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有效教学的提升——基于教学系统内部要素的视角

 GXF360 2017-07-27


[摘 要] 有效教学已成为教学论领域研究的热点,专家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视角对如何提升有效教学各抒己见,这使得有效教学领域的研究异彩纷呈。但是,目前对提升有效教学的研究还局限于依赖静态有效教学观的指导,这难以使有效教学得到质的提升。本文在辩证分析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尝试以有效教学系统内部要素的提升为切入点,即通过教学目标要素的提升、教学过程要素的提升以及教学评价要素的提升,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 有效教学;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运动之后,这一概念便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者的关注。[1]在我国,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如何提升有效教学各抒己见,使得有效教学领域的研究异彩纷呈。但是通过对有效教学研究文献的分析,不难发现,大多数学者还仅仅使用现代课程研究范式下的静态有效教学观来审视研究有效教学的问题,利用这种价值观来指导研究有效教学容易走上片面化的道路,不利于有效教学研究的深入。因此,笔者从动态、系统的有效教学观角度入手,通过探讨如何提升有效教学系统内部的三个核心要素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以达到提升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教学目标要素的提升:有效教学目标应坚持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本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到统领作用,教学目标是定位于制器还是定位于育人决定了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传统的教学坚持以双基为教学之本即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制器。这种教学目标的定位使得一切教学活动遵从知识本位、统一标准如同机器制造产品一样有序地进行着。然而,教学的有序并不等于教学的有效,当今社会出现的众多现象,诸如高分低能、诚信缺失、创新不足等无不验证了教学目标定位的不当以及有效教学的缺失。因此,提升教学目标的有效性至关重要。雅思贝尔认为“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他对教育的解释对我们提升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给予了深刻的启发。教学目标有效性的提升关键在于将目标定位于育人。育人的内涵因时而异,在新时期,育人教学目标的具体表现就是坚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本。

1.教学目标要注重学生基础文化的掌握,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正如低阶认知能力是高阶认知能力的前提与基础一样,学生基础文化的掌握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有效教学目标必须重视学生基础文化的掌握。受制于传统教学即知识传承与复制的观念,人们易将基础文化的掌握简单地理解为基础文化知识的记忆,这样就人为地缩小了基础文化与掌握两个概念的内涵。首先,对于基础文化来讲,它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基础文化知识与技能;第二方面是基础文化底蕴,例如人文情怀以及审美情趣。第一方面是把基础文化作为一种工具存在而具有的内涵;第二方面是把基础文化作为一种本体性存在而具有的内涵。基础文化是工具性与本体性存在的统一体,因此教学目标要同时兼顾基础文化的两种内涵以提升教学目标,并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其次,“掌握”一词并不局限于单纯的记忆,它实际是一连串步骤的统一体,具体为记忆、理解、实施、评价与创造。即学生不仅要对基础文化进行识记,还要理解、实施、评价与创造基础文化,以改变长久以来教学目标局限于文化传承与复制的现象,实现由基础文化的传承与复制到基础文化建构的转变。最后,教育者需要科学地运用掌握基础文化的方法。传统的教师占据绝对核心地位传授基础文化,最乐观的结果是学生能掌握基础文化知识,但学生难以形成文化底蕴,因此,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基础文化习得的过程,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既获得基础文化知识与技能又形成文化底蕴,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要重视学生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动力

首先,现代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因此教学目标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一致的;其次,从钟启泉教授对核心素养的核心所做的解释即“所谓核心素养的核心既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也不是单纯的兴趣、动机、态度,而在于重视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现实课题所需要的思考力、判断力与表达力及其人格品性。”[2]可知思考力、判断力与表达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之所在,而使学生具备思考力、判断力与表达力的前提就是学生具有自主性与独立性。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自主性与独立性将为学生最终成为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突出表现为学会学习。教学目标要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转变学生学习观念,首先,使学生实现由“要我学习”的被动学习理念转变为“我要学习”的自主、独立的学习理念;其次,培养学生的独立反思意识,并形成勤于反思的习惯。学生只有具备“要学习”的自主意识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经常性地自我反思,才会真正地实现学会学习。

