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裕国工笔山水画欣赏

 码刻丝 2017-07-26

王裕国

    王裕国,男,字甫公,号黑山樵者,1955年生于辽宁锦州。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锦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锦州工笔画学会会长。现居北京,职业画家。

    1977年考入锦州第一师范学校,师从王钟秀;1989年进修于 中央美术学院,师从贾又福、李铁生等老师;2006年作品《大岳放歌》(合作)获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优秀奖;2007年作品《大岳清音》(合作)获全国小幅工笔重彩作品展优秀奖;2009年作品《大岳岚光》获全国第二届工笔山水画展特等奖;2010年作品《秋在万山深处红》获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展优秀奖;2011年作品《大岳圣妆》获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金奖。

    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报》、《中国书画报》、《光明日报》、《中国信息报》等;出版个人专辑《王裕国工笔山水画集》、《工笔山水画法 二》、《王裕国山水画集》。


    作品欣赏

王裕国作品

王裕国作品

王裕国作品

 

王裕国作品

王裕国作品

王裕国作品


澄怀味象融神思——王裕国工笔山水画评析

文/萧玉田

    山水画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独特载体,以重视精神性和理性的特质,强调主体精神和人格的张扬而又不失对客体对象精神的把握,追求“天人合一”的化境。

    从南朝宗炳的“澄怀味象”、王微的“明神降之”,到清方士庶的“因心造境”等关于山水画的画理画论,均主张作为创作主体的山水画家不应局限在具体的物象之上,应该在对山水之“形”的体认中介入寄托人的主观精神的山水之“性”, 化物象以心象,赋以画面以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

    优秀山水画家的作品,一定是其精神的延伸与外化。王裕国先生的工笔山水画就是这样。他以自己之“心”感山水之“灵”,其作品已不是单纯的客观物象的简单再现,而是包容了他精神态度的人格景观,是安置他心灵的清净之地。

    他的作品有两大系列引起美术界广泛关注,一个是雪景系列,一个是大岳系列。这两大系列作品,均是画家采撷大自然的精华,领悟天地间蕴藏的玄机,澄怀味象融入神思,继而化为画家的心中之景和笔下之境的。

大岳千秋 200×428cm 2013

大岳千秋 200×428cm 2013

大岳岚光 240×240cm 2009

大岳岚光 240×240cm 2009

大岳圣妆 120×240cm 2009

大岳圣妆 120×240cm 2009

大岳清秋 243×198cm 2012

大岳清秋 243×198cm 2012

    作品远观有势,近观有质,在雅淡精致中透发出深邃与浩大。著名美术史论家牛克诚先生评介王裕国先生的山水画说:“这是一个超越自然而与精神相接的诗意的想象空间”,具有“宁静的力量”,我认为这个评价裕国先生当之无愧!

    他的雪景山水别出机杼,自成一格。他曾多次到雪期长达七个月号称“中国雪乡”的黑龙江双峰林场写生,在冰冻雪封的皑皑世界中,在挑战人的生理极限的严寒中,情感飞扬,做自然的观照,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在“心”与“灵”的感应中,应会通神,神超理得,迸发出“画之情”。

    在常人难伸五指的环境中,他口呵冻笔,运诸指掌,写生稿盈箱累箧。但可贵的是,他在创作中仅以这些速写做为自然山川的生活体验,做为重新解构画面元素的因子,不是“披图按牒”,机械的追摹照搬客观物象平铺直叙,而是着意探寻精神空间与客观物象的交融方式,化景物为情思,得意于象外。

    他深谙中国传统山水画知白守黑、虚实相生的画理,活用“留空”、“留白”的表现方法,以“虚形”、“虚境”的方式,延展画面广袤的空间 , “曲尽蹈虚揖影之妙”,做到了虚实结合,化实为虚,令无画处皆成妙境。他的《大岳圣妆》、《疏林寒岫》、《山河冰雪暗生春》、《千峰缀玉》、《南山积雪》、《又见炊烟》、《塞外晴雪》、《玉洁》、《腊月》等作品,画境清冽、静谧,但无肃杀、荒寒之气,在温润、澄明中透发出勃勃生机。

    这些作品不施颜色,仅以线律与墨韵,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表里澄澈、莹洁明净的冰雪世界,令观者既赏心悦目,又洗心涤虑,欣赏这些作品精神会为之一爽。

    有责任的艺术家,其审美取向一定是崇高的、向上的。王裕国的大岳系列作品,除前文提及的《大岳圣妆》,还有《大岳放歌》、《大岳清秋》、《大岳岚光》、《大岳醉春》、《大岳初浴》等,表现的都是撼人心魄的高山大岭,画家在山水中参悟妙理,在烟霞中陶冶性灵,搜尽奇峰、采一炼十,在心如止水的“静”中参悟造化的内美,以丰富深厚的情感和智慧消化处理得自客观的素材,基于自然之美生发出心象之美, 将客观景物化为胸中丘壑,随心成迹为笔下湖山,畅写山水之神,营造诗意之境。作品讲究山水的大象大势,充盈着进取、开放、昂扬、向上的精神,雄健雄伟之风凝于中而溢于外,成功地营造出高山仰止的天地正气,呈现了盛世情怀和大美气象。

    裕国先生精研传统,但不囿于古人的笔墨窠臼,通过对传统经典语言的提炼、反刍,“质沿古意,文变今情”,自觉融入现代形态的转换中。他创造出利用皱纸产生的冰裂纹肌理因形就势、随机生发的画法,充分利用肌理的不定性和感觉的特殊性布形、陈势,营造出自然天成的结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以朴拙遒劲的笔墨造势贯气,突破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创作经验的惯性困扰,使画面拙中藏巧,豪放与精妙相映生辉,灵动而富有趣味,形成了裕国山水独具特色的语言符号。

    裕国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苦,坐得住蒲团,能够静下心来潜修默炼。他恪守自我本真的艺术理想,以“五日一山、十日一水”严谨的治艺态度,开拓新观念,探索新技法,磨砺新工艺,涉猎新题材,锤炼新作品,演绎着新时代工笔山水画的新风范,新格局。

    我笃信王裕国将以独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和山水图式,在当代山水画坛留下深深的印记。

    作者简介:萧玉田,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