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古铜银钱上的锈色包浆,谈对钱币真伪的判定

 天府源泉 2022-06-27 发布于四川

锈色包浆是鉴定钱币真伪的要点。我想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好切磋交流。

一、钱币上的包浆(锈迹)生成的化学基础

1、 铜钱的金属成分与锈迹和锈色的关系

       无论是铜钱或银钱都是金属货币,其主要成分是铜,银和其它铁、锡、铅、锌等多种化学成分。表面鎏金的铜币和银币,还有“皇金”的化学成份。他们一经入土或长期流通中都会与空气产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层。如铜币,与土里的盐酸反应生成黑色的氯化铜锈;与土里的硫酸反应则生产绿色,如苹果绿、橄榄绿的硫酸铜锈;与土壤中的硝酸盐反应则生成蓝色或孔雀蓝色的硝酸铜。而铜钱中的铁元素与空气中或土壤中的酸反应会生成黑色的氧化亚铁。铁与稀硫酸和氧气反应会生成浅绿色,黄色或棕色的硫酸亚铁。

      在自然界中,铜的表面会形成盾化膜,就是一层氧化层。氧化层上的颜色与空气中的化学,埋藏在什么化学性质的土壤和地下水的渗透有关。

        氧化层的厚度即被锈的厚度与钱币存世,埋藏的时间和环境有关。也与铜币中的金属材质含量不同决定所产生的各种不同的颜色的锈迹。通常我们称铜钱上的锈为“铜绿”。就像以前老式收音机中,电池充电器,手电铜,照相机中的铜质电池夹被腐蚀后那样的“铜绿”。有的能把铜皮腐蚀得穿孔,把弹簧丝腐蚀断。。。

2、铜钱上红色的锈迹是如何生成的?

      当古铜钱埋于碱性土壤中会产生的这种颜色的锈迹。铜钱经氧化锈蚀产生了硫酸铜,它又与土中的碱性物质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亚铜,碱式碳酸铜和碱式硫酸铜等复盐物质,就会呈现出蓝绿色,棕色,深红色的锈迹。根据环境及铜钱纯度的不同,有时还会产生大红色与浅红色,比如朱砂锈、鸡血斑等。这时候铜钱上锈色包浆可能是多层次的,多种色谱共存的状况,就是人们常说的“红斑绿锈”的包浆特征。

3、银质钱币的包浆颜色

      长期暴露于空气或埋藏在土壤中的银币,会生成白色的硝酸银,氯化银,黑色的氧化银。还有就是出土的银币,因坑口风化氧化严重,表面附着的一些像石灰石一样干枯松散的物质,在光的折射上产生偏光如同灰一般。有人把它称作“坟墓灰”,带灰黄色。

4、鎏金钱币和纯金钱币的包浆特征

      古人为了防止铜币被腐蚀或提高钱币的档次和除流通外的其他用途,还惯常采用鎏金工艺在铜钱表面鎏金。如样币,开炉钱,宫廷赏赐用钱,节假日旋吊装饰用钱,包括行用钱和花钱就常有用金鎏金的情况。还有直接纯度极高的黄金做成的金币派更高级用途。无论是表面鎏金或整个钱币都是金,这些钱币抗氧化能力是极强的。我们常见,许多古铜钱的钱基已腐蚀得相当严重了,但它的币文,边轮外缘,内穿廓凸起部分还未腐蚀或未完全腐蚀。稍加清理就会露出金光闪闪的鎏金体。而被腐蚀的钱体部分还会出现一些红斑状锈迹,晶体。这是因为在铜币和银币表面采用鎏金工艺,表面附着的黄金,实际上是将黄金与水银相融合形成“金泥”,涂抹在需要鎏金装饰的地方再加热使水银蒸发而成的。这样附着在铜、铁上的黄金会因为铜币生成的铜绿和铁锈把它染成暗黄色或橙红色;而水银蒸发后则呈现出白色锈斑。

二、钱币上的真包浆和伪币假包浆的区别

    1、包浆的坚硬程度不同

      钱币上的自然生成的锈迹会因入土时间的长短,周围自然环境及铜质本身的差异的不同承受的氧化程度和造就的锈色不同。

      但是,现今的假钱也会做旧在伪钱外表做出伪锈包装,以假乱真。所以,分辨锈色的真伪就显得十分重要。

      凡真锈不论厚薄都比较坚硬。特別是氧化层与铜质表面呈互相渗透犬牙交错深入底层状态,而伪锈给人的感觉是平贴在铜质表面,沒有渗透感。用牙签都可以挑起或剥离。

     真锈的色彩十分丰富、有绿色,兰色、紫色,红色、乳白色、铁锈色、黑色等多种层次多种色彩,鲜艳明亮。

      2. 真币上的“水银古”或“水银锈”,假币不可能形成

      有的古钱币经过上千年,数百年的化学反应,还会生成一种带银白色反光的锈,俗称“水银古”或“水银锈”。其实,这是钱币中的锌,锡,铅等微量物质被析出的颗粒。当将钱币迎光折反时您就能看到这些锈点的反光。

