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4 心律失常——宁心饮(朱锡祺方)

 学中医书馆 2017-07-26

心律失常——宁心饮(朱锡祺方)

【组成】 太子参15~30g,麦冬15g,五味子6g,淮小麦30g,甘草6g,大枣7枚,丹参15g,百合15g,龙骨、牡蛎各30g,磁石30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主治】 益气养阴,宁心调神。主治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偏于气阴两虚者。常见心悸难宁,胸闷烦热,口干津少,少寐多梦,或伴汗出。苔少质红,脉细数或有间歇。

【方解】 本方由两个基础方加味而成。生脉散系治气阴两虚之方,能有效改善汗出心悸、口干津少、舌红脉虚数等症状。甘麦大枣汤有养心缓急之功,看似平常而效验不凡。百合滋养心肺之阴,配合丹参,有较强的养心宁神作用。龙骨、牡蛎、磁石针对虚阳上浮的病机,取其重镇镇静。诸药相合,对以虚性兴奋为主要特征的心脏疾患有满意疗效。

【加减】 ①心悸明显选加生铁落30g,天王补心丹12g(吞服)。②梦多心烦选加景天三七30g,柏子仁12g,莲子心6g。③口干津少,苔少或光,选加石斛15g,天花粉15~30g。④便秘(青年女性多见)加生大黄(后下)3~4.5g,虚火上扰明显者,改用酒大黄。⑤咽痛加玄参12g。

【验案】 闻某,女,24岁。初诊:1983年2月。素有心动过速史,屡次急诊,某院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症见心悸难宁,夜寐惊魇,胸闷气短,口干津少,咽痛便结,环唇殷红,舌红少苔,脉濡细带数。证属心气不足,阴虚阳浮。拟益气养阴敛阳为法。太子参15g,麦冬15g,五味子3g,淮小麦30g,甘草6g,大枣7枚,龙骨、牡蛎各30g,磁石30g,丹参15g,百合15g,玄参9g,酒大黄3g。服上药7剂后,诸症均减,大便日行。嗣后守方连服近30剂。3个多月后,患者又来就诊,诉停药后,阵发心悸未作,一切正常。因日前骤受野猫惊吓,旧恙复作,送某医院急诊。刻下症情趋平,但仍有余悸。按原方去玄参,7剂。复诊告之,药后心悸已瘥。

【方源】 《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