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中期的扬州有八个人,被称为“扬州八怪”

 金樽清影 2017-07-27

清代中期的扬州有八个人,被称为“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

在清代中期的扬州,居住着八位以卖字画为生的书画家,由于他们在生活上“狂放不羁”,艺术上刻意求新,加之志同道合,往来密切,因而被时人呼为“八怪”。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兰竹图》的作者郑板桥。清代中期的扬州有八个人,被称为“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图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文书画,尤以画兰竹,名闻遐迩。所画兰竹,“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别创一格”,民间曾有“板桥无竹不入居”的传说。

清代中期的扬州有八个人,被称为“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除郑板桥外,其他七人按一般说法为:

汪士慎(1686-1759),原籍安徽休宁,精篆刻和隶书;工画花卉,尤擅画梅。

清代中期的扬州有八个人,被称为“扬州八怪”

李鱓(1686-1762),江苏兴化人。擅画花卉虫鸟。清代中期的扬州有八个人,被称为“扬州八怪”

金农(1687-1764),浙江仁和人。写隶书古朴,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擅画梅竹。

黄慎(1687-1768),福建宁化人。善画人物,兼工花鸟山水。清代中期的扬州有八个人,被称为“扬州八怪”

高翔(1688-1753),扬州人,精篆刻,长于山水画。

李方膺(1695-1754),江苏南通人。擅画松竹兰菊,尤擅写梅。

罗聘(1733-1799),金农弟子,扬州人。长于人物、山水、梅竹等,自成风格。

”扬州八怪“皆通诗文,精书法篆刻。他们不拘前人陈规,把诗、书画、印有机地结合为一门综合性艺术,直接开创了近现代中国画风,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