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法方药】基于“识毒- 用毒-防毒- 解毒”实践的中药药物警戒思想(下)

 晨怡b7vfguzzqs 2017-07-27

导读

        今天来和小编一起,继续跟着张冰老师探究“基于‘识毒- 用毒-防毒- 解毒’实践的中药药物警戒思想(下)”吧!(责任编辑 / 王钧石)

4 中药解毒的警戒实践

       中药解毒的警戒实践也有着悠久历史。有些中药固有毒性难以避免,即便施以充分的防毒警戒措施,也可能引起机体的有害反应。此时,及时采用相应的解毒方法,也可降低不良反应造成的严重后果。如《本草经集注》中就记载:“半夏毒,用生姜汁,煮干姜汁并解之”。东晋《肘后备急方》、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均对药物中毒后的解救做了专篇论述,如“中狼毒以蓝汁解之”,又如“有人中乌头、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等,都是对中药产生了不良后果的具体应对之策。

        梳理传统中医药古籍中药物解毒相关记载,如《景岳全书》论: “凡解诸药毒者,宜以荠苨汁、白扁豆汁、绿豆汁、甘草汁、饧糖汁、米糖汁、蚕蜕纸烧灰,随便用之,俱可解”等,可以将解毒之品归为药物类、食物类、其他等。

其一,药物类。

       如用甘草、绿豆等自身兼具解毒功效之品,《备急千金要方》曰: “甘草解百药毒,此实如沃雪有同神妙”。又如用相杀、相畏之品来制约毒性,生姜解半夏毒,犀角制乌头毒等。

其二,食物类。

       具有甘味的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多能缓和药性、解百毒,或是增强其他药物、食物的解毒作用,如饴糖、蜂蜜等。

其三,其他类。

       如井水、陈壁土、六畜血等,《本草纲目》记载解乌附之毒用“防风汁、远志汁……并华水、陈壁土,泡汤服”。

       通过对中药药物警戒思想的文献梳理可以发现,中药传统药物警戒思想对中药“毒”的认识与实践记载丰富,是对“识毒-用毒-防毒-解毒”全过程的体现,也是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保障。


专家介绍

张冰    教授、主任医师

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学术传承人。擅长治疗:内科病如呼吸、消化、心血管系统及睡眠障碍、疲劳综合征等杂证; 皮肤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湿疹、荨麻疹、牛皮癣、痤疮、皮肤瘙痒、白癜风及色素沉着等;肿瘤放化疗中的中药辅助治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如桥本氏甲状腺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等;妇科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病及更年期综合征等。

门诊时间:周四晚上

挂  号  费:200元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文章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