黄芩、栀子、木香、鸡内金、川楝子、延胡索、佛手、白术各10g。 【功效主治】 行气止痛,清热利湿。用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方解】 慢性胆囊炎属于祖国医学之“胆胀”“胁痛”范畴,其发生部位多在肝胆。《灵枢·五邪》篇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肝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其脉亦循于胁。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所以情志失调,则至肝郁而生胁痛;郁久化热;肝克脾土,土失健运则生湿。根据“木郁达之”“客者除之”“寒者热之”之治则,周老师提出“行气止痛,清热利湿”之法。利胆消炎汤,方中金钱草以清肝利胆;枳壳大剂量用至30g,以理气宽中;余药以行肝气,解湿热,止疼痛,消食积。据现代药理研究:郁金、黄芩、栀子、金钱草等具有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的作用;延胡索素可使胆囊的血流量增加;川楝子能拮抗乙酰胆碱引起的收缩活动。方中诸药配伍严谨,为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之良方。 【加减】 有泛酸者,去山楂,加煅瓦楞、海螵蛸各30g;纳差者加茯苓、神曲各10g;伴肠鸣,腹泻者加茯苓10g,薏苡仁30g;兼瘀滞而见舌有瘀斑者加牡丹皮10g,三七粉3g(冲服)。 【按语】 共治疗16例。除1例患者无效外,其余患者经用该方治疗,服药1周内症状缓解,1个月后诸症消失。 【方源】 王醊恩.周建龙教授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经验管窥.现代中医药,2003(6):10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1..名老中医的秘方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