      根据其底色的不同,“水银古”可分白水银、绿水银及黑水银等。最漂亮的是一种淡红或紫色的结晶锈,犹同一片呈微粒状的晶莹剔透石头,在光照下闪现出美丽的光芒。

      3、假币做旧和伪锈生成方法与辩识

      a. 用真锈粉末和胶体粘成。所以通常伪锈色彩均匀暗淡。也有高手伪造“结晶锈”的,但闪光点少而疏散,沒有真锈那样密集。这种锈在温水中泡泡就会脱落。

       b. 采用化学品勾兑出稀硫酸,稀盐酸,含碱物质,甚至传说有用动物人体尿液浸泡钱币或在土壤中浇浸这些液体再将假钱币埋入土中速成的。新出炉的钱币,埋在注入上述物质的坑中几个月,就会生成锈色。但这种锈色比较单调,沒有层次感。

       然近几年来,伪锈的仿铸水平已经是越来越高、鉴定时不得不借用高倍放大镜去观察锈迹色泽和锈迹晶体状态去仔细识别。

       钱币收藏爱好者一定要多观察真钱上的各种锈色,并亲自动手剔除一些过厚的铜锈,据此了解它的硬度,同时将真锈与伪锈多作比较,甚至建立包浆和锈色比对库,在放大镜下看它们的色泽有何不同,逐步掌握辨別锈迹真伪的区别。

      4、铜钱上的真包浆和做伪假锈的状态特征

     a.古钱币上的真实包浆是经传世日久,由空气或土地中的水份,含酸,碱各种矿物质的浸蚀后,发生化学反应在表面生成的一些氧化层,又称“传世古”。

      对铜钱来说,以土黄色居多,也有的呈深浅不同的金黃色、灰黄色、咖啡色,水红色及黑色。对银钱来说主要是土黄灰,黑色,暗褐色,绿色为主。

      另外,流通的未腐蚀的铜币和银质钱币在长期流通过程中,是钱币与人手之间的轻微摩擦或钱币混装摩擦而形成一种镜面现象,有点接近旧玉器的光泽、手感溫润而自然。将钱币对光折射时无刺眼光泽。

      b. 现代伪做之币为了模拟这种状态,用细砂纸精心打磨,再作抛光处理,做出来的人工包浆,其反光強烈。用行话来是就是“火气重”。而且人工打磨出来的钱币轻重不一。字口下凹部分仍有新铸的痕迹,与钱币自然磨损的状态俨然不同!

三、钱币敬避假钱的要领

    1、生坑与熟坑钱币的状态特征

    根据钱币的包浆状态的不同,收藏界将古钱币的包浆分为“生坑”和“熟坑”来区别。所谓“生坑”是指刚从土里挖出来的古董。即出土于各种坑口环境的土古董。有的坑口出的古董,风化氧化严重,腐朽干枯完全无原始光泽,就跟松散的石灰石一样。

     生坑的”灰”是二次风化后一种表面附着现象,彼此间存在着非常细微的间隙,所以在光的折射上产生偏光如同灰一般。有人把它称作“坟墓灰”。就如同毛玻璃表面一般,看起来灰蒙蒙的,但有油或水附着其上将间隙填满,则这玻璃表面看起来就很透,但水或油干燥后又灰蒙蒙一片。

     “熟坑”是指生坑出土的古董,经由人盘玩“提灰”后,不再“吐灰”,放在自然环境状态下包浆恢复光泽的古董。

      2、敬避假钱的要领

      据此,钱币的先前研究者总结出了十个敬避假钱赝品的谜决,值得参考:

(1)熟坑无锈的古钱,身上无自然流通和磨损痕迹的。

(2)生坑地章上的铜锈呈漆皮状态、部分脫落,露出较新的铜质。

(3)生坑铜锈特松软或铜锈色彩单调者。

(4)钱身有火烧痕迹、似刚出炉者。

(5)铜锈比较坚硬、但呈沾面包粉状态。

(6)钱身有人为磨锉、拋光痕逊

(7)与同类型的古钱相比,手感特別重。

(8)表面氧化严重而声音清脆

(9)轮郭宽狭,字口深浅与真品不同。

(10)文字与真品不同。

     有以上特征者虽不能肯定全部是伪品,但至少是存疑的。自知眼力较差的藏家最好还是避为上策。

            2022年6月27日撰稿于成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