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7-07-26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

孟连宣抚司署坐落于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娜允古镇内。这座古建筑群保存完好,融傣、汉建筑特色为一体。它所代表的傣族世袭土司的统治,自明清延续到民国时期,历经500余年。

翻开历史的卷册,1254年,蒙古大军压境,逼迫一个地方政权勐卯(即今瑞丽)王国的臣民南迁。当时朝中四位大臣兵分三路,寻找新的居地,于是,找到了河谷平坝———孟连,傣语意为寻找到的好地方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在孟连设置木连路军民府,第一代土司罕罢法始建孟连城。明永乐四年(1406年)孟连设置长官司,当时的土司刀派送为长官司长官,居六品,辖区广大。

走进议事厅登上二楼,这里是王司议事的地方,端立于屋子最前方一人多高的龛台就是土司的宝座。宝座两旁高竖旗帜和仪仗,其中两柄镶嵌宝石的金伞尤其引人注目。遥想当年,刀氏土司召集傣族、拉祜族、佤族的头人们在此议事,问应之声如在耳畔,而时光已悠悠走过几百年。这里光线昏暗,特别地显出森严和古旧来。

穿过议事厅便到了后花园,此处遍植多种热带植物花卉,阳光下,绽放着热烈的花朵。大片的红色三角梅攀爬在壁间,树番茄则悄悄地从墙头垂挂下粒粒火红的、橙黄的果子,将灰褐的墙面装点得灿烂鲜活。正厅通过小拱桥与议事厅相连。

这座一楼一底重檐硬山顶式建筑为刀氏土司及其夫人们的居室,左右厢房也是一楼一底硬山顶建筑,采取沿廊式对称,与正厅浑然一体。同议事厅相比,正厅显然华丽许多,无数根金柱与檐下精雕细刻、繁复瑰丽的金色斗拱相互辉映,衬着褐红色的木楼,使得金色王宫的称号名副其实。在厢房的玻璃橱窗里,陈列着清代朝廷赏赐的青蓝色底绣蟒袍和黑色丝缎六品朝官朝服,还有印信、傣文典籍、土司家居用品等物,深具历史和艺术价值,为研究地方民族史提供了珍贵的文物史料。

20060525日,孟连宣抚司署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