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是逐梦者与筑梦者的北京

 城北十五里666 2017-07-26

评论丨北京,是逐梦者与筑梦者的北京!

 

近几天,一篇题为《在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有媒体报道称,文章的阅读量已经超过500万。

文章节选:

北京终归是北京人的北京,没有祖产的移民一代,注定一辈子要困在房子里。那些追梦成功的出国了,追梦无望的逃离回故乡,还剩下2000多万人留在这个城市,假装在生活。

这座城市根本没有生活。这里只有少数人的梦想和多数人的工作。

仔细阅读,文章并不高明,甚至主旨含义都不甚清晰,只是竭力表达了某种情绪:无能为力、悲天悯人、慨叹不公。更重要的是,文章渲染了老北京和新居民的比对,放大了居民的付出和成本,撕扯了北京与外地人的关系……这些极端化的情绪和夸张的表达无疑让文章走红。

二十多年前,笔者来到北京上大学,也曾在昏暗的路灯和冰冷的高楼中努力找寻哪怕一点点家乡的气息,内心初尝离家的伤感和人生奋斗之不易。

二十多年过去了,娶妻生子,追逐梦想,生活渐渐归于平静,这座城市也变得熟悉而亲切。

北京并不像文章所述般冰冷。朋友纵然无法天天见面,但只需一句问候或调侃,就能唤回许多温暖回忆。纵然每日奔波,地铁公交也常人满为患,但只要有一块立足之地就不感孤独,因为身边都是同样的打拼者。大家的终点站不同,但目的地相似,都在奔向幸福的彼岸。有时车厢太挤上不了车,在站台上稍微等一会儿,接你的车、等你的人和人生的机遇终将到来。拥有五套房的老北京是极少的,笔者二十多年从未遇到。反倒是许多外地的朋友,在家乡都有房产。

一篇文章之所以引爆网络,并不代表阅读者认同其观点。追求幸福的道路,本就充满荆棘。唾手可得的东西,根本不是“幸福”,或根本不值得珍惜。“城大居之不易”是人所共知的道理,记得《北京人在纽约》中,曹桂林曾经写下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说明,大城市中的生活,并不总是三五好友,一杯清茶,这一点世界大同。享受大城市的公共服务,却不想承担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可能吗?

当然,文章热议的背后,能够看出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期许:宜居、奋斗、友情、公平……

今天的北京,还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发展过快所带来的大城市病有待解决。城市交通纵然日新月异,依然难以满足需求。空气质量在近几年有了改善,却尚存改良空间。城市中的脏乱差,在功能疏解和精细化管理中有了变化,却还需久久为功。户籍的门槛虽未松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却已确立,还需一步步努力实现。

生活的全部意义,或许不在于梦想实现,而在于一步步向梦想靠近的过程。从这个意义而言,北京2000多万人,在认真地生活。

纵然有太多的问题,但北京依然在不懈努力。

北京的公共交通并非最发达,但过去几年地铁建设力度一定全球最快。北京并非最宜居的都市,但国内首条自行车高速路的规划说明我们在向着宜居的方向迈进。北京的房价虽然令人咂舌,但房地产调控的力度不断加码,向着住有所居的方向不懈努力。北京,虽然生活成本高,但却可以让市民用一部手机享受逛商场、进便利店、坐公交、买煎饼果子的便利。北京,是全球唯一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自有它无可比拟的活力和魅力。

与此同时,从个体角度而言,北京是追逐梦想的地方。

不知有多少拥有知识的年轻人,在这座城市把知识变为了财富。不知有多少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和命运。不知有多少向往爱情的年轻人,在这座城市的小街小巷中“转角遇到爱”。不知有多少奋斗者,让时间作证记录自己每一次起跳和向上的步伐。不知有多少年轻人接了一个电话,见了一个朋友,命运变得截然不同。这座城市,从不鼓励夸夸其谈或怨天尤人,却总是给脚踏实地追逐梦想的人以回报。

今天在地铁上,无意中听见两个年轻女孩彼此吐槽。一个女孩所在的公司近期业务繁忙,总是加班。另一个女孩初为人母,感受到辛苦和不易。虽然两人在抱怨工作压力大、生活辛苦,但言语中却能听到满满的期盼和希望。他们是2000多万人中普普通通的成员,他们在认认真真地生活。

今天的北京,既不是天堂,亦不是地狱。北京是2000多万市民共同生活的家园,是无数家庭筑梦的空间。在这里,有太多人和事让我们倍感温暖,有太多不尽人意的方面承载着我们的期盼。

北京属于热爱它的奋斗者和建设者。北京的未来,属于有能力、敢担当、肯奋斗的一代又一代逐梦者!

文丨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

 

 

更多新闻


监制/杨继红 主编/李浙

编辑/王烁

央视新


北京属于热爱它的奋斗者和建设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