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年人的自闭

 昵称390784567 2017-07-26



讲一个以前的故事。


小李是我在11平台打dota的时候认识的,一起打得多了就成为了朋友。


那时候我大学,时间比较多,每天可能要和他一起玩5把以上,听他声音应该27、8左右,我问过他哪来这么多时间玩游戏的,他说:


找了一个女的养我,不用上班。


当时把我羡慕的啊… …(主要羡慕他有女朋友,不是宣扬被包养)


那时候QQ空间比较流行,我看他转过一篇关于“辟谷”的文章,这文章蛮专业的,但是不适合大众,因为他的流程是资深玩家才能玩的了的,初学者需要辟谷丹中和胃酸,不能模仿他这个。


那时候我们很单纯,转文都是因为需要而不是装逼,我以为他要练,就提醒他不能莽撞。

没想到他真的在练,而且很入迷,问我有没有辟谷丹。

以这个话题为引,我们分别向对方透露了更多的自我。

就这样,我们从玩伴进一步认识了对方,他得知了我还有一个道士身份,我得知了那个包养他的女人是他的妈妈。


他大专毕业之后工作过几次,都没有坚持下来,人比较内向,不喜欢和人交流,看不惯厂里的老油条,厂里的老油条也欺负他——软软的男生走到哪里都被欺负。

有一次在厂里和人发生了冲突,就回家了,之后再也没出来,在家玩游戏,一晃8年,今年他已经30了,他也思考过未来,他认为,他不适合入世,应当出世。


所以他就一直在家修仙,等过个几年就进山了。

当时我还属于心直口快的少年,就大义凛然的告诉他男人的责任,导致他两天没和我一起玩。

可能因为他就我这一个朋友,所以过了两天他又找我开黑了,但是他总是旁敲侧击的问我关于道士的事情。

我没有什么太多可讲了,因为道士真的很无聊,无所事事,每天就看看小说,有活做的时候做点“科仪”,修炼什么的其实少,当然,因为我属于“正一”。


可他不觉得,他认为他这一生,唯有修道可以破局,他也不想整天待在家里了,在他的软磨硬泡之下,我答应暑假带他去观里。

答应之后我就有点后悔,因为我一个小男孩和一个30岁的大叔会面,总有点怕怕的,后来证明,我的担忧完全多余。他看起来比我还要小,白白的,看着我还会脸红,带他到观里他很有兴趣,看那些所谓修炼法门津津有味(贴在墙上的那种修炼方法,与其说是秘籍,不如说是广告)。


午饭吃的红烧肉,他怀疑我们是假道士,我也渐渐明白了,他想象的是全真,是龙虎山上。下午的时候他观摩了一场“科仪”,表现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晚饭的时候他问我(当着师兄和观里的劳动人员的面问我),你们相信有神吗?你们踏的七星步是感应上天,真的能感应到吗?

因为是朋友,主持科仪的师兄实话实说:不能。

他说:那你们不是骗人嘛!

场面一度很尴尬,他也察觉到了,然后脸红不说话了。

之后两天他似乎对金刚后面的暗室很有兴趣,暗室是供小的神像的,他也一直在钻研这个。

陪了他两天,我就回老家了,当时也是说好的,我不能和他一起待在道观里。我在老家期间打过他两个电话,他没接,过了一个月,我去看看他修的怎样了,洗衣服的阿姨告诉我他已经走了,我打电话给他,也没接,阿姨说:你这朋友有点奇怪,也不说话,问他要不要洗衣服,他说自己洗,但也没看他洗过。

他待了一周半,走了,我联系他也不接,在游戏上组过他也不理我,之后再也没联系过。

那时候对心理懂的不多,就觉着这是一个奇怪的人,与周围格格不入,一直坚持着自己心里面的一些条条框框不愿与人交流。无法理解的是他为什么不理我,即使不喜欢这里,我又没做错什么,况且我也强调了,这里很无聊的。

这个人现在已经无足轻重,这个故事也没什么新奇,但今后的几年,接二连三出现这类人,让我慢慢意识到,这是一个社会现象,是一种心理问题(我说的是问题,不是疾病,疾病不能乱定义)。

我姐姐的一位朋友的弟弟,我在做大巴的时候认识的一位老汉的儿子,邻居家的小孩,还有已经数不清的来访者为他们的亲人寻求方法找我咨询的。

都是在家,不愿与人交流,不愿工作,不愿上学,不愿意产生任何关系。

案例多为男性,但我判断是因为男性不工作更容易被重视导致的比例偏差,他们大多是很难接受心理咨询这种长期关系的,所以,通过一些其他身份,我慢慢的了解了他们,也认识到:这个现象是“自闭”的结果,对大多数人都有启发意义。

这种心理问题的特征:

1. 与外界交流困难

主要表现在难以处理冲突\容易羞耻\不经意间时常体验被他人攻击\在被他人攻击之后很难释怀\对外界有很多不满\有了不满又恐惧于表达出来。

2. 一旦建立关系,迫切渴望更亲密,高情绪体验,像谈恋爱一样

急迫的想要知道你对我的看法\你爱不爱我,孤独久了,遇到个能聊得来的,都当救命稻草。

3. 因为高情绪体验,且多为负面的焦虑,时常因不被理解的愤怒主动结束关系,大多数关系都很短暂

4. 将人群划分为两类:A.我看不起的人(蔑视) B.看不起我的人(崇拜)

不愿与自己看不起的人交往,不敢主动与看不起自己的人交往,导致干脆谁都不交往,似乎并不存在“人格平等”的关系。


没人真的热爱自闭这个状态,处于自闭之中的都有着改变的心,但是这颗心在一次次尝试中受伤,变凉,不再抱着期望,开始绝望。

造成这一切的,是因为打开始就没找对方向。


不是性格的问题,自闭不是一种性格,出问题的是与外界的桥梁断了,这个桥梁叫做语言,俗称交流。

正确的方向是:

承认自己与人交流有问题,然后学习,最快的学习方法是在群体里模仿。

这句话看似很简单,其实很难很难很难。


我看过很多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而自闭的人,他们对此的理由有很多,比如别人没有深度\比如自己没有兴趣\比如不好意思......很少有人意识到,是自己与人交流的时候,有很大的问题存在。但当我和他们进行交流的时候,确实发现交流困难,容易被误解,容易被试探,容易被要挟,大量时间在自我世界里的人,想要出来,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学习外界的语言方式。


人的大脑在想东西的时候,是整体进行的,例如:

我吃想冰凌激,可天气太热,不想出去。

这句话你一看肯定懂我的意思,但是你读一下可能就能发觉问题。

长时间在自我世界里,所用语言系统都是画面式的整体,用这种方式与人交流,困难很大。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一个简便原则,大多数“自闭”的人追求深度,希望短时间传递高浓度信息,这不现实。


尝试进行无目的的交流,来练习自己交流的能力,当自己有了一些可交流的对象,就不会在交流中如此的迫切,把一些简单关系搞得像恋爱一样,动不动就涉及到理不理解这种高难度问题。


交流能力的进步,源自练习,读多少书都没用,而对交流的恐惧阻碍了人对交流的练习,你可以尝试不交流,找一个群,多观察,观察每一个个体,首先练习交流里面最重要的能力:回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