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 维生素B疗法的研究

 biool 2017-07-26

什么是高半胱氨酸,为什么检测它?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它无法从饮食中获得。它是从蛋氨酸中生成的,蛋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可在肉、鱼和乳制品中发现。同型半胱氨酸需要维生素B6(吡哆素),维生素B12和叶酸的辅助,才能从蛋氨酸中生成。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有关。


一个保健医生可以通过检测同型半胱氨酸,以确定一个人是否缺乏有维生素B12或叶酸。前B12和叶酸检测异常,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可能会升高。一些保健医生可能会建议,营养不良的个体及老年人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他们往往从饮食中吸收更少的维生素B12,营养状况不良者,如药物或酒精成瘾者也推荐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


也许更重要的是,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心脏病发作或高危中风治疗的一部分。它对有冠状动脉疾病的家族史,但没有其它已知的风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或肥胖症的患者是有用的。它也可以对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帮助指导治疗。


现今同型半胱氨酸的意义是什么?



建议使用同型半胱氨酸作为中风风险标志物的研究机构不断增加。最近,在2016年7月国际中风杂志公布了一份题报告,题为“同型半胱氨酸降低中风预防:解密复杂的证据”¹。该文献参考了来自挪威,法国,北美和中国的研究。该文献解读发现情况如下。


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维生素B治疗的早期研究


   


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并增加血栓形成这一现象在研究同型半胱氨酸的动物模型中很常见。在人类相关研究中,升高的总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腔隙性脑梗塞,和房颤中风的风险增加有显著关联。由于两个维生素B治疗(维生素干预中风预防和挪威维生素研究)的早期大型试验中没有表现出健身中风的任何可能,心脏预后预防评估2被错误解读为不显示减少中风几率(因为作者也没想到中风和心肌梗死之间的生物差异),以至于出现了关于治疗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以预防中风的普遍悲观情绪。


然而,心脏预后预防评估2试验叶酸和欧米伽三油法国试验中,维生素预防中风,不包括抗血小板治疗,都表现出中风率显著减少。原因为中风预防试验中维生素干预均为阴性,包括北美叶酸强化,提供B12注射到患者低基线血清维生素B12,而维生素B12中的氰化物给肾功能损坏的患者带来伤害。在对用维生素干预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肾病治疗时,B族维生素包括氰钴胺是有害的,并且在维生素干预中风预防应排除B12注射以及肾功能受损的参与者,有中风/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的统计显著减少。



关于在中国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和维生素B疗法的研究



在2015年,中国中风一级预防试验(CSPPT),对超过20,000参与者随访5年,显示叶酸强化显著减少中风。关于叶酸强化,高水平总同型半胱氨酸的主要原因是肾功能衰竭及代谢B12缺乏;后者在中风患者(30%超过71岁)中很常见。定期检查中风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和同型半胱氨酸,及时治疗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



每一位高半胱氨酸水平身高的患者,都需要治疗吗?



在没有已知的心血管或脑血管疾病,是否治疗病人升高的高半胱氨酸水平一直有争议。在没有心血管或血栓疾病的情况下,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需要治高水高半胱氨酸。²对已确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预防心血管事件及死亡,注射药物降低高半胱氨酸水平,有一些冲突数据。3-5对于接受治疗的患者,如果知道病因,治疗应针对根本原因。


一般情况下,多吃水果,蔬菜和低脂肪奶制品以及低饱和总脂肪的饮食可以帮助减少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患者已知患有心血管疾病,通常建议用叶酸(1mg /天),维生素B6(10毫克/天),和维生素B12(0.4毫克/天)治疗。叶酸可以增加高达5毫克/天,达到高半胱氨酸水平低于15 mmol / L的目标。患者每日服用三甲基甘氨酸750毫克两次,叶酸5mg /天,但也只有有限的数据表明其有效。²已知的是三甲基甘氨酸增强高半胱氨酸的甲基化代谢。

尽管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更显著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烟草的使用,也必须加以处理。


朗道自动生化同型半胱氨酸测试!



朗道最近推出的自动生化检查是针对中国市场的同型半胱氨酸常规测量!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信息,请发邮件到reagents@randox.com或联系当地的业务代表021-62886240


参考

1.Spence, J.D.  Homocysteine lowering for stroke prevention: Unravell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evidence.  Int J Stroke. 2016 Oct;11(7):744-7. 

2.Rosen RS, Kang DS. Overview of homocysteine. UpToDate. April 2004.

3.Schnyder G, Roffi M, Flammer Y, Pin R, Hess OM. Effect of homocysteine-lowering therapy with folic acid, vitamin B12, and vitamin B6 on clinical outcom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he Swiss Heart Stud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002;288:973-979.

4.Liem A, Reynierse-Buitenwerf GH, Zwinderman AH, Lukema JW, van Veldhuisen DJ. Secondary prevention with folic acid: effects on clinical outcomes. J Am CollCardiol. 2003;41:2105-2113.

5.Toole JF, Malinow MR, Chambless LE, et al. Lowering homocystein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to prevent recurrent strok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death: the Vitamin Intervention for Stroke Prevent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004;291:565-575.




  英国朗道实验诊断有限公司 供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