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自主品牌汽车的“性能够用”、“价格占优”,正逐渐成为消费者共识。
这种情况在近几年爆发式增长的SUV市场颇为明显。在新车整体销量放缓的背景下,SUV品类连续四年保持40%左右的增速,而自主品牌已逐步成为SUV销量排行榜上的佼佼者。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SUV前十品牌中自主品牌的数量快速上升至7个。2016年,自主品牌在TOP10也稳占6席,并包揽销量前三。
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发展,现在到了什么阶段?其他行业有些什么经验可参考借鉴?品牌当前的重要机遇有哪些?
汽车互联网今天带来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下称HDMR)的《自主汽车品牌驶入快车道》报告,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HDMR认为,汽车自主品牌产品品质的显著提升,为品牌资产积累起到了积极贡献,尽管品牌力仍然偏弱,但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此相似,国产品牌在彩电、手机等一些其他行业的崛起过程中,也经历过同样的阶段。“品牌蓄力、产品先行”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
国产品牌发展的TIM-A四阶段
参照其他行业的状况,HDMR将国产品牌发展的典型路径分为TIM-A四阶段(学步期、蜕变期、成熟期、成就期)。目前,绝大多数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也选择了这种模式,其中的领先品牌已进入“后蜕变期”,即第二阶段的后半程。
国产品牌崛起的四个阶段:TIM-A模式
学步期:从低端市场切入,以低质低价立足,在模仿、学习中起步成长。
蜕变期:逐步摆脱山寨,提高产品完成度,实现市场扩张,向中端市场突破,开始在消费者层面积累正面口碑。
成熟期:品牌力进步明显,已具有清晰的品牌定位、内涵,更加追求完美和魅力属性,具有美誉度及一定的溢价能力。
成就期:从技术研发到产品的规划,都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自主汽车品牌的消费者口碑支撑
在互联网线上线下的口碑中,以往对自主品牌产品缺乏信任的状况正在改观,主流评价已转变为“技术已经有明显进步,有自主创新,有一些小毛病但影响不大”。消费者认知越来越积极,进入转变的临界点。
产品力上,消费者对自主汽车品牌的认知呈现六个特点——基本到位、够用就行、性价比高、偏见弱化、创造惊喜、仍有抱怨。品牌力上,自主品牌的存在感还很弱,品牌因素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没有明显影响,与合资品牌差距还很大。
身处国家实力、国产品牌全面崛起的大背景,站在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升级的风口上,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充满机遇。HDMR指出,随着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扩大,市场地位从低到中、从点到面逐步突破和提升,如果敢于在品牌主张中扎实布局“中国实力与品质”特质,未来在品牌资产上将会获益不菲。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