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抢(中)

 风舞三湘 2017-07-28

【京剧】打龙袍李鸣岩 - 【京剧】名家名段 6

双抢(中)

割下了稻子,挑走了谷子,接着就得扎稻把并把它们运走了。纯手工、纯体力的每一个程序,想想每天的盘中餐,果然是粒粒皆辛苦啊!


到此,双抢的第一个阶段算是结束了,然而没完,难题还在后头等着劳累的人们。


双抢中颇有难度的技术活当属犁田、耙田及滚田了。这耘田三部曲离不开人与牛的合作。不是经验老到的人,不要说驱使牛耕,恐怕连犁耙都扶不稳。责任制之前,村里往往安排固定人手完成这几步;承包后,不会的人家都要学着去进行,实在不行,便得请人手。对于孩子们而言,比较有趣的还是耘田的最后一道程序。只见泥腿的农夫坐在轧滚(一种农具)上,慢条斯理地被驱使的水牛拉着,轧滚有节奏地翻滚着,带动泥田里的泥鳅翻腾。孩子们则跟在后面,兴奋地喊着、追着,一手拿着篾制的筲箕,一手拿着小桶或盆,拿筲箕划拉着,划拉着,用不了多久,小桶或盆里就装满了大小不等的泥鳅。而孩子们经过几番闹腾,也差不多满身是泥,变成一个个泥鳅了。——那时的泥鳅可真多!


差不多与此同时,另外的人手在秧田里拔秧了。秧田里水多、清凉。拔秧,劳动量不大,但时间一长,肯定会腰酸背痛。于是有人拿着自制的一条腿的凳子,插在水田里,坐着来干活。那效果肯定不错的。


早期的插田还是要拉绳子“打格子”的。现在想想,那时的人们是几乎把劳动当成艺术来看了。两个人立在水田两头,拉好绳子,然后顺着这根绳子插上秧苗,待插好后,再按事先准备的相同长短的竹棍,又把绳子再拉一条线,再插上秧苗。如此反复,满满一块田就这样被打成了一撂撂格子,剩下的就是在里面填充了。这样做虽然很麻烦,但实用;它能基本保证所栽插的秧苗间距合适、美观,更主要的是,以后的拔草、施肥、打药,下田的方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