二、教学过程要素的提升:有效教学过程要富含伦理关怀

确定教学是否具有伦理性是提升有效教学过程要素的前提,因为有效教学过程是富含伦理关怀的。教学是否具有伦理性这一问题正如石中英教授所讲的那样“比起教学的意向性、双边性和中介性来说,教学的伦理性是一个不怎么被人们所注意和认可的特征”。[3]但是,不被注意与认可并不代表其不是客观存在的。教学是人类一项具体的实践活动,是在人类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进行的,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必然蕴含特定的伦理道德,因此,人类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的伦理道德必定会对存在于其“体内”的教学产生或多或少、显性、隐性的影响,从而使教学具有伦理性。所以“教学活动与其他任何的人类活动一样,是一种伦理性活动”。[3]教学具有伦理性,教学过程作为教学系统的一部分,必然也具有伦理性。因此,提升教学过程要素的措施即有效教学过程要富含伦理关怀是真命题,具有研究价值。

1.从教的视角,加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伦理关怀

教师的伦理关怀应以“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为宗旨,以关爱学生为表现形式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所谓“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彻底地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一方面要注重传授人类文化经验;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做生命的主人,学会在复杂多变不确定的生存环境中历练、学习、创造、发展,学会做命运的主人。[4]所谓关爱学生是指教师要以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关爱学生的现在发展又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发展,使学生有能力去经营自己的“生活形式”。

2.从学的视角,加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伦理关怀

教学过程是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因此使教学过程富含伦理关怀同样是复杂的、系统的过程,如果我们仅仅局限于从教入手加强教师的伦理关怀是无法满足整个教学系统过程的伦理建设需要的,因而教学过程伦理也不可能只关涉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师生双方都要遵循一些基本的伦理要求[5],所以,加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伦理关怀是必不可少的。加强学生伦理关怀要立足三个基本点:其一,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其二,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其三;学生对自己的认识。首先,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而言,学生伦理关怀体现为从价值论的角度,对知识价值认识的一视同仁。在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著名的斯宾塞之问即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斯宾塞告诉我们科学知识最有价值。不可否认,斯宾塞的论断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科学知识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应用,但同时它也造成了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的水火不容。从价值论的视角来看,斯宾塞的知识观是不够严密的,价值论强调价值来源于价值的客体满足价值主体需要的程度,也就是满足人需要的程度,人是价值判断的主体,由于人的需要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对知识价值的判断应当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化的。[6]科学知识未必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最有价值的。此知识对此学生而言不是最有价值的但对彼学生而言未必如此,因此学生不应戴有色眼镜认识知识。其次,就学生对教师的认识而言,学生的伦理关怀表现为尊重教师劳动成果和劳动价值,理性定位教师的地位与作用,不无限夸大亦不忽视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建构和谐师生关系。最后,学生对自己认识的伦理关怀集中表现为公正对待自己,公平对待他人。例如,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就是学生自身缺乏伦理公正性的表现,既对自己不公正也对他人不公平。

