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币的包浆究竟是什么?

 无可ee 2017-07-27
公众号2017-07-272评

在古玩和收藏界,常常听到人们说到一词“包浆”。那这个包浆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包浆一词是指年代久远的器物上,会有一层氧化层。

不同材质的器物,生成包浆的时间不同,包浆形成的状态也不同,比如玉器的质地坚硬细腻,形成包浆的时间很长;瓷器的包浆不明显,几百年的瓷器,如果保存状态很好,可能还像新的一样。

古钱币的包浆是鉴定真假和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古代的生坑铜钱在出土时,表面会带有各种锈色,近几百年的明、清铜钱入土品较少,更多是传世品,所以会带包浆。在传世的铜钱中,因保存条件不同,其包浆的颜色不同。

一般铜钱的包浆都是薄厚不均匀的,在字口内和穿口内侧的包浆较厚,颜色也较重。因为日常使用或是收藏者把玩,都不易接触到,所以颜色的包浆颜色红寺湖处于原来的状态。而外郭和字表面的包浆则因流通或把玩,而颜色略显浅淡,这就是传世真品包浆的自然构成状态。

赝品为了以假乱真,也会做出包浆,但人为做出的包浆于自然形成的总会有差别,伪造的包浆多数是药水浸泡而成,在钱体的各个部位,包浆都是一个颜色,不分层次,而且包浆干涩不润泽。赝品钱的包浆是不分铜质、也没有红斑和锈色做衬托的千遍一律。

对于古钱币中包浆的鉴定,还要综合其年代、铜质、埋藏地域等诸多因素,包浆一定要和铜质颜色、锈色混合在一起才称为包浆。原则上市年代越久远,包浆越厚重,颜色越深。

如果你有好的藏品要出手、或者要鉴定的,欢迎联系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