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0万人在北京假装高潮?是你想多了,还是我们本就如此!

 小丑鱼zdd 2017-07-27

摘自孟婆,

(ID:mengpo23)



二、在北京,远离旧式人情社会


在作者张先生的文章里,首先批判北京没有人情味,他举例说北京人几乎不聚会,也不会全程陪同外地朋友,北京太大了,大公司都在五环外,大家都很忙。


呵呵,不好意思,恕我说一句,张先生你这么喜欢人情味,你知道哪里人情味最浓吗?在你老家,在每一个小县城。那里,最讲究人情关系网。你该回到老家,别呆在北京。


我知道批判人情社会一定会被怼,但真理就是真理:在讲究契约精神的高效率现代文明社会体系里,低效率的人情社会注定会被淘汰。


为什么要有人情社会?因为从前,法治文明不够健全,托人办事效率高,要做任何事情都要找熟人,所以,熟人关系网络越大,你才越有价值。


为什么要去北京?因为,我们讨厌人情关系,明明正常途径,合理合法能办下来的业务,却一定要通过人情关系办,我厌恶这种低效率的办公环境。


我讨厌办事要求人,在一个成熟文明的商业体系里,我们花钱能购买一切服务,钱货两清,我出钱购买服务,对方提供服务,这才是合理而且健康的社会状态。



朋友来北京了,陪同他玩,陪同他吃,陪他聊天,这都是朋友之谊。可是,有没有必要尽“人情味”到机场全程接送?


交通工具如此发达,叫个出租车就能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麻烦朋友呢?


自己能给办到的事情,麻烦朋友,这种麻烦,是极其不尊重朋友时间价值的表现而已。


这里,必须厘清一个概念:人情味,和友情,是两回事。你不和同学朋友聚会,那只是因为你们根本不是朋友,没必要聚会而已。


而友情是什么?



友情是,我愿意跨过几个区坐三个小时地铁再等两小时位,只为和你一起吃顿不谈什么事情的饭,愿意从海淀到通州和朋友约会,更可以在朋友需要时连夜打车陪同,还别说是打几个电话了。



所以,人情≠友情。



麻烦要怼我的宝宝看清楚,人情是:你一辈子会认识无数人,你和谁都有几分交情。


而友情是,你一生中,在任何时段,能保持推心置腹的至交好友不过三五个,而已。


至于作者说,在北京交换过名片就算是朋友,那恰恰说明了商业时候成熟体系下,人和人交往从未变得如此轻松,在同一个行业内,大家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即便不是朋友,也可以互相共享资源。


关于人情味,我最后一点要说的便是,非常非常厌恶低效率的中国式人情关系网,毫无界限,十里八乡都没有隐私和秘密,没有分寸感和界限感。



年初在老家,我要去办房产证,明明合理合法,却卡着不给办,后来亲戚指点说,找房管局某某领导,虽说能给办,但人家拖着你能如何呢?这就是低效率的人情社会,办五毛钱的事情要花五十块钱打通关系网。


那些愿意留在北京,广州,上海,或其他任何一线城市的年轻人,不正是希望脱离旧有的小县城关系网模式,自己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子么。


如果每天见面的只有同事,没有朋友,便要怪罪于北京没有人情味,那我只能认为,你本身对于“交朋友”这件事没那么积极,不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去维系朋友圈,这样的人,即便在小县城,也只有认识的“人情朋友”,而没有真正的朋友。




三、北京,是中国人的北京


在第二段里,作者开启了地图炮模式,当一个人试图用地图炮来证明自己某些观点时,你可以知道,这个人的认知是模糊不清的。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两面性,大城市有大城市的便利之处,便会有更高的房价,更高的消费水准和生活水平;小城市消费低,生活选择小,但相对狭隘封闭。你可以在二者之间择其一,但期待着大城市房价低消费低纯粹是yy.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中国14亿人,能有多少人留在北京呢?区区2000万外地人而已。


那么,这2000万,是14亿人中筛选出来的,能留在首都,必须是精英,有创造能力,才能享受最好的城市带来的最好的资源。这不是很正常的吗?


一个最好的城市,它当得起14亿人的追求和向往,也承受得起无数年轻人追逐梦想的目光,凝聚了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但你和我说,北京有雾霾。


呵呵,雾霾就能否认北京的价值?


在这里,无意谈论雾霾问题,这其中牵扯到多少政治问题,社会环境问题,历史进程的发展问题……


复杂的成因,以这样一个结果呈现出来,你以雾霾否定北京存在的价值,那么,显然你更在意干净的环境,那何必不去云南和西藏呢?我国幅员辽阔,无数城市山清水秀,可你没去。


那自然是留在北京的张先生做过比较后的选择,他的选择告诉他,留在北京更好。


接着他说,故宫尚且不如他家猪圈,长城故宫颐和园鸟巢无法让他产生民族豪情,自豪感不能当饭吃……大哥,这些建筑哪一个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瑰宝,你说他不能当饭吃?那你读书能当饭吃吗?