三、教学评价要素的提升:建立“师生一体”的有效教学评价标准体系

课程观的转变影响着教学观的发展,从而间接变革着教学评价,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观深入人心,因此在新课程影响下的教学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师生生命意义的发生、创造与凝聚的过程,是师生双方通过对话取得心灵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建构与发展的过程。[7]从教学的定义可以发现,教师、学生是教学系统的两个基本点,因此随着课程观、教学观的转变,若想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则必须建立“师生一体”的有效教学评价标准体系。此外,传统教学评价标准体系的弊端日益显露,如传统教学评价标准体系片面注重对教师这单一主体教学行为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使得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无法实现教学评价促进教师提高与学生发展的目的;传统教学评价标准体系更加强调工具理性忽视价值理性,着重于对可视化行为目标的评价而忽视体验性目标以及情感价值观目标方面的评价,造成教学评价标准体系不健全和教学评价人文精神缺失等等,所有这些与有效教学的深入与提高格格不入,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建构基于有效教学的教学评价标准新体系。由于有效教学是个系统的过程,因此基于有效教学并与之相配套的“师生一体”教学评价标准体系的建构亦是系统的过程。这个新标准体系的建构包含有效教学评价理念的建构、有效教学评价指标的建构和有效教学评价方法的建构,由这三大支柱共同组成了“师生一体”的有效教学评价标准体系。

1.“师生一体”的有效教学评价理念

有效教学评价理念的建构是建立“师生一体”的有效教学评价标准体系的前提与基础。评价理念正确与否直接决定评价体系功能的发挥。因此,笔者基于动态系统观视角下有效教学的定义即“有效教学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而实施的兼顾预设教学目标的实现、动态有效生成的教学”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的角度出发,将有效教学评价理念归结为促进师生一体化发展。

2.“师生一体”的有效教学评价指标

所谓有效教学究其实质其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有效地教学;第二,有效的教学。[8]前者是将教学视为动词,立足于教学的过程,揭示有效教学的实质;而后者是将教学视为名词,立足于教学的结果揭示有效教学的实质,这两方面共同组成有效教学的实质,不可人为割裂。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将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分为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两大范畴,针对两大范畴提炼出四个方面,并进一步将四个方面细化为多维度具体指标。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师生一体”有效教学评价指标表

范畴方面具体指标评价等级优良中差教学过程教师教的过程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表达确切,具有操作性;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特点,重难点突出,安排恰当;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多元化,能够因材施教;教学环境和谐、民主、平等学生学的过程明晰学习任务,了解学习程度要求;借助教师帮助,了解并掌握学习的重难点;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发散思维活跃;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性高教学结果教师教的结果预设目标接近实际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认知性内容(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使学生获得非认知性内容,教学具有教育性学生学的结果学习结果符合教学目标要求;认知方面内容得到提高;非认知性内容得到改善

值得说明的是,这个有效教学评价指标表的两大范畴四个方面相对保持不变,但是其中具体的评价指标则会随着有效教学研究的深入而不断丰富、拓展。

3.“师生一体”的有效教学评价方法

有效教学评价方法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法为核心。其中自评主要指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反思性评价即教师的教学反思与学生的学习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是教师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结果等环节进行自主评价,发现其中的不足与亮点,教师的教学反思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学习反思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之中,其作用也在于强化优点,弥补缺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借助第三方来评价,如用人单位的评价;二是利用标准化的考试进行评价。“师生一体”的有效教学评价方法的建构有效地规避了传统教学评价方法只注重他评而忽略教学主体双方自评的弊端,对于完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有效教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46-47.

[2] 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4.

[3] 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5,171.

[4] 叶澜.课堂教学过程再认识:功夫重在论外[J].课程·教材·教法,2013(5):6.

[5] 汪明,张睦楚.对开展教学伦理学研究反对之声的回应与批判[J].中国教育学刊,2015(8):8.

[6] 陈铁成,熊梅.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基于斯宾塞课程思想的思考[J].外国教育研究,2013(5):75.

[7] 范蔚,叶波,徐宇.“师生共进”的有效教学评价标准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9):58.

[8] 刘桂秋.有效教学概念新探:综合有效教学观之下的有效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8(9):15.

[责任编辑:黄晓娜]

[DOI] 10.16165/j.cnki.22-1096/g4.2017.02.003

[收稿日期] 2016-07-10

[基金项目] 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JGLX12_074);江苏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论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践和探索”重点项目(J13A)。

[作者简介] 孙运虎(1990-),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高有华(1963-),男,河南内乡人,博士,硕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477(2017)02-0009-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