凡事以“当饭吃”来衡量,这种家伙,一辈子也就求混个喂饱罢了。






四、慢悠悠的生活与发展无法并存



而第三段,作者赤裸裸羡慕北京人“我有五套房”,有五套房怎么了?那是别人祖上家业,你眼红啥?


别人祖上辛苦扎根于帝都时,你祖上在其他地方生存,没有这个命,就努力奋斗去,别羡慕了。


先否定了北京这座城市的价值,继而替老北京人说,他们没有生活了,无法慢慢悠悠气定神闲的生活……


我这里要说一句,中国改革开放这些年来,不光是北京,但凡是发展迅速的城市,诸如上海武汉广州成都重庆天津……哪一个大城市,不是牺牲了原住民的生活为代价?


城市要发展,必然便有一部分人被新的生活方式排挤了,他们生活在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却无法回到小时候,这是两三代中国人正在经历的改变,无可奈何,其中复杂也不必赘述。


固然替原住民感到无所适从,可在历史进程中,谁又不是被裹挟着前进呢?


对于城市原住民来说,至少拆迁能分一套房,与他们相比,那些从三四线城市来的年轻孩子们,辛苦拼搏几十年,也未必换得一套蜗居,谁又比谁真的可怜?



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公平,评价原住民没有生活的同时,也要看到更多外地人连房子都没有,这事本身无可厚非,无需比较。


我只问一句,那些天天怀念80年代的人,真心渴望回到80年代吗?谁敢说一句现在的生活不如80年代?扯淡。


甘蔗没有两头甜呢,一边要发展,一边又渴望保持悠闲,你悠悠闲闲晃晃悠悠吃两个小时早饭,慢吞吞赶去公司上班,下午5点回家做饭遛娃打着大蒲扇,还求什么发展?


希腊人民很悠闲,懒懒散散地生活着,领着高额救济金和福利,然而希腊这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与我国相比如何?


当然,作者肯定会捂着耳朵说“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我就是要有很多钱,要有北京五套房,还要悠闲的生活”。


可你要慢悠悠的生活,那与发展无法并存啊。


作者张先生说,北京人渴望一个山清水秀,车少人稀的故乡,你可以选择去更狭隘闭塞的小县城慢悠悠去。


北京人回不去他们的80年代,农村人难道就能回去了吗?可说到底,恐怕也没几个人真心渴望回到80年代吧。






五、北京,是一座追梦之城


北京发展之初,需要大量农民工,基层人民来建设,当基础建设完成之后,北京这座大城市必须吐出一部分底层人民,因为,基层建设完成了,民工的“价值”也就没有了,自然被驱走。


这很残酷,是的。


但这就是时代大潮,容不得人长吁,或者说,蝼蚁的感叹也无法阻止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北京。

如果你恨一个人,就送他去北京。


在北京,你可以看见一夜成名的故事,你能观察众生百态,你若有心,能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士,你会看见有人追逐梦想,有人追逐欲望,有人随波逐流,有人只是浑浑噩噩。


最终,是每个人的选择,成就了自己的一生。


我相信那些留在北京的年轻人,他们为了梦想而奋斗,在北京,可以轻而易举接触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只要你有头脑有执行力,你总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北京,有2000万人为了梦想而生活着。



作者却说,他们没有生活。


我要问了,什么是生活?一日三餐,吃饭睡觉,闲暇时全程陪同学闲逛,打着蒲扇吹着风,这是生活吗?


作者张先生恐怕理解不了,对于有些人来说,生活不是这些,生活是吃饱喝足之后,追逐自己喜爱的事物,实现自己的价值,结交更好的朋友,更新自己的人生版本,他们渴望在这个翻滚的时代浪潮中,留下点什么。


苍蝇小饭馆,街边小摊贩,他们的离去,对于这些人来说,或许是毫无察觉的,因为楼下还有711,外卖订单可以预约一周早餐,外卖随叫随到,逛街购物有电商也有线下渠道,生活,并没有失去,失去的只是“更廉价的生活方式”。


可是不好意思,仍旧是那句话,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很残酷的,当城市发展不再需要基础建设的时候,你说“利用完了民工就赶走,小商贩没有生存空间”这种正确而无用的废话,恐怕抵挡不过时代浪潮。



谨以此文,想对那些仍然留在北京、在上海、在广州、在成都……或者其他留在大城市为了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而奋斗的年轻人说一声,不要怕自己与众不同,不要怕自己错了,你值得留在大城市里,通过自己的个人奋斗过上更好的生活,为这个发展中的时代贡献些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